張可欣
【摘要】:平面設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其本身內涵也在不斷的改變,從剛開始只是作為記述的載體出現到如今成為表現自我意識的窗口,其設計材料也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使得綜合材料已經作為一種藝術表達語言方式中的語境,由于其在技法與表現風格上更加自由富有創(chuàng)意,更符合當代藝術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綜合材料;平面設計
(一) 綜合材料特點概述
綜合材料的特點及屬性相較于傳統(tǒng)藝術表達中的材料有所不同,綜合材料本身自帶的屬性對作品要表達的含義及對觀者的視覺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例如綜合材料的幾何外觀,材質樣貌,材料肌理,顏色色調等與其自帶的寓意,創(chuàng)作者通過組合不同特點不同含義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把表達的意義與不同美學特征通過材料綜合表現出來,往往給受眾以區(qū)別傳統(tǒng)方式的獨特的感覺。相比于傳統(tǒng)材料,取代了單一局限的表現形式,拓展了藝術表現方式與表達語言。
綜合材料屬性中最直觀的就是色彩與肌理,肌理,顧名思義是指物體所擁有的構成組織紋理結構的視覺表現,一般是材料表面所呈現出的或光滑平整、或交錯縱橫、或粗糙凹凸的紋理形態(tài),也可理解為是人對設計物所具有的表面紋理特征的感知與感受。不同的綜合材料有著不同的物質肌理,給人的感受不同。例如鱷魚皮、大象的皮膚、樹木的年輪、葉子的脈路與巖石的裂痕等;類似于金屬質所給人帶來的是直覺性的光澤感,絲質與麻質所傳達出的順滑感與毛糙感。
(二) 綜合材料的情感傳達
綜合材料所具備的形象、色彩、肌理、形態(tài)等因素決定著其帶給人生理與心理上的情感體驗,最簡單的例子就像火和冰這兩種元素,只單靠物質的視覺感知我們就能有溫暖、寒冷,興奮、冷靜,熱情、冷酷等這些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與心理感受,又比如棉質與鐵質,不僅會有觸感上的柔軟、堅硬之分,更有輕柔溫和與沉重冰冷這種體量與質感的差距,并且當有像鮮花、水質、閃電等形象出現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有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等一系列的潛意識反應和清新舒暢或害怕緊張等情感的反饋。
同樣的材料有著不同的視覺表現也會帶給人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改變其肌理,透明的玻璃與磨砂的玻璃都屬于玻璃材質,在視覺與心理感受上卻呈現一個是干凈光滑一個是朦朧粗糙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感反應。同樣,當色彩或者材料機體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也會造成人類情感生理和心理認知的差異,并且色彩是綜合材料最直觀和沖擊力相對較強的部分,是與受眾接觸的第一扇門,因為我們是對材料的認識首先就是視覺上的,這也是為什么會專門研究設計色彩心理學,在我們身邊最近的例子就是快餐店的桌椅一般都會運用橘紅色,這就是利用了橘紅色給人帶來食欲感來服務于快餐店的功能需要,并且人類長時間處在橘紅色的環(huán)境里會產生焦躁不安、待不下去的感覺,也符合了快餐店需要客人快速用餐,以便實現客人流動翻臺率高這個基本利益訴求。
從材料的質地、肌理方面來說,肌理是指造型材料的表面組織結構、形態(tài)和紋理等所傳遞的審美體驗,可以在視覺或觸覺上感受到的一種表面材質效果。肌理是不同材料質感的最主要特征,任何材料表面都有其特定的肌理形態(tài),不同的肌理具有不同的審美品格和個性,會對人的心理反應產生不同的影響,即使同一形態(tài),采用不同的材料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例如同樣是面的形態(tài),金屬板使人感覺冰冷、堅硬;玻璃板使人覺得透明、易脆;木板讓人感到溫暖、舒適;塑料板讓人感到柔韌、時髦。表面光潔而細膩的肌理讓人覺得華麗、薄脆;表面平滑而無光的肌理給人以含蓄、安寧的感覺;表面粗糙而有光的肌理讓人感覺既沉重又生動;表面粗糙而無光的肌理,給人感覺樸實、厚重。因此,這些視覺元素隱含的不同心理感受與情感體驗是決定了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利用與再造綜合材料的根本要素。
(三)綜合材料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綜合材料正是基于自身的屬性與特點,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容易利用視覺與心理感受的相通點與不同點制造新奇感和驚喜感,同時可以利用材料與人類之間的思維聯系與情感關系來為創(chuàng)作增添文化、人文性,以此來達到設計與受眾的良性互動,能夠使設計影響或者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是平面化視覺傳達所追求的信息傳遞效果,是數字圖形創(chuàng)作的最終目的,卻是綜合材料的基本屬性,所以作為最直觀最直接最熟悉的視覺語言要素,綜合材料在藝術視覺方面能夠帶給人更多的親切感和認知感,且當材料被略微的或復雜的產生組合變化之時,就能帶來迥然不同的視覺新奇感、感知轉移與情感體驗,這都是因為綜合材料來源于人類生活并深入到人意識底層的基礎認知與基本情感之間的聯系,造成了綜合材料自身所蘊含的人類情感,僅就在與人類情感的高度互動上便是其他藝術形態(tài)所難以具備的,也正是這種原始的情感傳達藝術形式能夠激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意與思維空間,既能利用既有的情感信息進行創(chuàng)作,亦能突破
或反其道而行的創(chuàng)造全新的可逆的視覺認知與情感心理導向。
綜合材料的肌理也決定著對受眾所表達出的信息是否豐富立體和具象,是平面設計半立體化的過渡,是視覺語言觸感化的表現方式,當我們接觸的平面設計作品都以完全二維化的形態(tài)出現,都是印刷光滑一致的批量化產物時,單方面的視覺刺激似乎已經沒有任何新鮮感和閱讀欲了,這就凸顯出了應用材料肌理所能夠帶來的多重感受的特性,在滿足視覺審美需要的同時激發(fā)觸覺神經,能夠更大程度的實現審美通感,擴充藝術語言的情感范疇。
參考文獻:
[1]凱瑟琳·費希爾.平面設計材料表現與特殊效果[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2]王慧.肌理在招貼設計中運用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