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藝術是一種實用功能與社會審美意識兼?zhèn)涞乃囆g。在中國明清時代,徽派建筑達到了自己的輝煌時代,將中國傳統建筑的理論與整體造型都推向了高潮。論文以明清時期的宏村古村落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以及現場調研,對安徽徽州的民居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第一章介紹了徽州宏村民居的歷史背景、聚落的緣起、發(fā)展和完善。第二章介紹了宏村的“仿生學”空間規(guī)劃。第三章以徽州宏村民居的建筑為主,分宅居和公共建筑兩部分闡述了建筑的主要特征、構成元素和單位組合。第四章提出當代徽州新民居的探索思路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宏村;風水學;“牛形村”;建筑結構;生活方式
第一章:宏村的歷史背景
(一)徽州概述
宏村位于安徽省得黟縣內,同安徽南部其他的古村落一樣,層巒疊嶂的群山和閉塞偏僻的地勢,宏村完整保留了幾個世紀前村落剛建成時的建筑原貌。宏村現在有明清兩代的古建筑約150幢,這其中有137幢是保留比較完整的。宏村古村落是中國古代社會后期較為成熟的建筑流派,并且是徽派建筑的典范之作。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產生與發(fā)展,不單單是因為地域歷史的文化傳統,更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空間歷史條件所造就的。
(二)徽商的發(fā)展
在四百多年前,中國商界赫赫有名的一群精英人物,我們會在中國十六世紀的歷史中看到他們的身影,明清時期徽州人們依靠木材、茶葉、以及鹽業(yè)等諸多經營方面的壟斷,在商界稱雄大約有二三十百年,正因為他們都來自于徽州,并且基本上是憑借著宗族的力量進行壟斷經商,因此稱這個群體為“徽商”。那個時期的徽商經營范圍已經遍及了大江南北,匯集了大量的財富和名望,中國人“葉落歸根”的傳統思想特征使富裕的徽商最終在家鄉(xiāng)大規(guī)模的建造房屋,建立了居住廠所,立祠堂,以此來光宗耀祖。經濟的繁榮,帶來了徽派建筑的全面昌盛。皖南的村落文化是由一代代的遷徙者逐漸形成的,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了多年的家族大多數是來自于中原的名門望族,皖南山巒起伏,交通不便,便成為逃避戰(zhàn)亂的中原望族的首選之地。
第二章.宏村民居的空間規(guī)劃
(一)宏村的“風水學”選址布局
中國的古人相信,在一個適合的空間,以一定的規(guī)則建造房屋,能從山川河流中借取到它們的神秘力量,和龐大的氣勢。而這種力量和氣勢會勃發(fā)出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能使自己的家族興旺發(fā)達,能給子孫后代帶來無窮的力量,同時也是對后世的美好寄托。帶著這樣的意義,他們開創(chuàng)了近兩千年歷史的風水學說。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風水著作,對理想居住地就有這樣的描寫,“凡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為最貴也”。然而,在締造理想居所時,地理形勢畢竟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在確定好良好的自然地理生態(tài)地址后,人們會利用成熟的風水理論,進行適當的修正,以謀求人們在自然的風景山水中最佳的居住空間。當年先明的風水學說,現在看來,這就是科學的“仿生學”,這樣精心謀劃的“牛形”村落與人工水系,全然彰顯了科學與詩意,建筑與環(huán)境的完美結合,所以說中國古代風水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令如今的建筑學家們都贊嘆不已的地理布局與藝術。在皖南,將風水用于村莊建設上的比比皆是,這些村莊或是枕山傍水,或是夾溪而住,山水互為映襯,既能得到山水泉溪的便利,又可以在宅院里推開窗眺望遠方,自然的風景畫就可以盡收眼底,人類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完美的詮釋了風水說中“天人合一”的重要精髓。
(二)民居設計與生活方式的緊密結合
1.“天井”
不僅是宏觀的選址布局,關于涉及到風水的理念,還在徽派建筑的民居細節(jié)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進入民居的屋內,發(fā)現馬頭墻同屋檐的交匯處,露出一塊長方形的空白天際,這正是徽派戶院中一種較為獨特的建筑格式,“天井”。“天井”的設計不但可以使得屋內部的日照光線較為強烈,室內外的空氣會更加流通,并且是居住者們共同享用的空間。當時的人們不比現在的社會以及經濟的發(fā)展程度,在居住條件上達不到冬暖夏涼。因此“天井”的設計成為調節(jié)氣候的唯一方式?!疤炀睂τ诮ㄖO計方面來講,這是空間組織,在氣候調節(jié)方面,還承擔著室內通風以及日照光線問題?!疤炀痹诠糯鸬降淖饔门c現代略微有所差異。
