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爺山花兒會是青海境內(nèi)最能夠集中體現(xiàn)花兒特征的大型花兒會之一。這種極具地域性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有著悠久的傳承歷史和廣泛的受眾群體。本文通過對老爺山花兒會的文化空間、展演方式、文化特征等幾個方面的描述,探究老爺山花兒會中凸顯的民俗特征。
【關鍵詞】:老爺山;花兒會;調(diào)查報告
青海省位于中國西部邊陲,擁有優(yōu)越地理位置的青海省,域內(nèi)生活著漢、回、藏、土等多個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形成了青海省復雜多樣的民俗風情?;▋簳鳛樽钔伙@該地域特征的文化活動,以它豐富多彩的展現(xiàn)方式,包羅萬象的文化內(nèi)容獲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一、老爺山花兒會的文化空間
大通縣位于青海省西寧市以北大約35公里處,。老爺山是大通縣中部的一座重要山峰。又名“元朔山”,作為西寧北部的天然屏障亦有“北武當”的美稱,因山頂建有太元關帝廟故民間俗稱“老爺山”。在青海的俗語中有“大通有個老爺山,仰絆肚兒揣著天兒”的說法??梢?,老爺山山勢巍峨雄偉。除了秀麗的自然風光之外,老爺山上廟宇林立,有藥王廟、太元宮、百子宮等十多處廟宇建筑,這些廟宇錯落有致的掩映于老爺山的蔥蔥綠樹間,形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象。
大通縣除了有熱鬧非凡的花兒會外,老爺山的朝山會也是盛名遠播。形成了準道教大型信仰儀式和世俗化花兒會共生的景況。因此,老爺山的朝山會亦可作為花兒會的重要文化空間因素。
二、老爺山花兒會的展演方式
如今,隨著老爺山花兒會的名氣大振,來參會的人員無論是從年齡、身份、職業(yè)等方面都由單一性轉向多元化。花兒會的展演方式也在隨之變化。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展演方式:,
1.舞臺花兒演唱
自2006年老爺山花兒會申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功后,大通縣政府就以花兒會作為地方特色,大力發(fā)展花兒文化,活躍地方經(jīng)濟。這種舞臺花兒的演唱方式由政府舉辦,邀請專業(yè)歌手或是民眾中較有名的“唱把式”,由專人負責規(guī)定表演場地、表演時間以及錄像等工作。
2.茶園花兒演唱
老爺山與牦牛山、娘娘山一同將美麗的橋頭鎮(zhèn)圍在其間,因此相較于其他花兒會的舉辦地,這里商業(yè)化程度較高,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隨著近幾年花兒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外地游客劇增,茶園花兒便悄然興起。
茶園花兒主要由一些經(jīng)營酒水飲料的商家舉辦,由他們聘請一些花兒歌手在搭建的舞臺上進行演唱。來這里消費的大多是游客和一些年輕人,他們?nèi)齼蓛蓵M一些茶點,和朋友一起欣賞花兒的演唱。在茶園進行演唱的花兒歌手選用的曲調(diào)大多以《直令》、《水紅花令》為主。
3.生活花兒演唱
花兒作為人們情感的交流方式,生活花兒的演唱相較于舞臺花兒和茶園花兒是更加原汁原味的展演方式。
筆者有幸在西山公園接觸到了生活花兒,在西山公園的開闊地依舊有茶園花兒的表演形式,但在山半腰的林地上則有很多當?shù)氐拿癖?,或是浪山歸來,或是祈福而回。他們少則兩三人,多則十幾個帶著吃食酒水,聊天劃拳,對花兒。
他們所唱的花兒曲調(diào)不同于演唱花兒和茶園花兒那樣多以《直令》、《水紅花令》為主。曲調(diào)大多隨心,甚至有些歌詞也會依照自己的心情進行即興改編。上至耋耄老人下至幾歲的兒童,對花兒都爛熟于心,張口就來。山上的生活花兒同山下的茶園花兒相互呼應,筆者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歌的海洋,花兒的世界,也不禁生出了“漫聞花兒斷續(xù)長“的感慨。
三、老爺山“花兒”的唱詞格律
老爺山“花兒”作為青海民間文學中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部分,唱詞不僅具有濃郁的地方性特色,而且讀出來瑯瑯上口,如詩如歌。關于老爺山“花兒”的格律主要有兩種:頭尾齊段式和折斷腰式。