2.“馬頭墻”
在宏村的村莊里,高強深院更能讓人深刻體會到這些歷史老屋輝煌過去?;罩莸木用駥讐υO計成了“馬頭”的形象,這“馬頭墻”又被稱為“封火墻”,這種高聳的封火墻是為了阻止在鄰居家發(fā)生火災的時候火勢蔓延,起著切斷火源的實用功能。同時,為了使得封火墻表現出強烈的藝術美感,當時的建造師們還特地采用了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將“馬頭”的造型設計成了翹首長空的氣魄形象。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墻頭上,“馬頭”同家族的建筑群連成一片,表現出自豪的情緒。一瞬間眾馬揚蹄,氣勢恢宏,望遠盼歸,這就是寄托思情的“馬頭墻”。這種設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工匠們在建筑領域的高超技術。象征著房主在外經商從官發(fā)財的遠大志向,也是徽州人一種美好的意愿。
(三)“仿生學”村落空間規(guī)劃
“仿生學”是近幾年一門新興的學科,黟縣宏村的古居民卻在500年前,就開始在民居建筑領域里探究這門學科,將其運用到古村落的建筑設計上。宏村整體構建“牛形”古村落,成為當今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大奇跡。他們按照“牛”的形象設計整個村落布局,用山當牛頭,樹木當作牛角,小橋當作牛腿,老屋作為牛身,鑿湖做牛肚,引泉為牛腸”,如此巧妙的“仿生學”設計為宏村宗族帶來了穩(wěn)定與昌盛。
幾百年來,“牛形”村落別出心裁的水系設計,不但使得宏村的居民們可以享用著源源不斷的水資源,為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消防用水提供著極大的便利,稠密的活水系還調節(jié)著當地的氣溫,造就了戶戶院前流淌著清澈泉水的良好環(huán)境。
第三章.宏村傳統民居面臨現代社會生活的挑戰(zhàn)
首先,面對發(fā)展迅猛的社會經濟,產業(yè)結構也發(fā)生著改變,導致大量的勞動力紛紛進入城鎮(zhèn)?;罩輦鹘y民居那種在前院子里打場,后院子里養(yǎng)豬,在堂屋里做農活,樓上存放農具和糧食的古老民居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于當今人們的居住,漸漸變成了“空心村”。
其次,在明清時期,宏村民居是較好的居住模式。當時的中國經濟房展方式屬于小農經濟,不論是社會交往,還是生產生活,都較為單一。比如,一些公共交往活動如禮賓待客,喜慶節(jié)日,以及農閑時的家庭手工業(yè),都是在自己的堂屋或者是“天井”中進行的,唯一的公共建筑也就只有“祠堂”。然而,現代居民逐漸呼喚與當下時代同步的公共空間,例如便利店、體育場、幼兒園、餐廳等。這些都是古民居中“小天井”所無法替代的。
在建筑材料方面,是需要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更替的。宏村的建筑結構是木質結構,然而,當下中國一再呼吁要保護自然能源,尤其木材能源。因此,開發(fā)與利用新型材料成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筑創(chuàng)新的新方向。
總結:宏村古村落的建筑藝術是中國美學寶庫中的瑰寶,它通過千年歷史的沉淀,承載了極其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人們從現在存留的宏村古村落建筑中可以發(fā)現古代徽州民居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特色,并且可以分析出不同年代徽州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它也是當下發(fā)展中國藝術、建筑以及旅游產業(yè)的有利條件?;罩菝窬拥纳罘绞揭脖厝粫诟鼮閺V泛的專業(yè)范圍內凸顯出它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徽州古建筑的風水文化解析》 胡善風 、李偉 出自《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中國傳統民居圖說——徽州篇》 單德啟
《徽州古民居的風水觀》 陳偉 出自《華中建筑》2000年
《古徽州天井式民居與北京四合院》孫斐然、韓立
作者簡介:柳迪(1994—),女,山東省濟南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