1.頭尾齊式
頭尾齊式的特點是一般為上、下兩聯(lián),單雙句錯落有致,奇偶相間即奇數(shù)句的停頓末尾是單數(shù)字,偶數(shù)句的停頓末尾是偶數(shù)字,例如:
三星兒|上來(者)|七星轉,
北斗星|上來(者)|左轉。
尕馬兒|回來(者)|來哎呦,
拉回了|緩來(呀)|肉兒。
2.折斷腰式
折斷腰式又稱為“兩擔水”,是指在頭尾齊式的基礎上加入一個短句,折斷腰式樣式繁多,主要有“上折腰”、“下折腰”、“雙折腰”三種。顧名思義“上折腰”是指插入的短句出現(xiàn)在唱詞中的中上部。同理,“下折腰”則是插入的短句出現(xiàn)在唱詞中的中下部。除了“上折腰”和“下折腰”,“雙折腰”則是在一段唱詞中間出現(xiàn)兩句短句的形式,在老爺山“花兒”的唱詞中十分普遍,如:
天上的︱云多者︱不下雨,
馬︱下龍,
梅花山︱要請個︱雨哩,
世上的︱人多︱不像你,
新︱請媒,
一心︱要維個︱你哩。
從上述的示例中不難看出,老爺山“花兒”中加入的這些短句多為兩頓,這種方式使“花兒”的歌唱更易于表達與溝通。
四、老爺山“花兒”中的襯字、襯詞、襯句
“花兒”中的襯字、襯詞、襯句是歌曲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對生動地表現(xiàn)歌曲的思想感情和在音樂結構上,都起著重要作用”。青海更是有“無花不有襯,無襯不成花”的說法,老爺山“花兒”作為青?!盎▋骸敝凶罹叽硇缘囊环N音樂形式,自然也遵循這種獨特的音樂特征。
1.襯字
襯字作為一種無實際意義的修飾性詞語,大量的出現(xiàn)在老爺山的“花兒”中。襯字主要有三種:句前襯字、句中襯字,句尾襯字。以《直令》為例:
(哎呦)山里頭高不過峨眉山(呀是)。(哎呦)峨眉山呀平不過(嘧者)八百里秦川(呀是)。
其中起句中和斷句處的“哎呦”都屬于句前襯詞,具有呼喚性的意味,使音調(diào)由低到高,由此引出后面的樂句。句中的虛詞“嘧者”也并無實際意義,是承接上下兩句的銜接詞,句尾處的“呀是”則具有收束性質(zhì)。
2.襯詞
在老爺山“花兒”的唱詞中襯詞同樣被大量運用。如《尕嘴兒一抿者笑下》:
尕手兒(哈)尕來(者)尕(吔)指了甲(吔),(阿哥的白牡丹吔)指甲上(哈就)包(呀)給的(想我的花兒)海(呀)納。
詞中出現(xiàn)的“阿哥的白牡丹吔”和“想我的花兒”是這首歌的襯句,總體而言,這兩句襯句對歌詞主體起到了補充和發(fā)展的作用。
3.襯句
襯句的篇幅比襯詞和襯句都要長,大多以象聲詞的形式出現(xiàn),以《嗆啷啷令》為例:
(哎)左邊的黃河(嘛噢呦),左邊的石崖(么噢呦),雪白的鴿子(么)(噌愣愣愣愣愣,嗆啷啷啷啷啷,撲嚕嚕嚕嚕嚕嚕,啪啦啦啦啦啦)地飛呀,水面上飛來(嘛噢呦)。
這里襯句所占的分量比正詞還要多,出現(xiàn)的象聲詞“噌愣愣”、“撲嚕?!钡榷际切稳蔌澴语w翔時的狀態(tài)。這些象聲詞的運用使鴿子在歌曲中的形態(tài)鮮活起來,也使旋律的發(fā)展更加優(yōu)美。
總結
老爺山“花兒”是一種極富魅力的音樂形式,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產(chǎn)物。這種根植于人民生活的藝術形式所展現(xiàn)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人們在聆聽的時候能夠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從老爺山“花兒”本身來看,它也具有獨特的文學特征與音樂特征,詩化的唱詞和耳熟能詳?shù)那{(diào)使它能伴著夏日的風漫在老爺山中的綠樹間,漫過老爺山頭的紅花中,漫上人們的心田。
參考文章:
[1]盛鴻斌.《老爺山花兒會調(diào)查研究》[D].甘肅: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6月
[2]王貴生.《精神牧園:花兒會的現(xiàn)代意義旨歸》[J].民俗研究,2011.4
[3]郭正清、牙含章《對花兒的研究》.[J].甘肅民族研究,2004.4
[4]吳釗、劉東升《中國音樂史略》.[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年第1版
作者簡介:王璐,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專業(yè):中國音樂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