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摘 要: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故此,將志愿服務精神內化于大學生心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通過組織志愿服務社團,打造志愿精品項目,豐富志愿服務內容,引領志愿服務風向,探索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方法和措施,來推動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步伐,以此助力社會工作隊伍健康有序發(fā)展。
關鍵詞:志愿服務精神 志愿服務工作 志愿服務精神培育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8(b)-0200-03
Abstract:It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internalize the spirit of volunteerism into the hearts of College Student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 organizations, volunteer to create high-quality projects, enrich the content of volunteer service, volunteer service leading direction, exploring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volunteerism, so as to promot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pirit cultivation pace, help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team.
Key Words:The spirit of volunteerism; Volunteer service organizations; Social work team
無論是黨中央和國家政府關于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需求,還是民間組織或者學術界基于公眾的召喚,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都已經(jīng)成為了時代的共識。關于就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研究就是從豐富志愿服務內容和把握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方向出發(fā),通過打造志愿服務社團組織和開創(chuàng)志愿服務精品項目,推動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來,夯實社會工作基礎。
1 何謂志愿服務精神
志愿服務精神就是一種奉獻、友愛、互助和進步的精神實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實質是以自愿參與為原則,以無償奉獻為前提,去做志愿服務工作,以此推動人與社會和諧共生。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是社會工作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領核心價值的風向標。高職高專院校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過程,是提高學生工作管理和核心價值觀教育水平的重點工作。習近平曾指出:“歷史和現(xiàn)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xiàn)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從中可以看出,青年大學生是志愿服務精神傳承的一代,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堅實力量。
2 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現(xiàn)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繁榮,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以個人為中心的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西方糟泊思想對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腐蝕影響比較嚴重,導致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呈積極服務奉獻類型的相對變少,部分學生志愿者志愿服務意識淡薄,志愿服務呈功利性特點,這種志愿服務現(xiàn)象不僅影響了高職高專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也沖擊了社會工作者隊伍的發(fā)展壯大。
2.1 參與志愿服務的主觀意向
當今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商業(yè)競爭激烈,這在不同程度上沖擊著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正能量的價值觀念形成,促使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缺乏擔當意識、責任感和集體觀念。以上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為了“應景”,有的是流行于形式。尤其是在節(jié)日時,志愿活動風風火火,節(jié)日過后,志愿活動來無影,去無蹤,這是高職高專院校要破解的志愿服務精神培育難題。
在就業(yè)形式嚴峻的情況之下,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熱情呈不足的態(tài)勢,參與志愿活動取決于興趣和志愿的那種從眾心理,以上這些嚴重影響著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踐行志愿服務精神的主動性。當代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受從眾心理的沖擊而缺乏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同,缺乏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主動性,并非是自愿參加,志愿服務熱情不高。志愿服務團隊缺乏普遍性和穩(wěn)定性,新老志愿主體工作銜接不暢,對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工作影響較大,志愿服務熱情高漲的那一部分學生,對志愿服務精神的理解也不夠深刻,自我價值和志愿服務精神提升較慢?;诖?,激發(fā)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是當前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對高職高專院校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2.2 參與志愿服務的客觀環(huán)境
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從根本上是志愿主體對志愿服務內涵、意義、內容等的準確把握和正確理解。另外,高職高專院校自上而下對志愿服務的重視程度也影響著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效果。
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務必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尤其關注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并將其作為學生工作品牌,以第二課堂活動為載體,以大學生志愿者為主體,輻射和影響社會其他青年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就要以社會公德為根本,以助人為樂為主要任務,樹立志愿服務目標,推進社會工作和社會公益事業(yè)有序發(fā)展。通過組織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強化和推動大學生走上社會、服務社會和貢獻社會,以此夯實高職高專大學生志愿服務品牌建設基礎,引領志愿服務風尚,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endprint
3 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實現(xiàn)路徑
新形勢下,高職高專院校是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主要陣地,這對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成立志愿服務導師團隊、發(fā)揮志愿服務品牌效應和搭建志愿服務平臺,來豐富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內容,培養(yǎng)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理念,去塑造志愿服務優(yōu)秀文化和夯實志愿服務路徑,為社會工作發(fā)展壯大貢獻力量。
3.1 成立志愿服務導師團隊,培養(yǎng)志愿服務理念
成立志愿服務導師團,導師團的成員均是學有專長、業(yè)績突出和志愿服務能力較強的知名社會工作師、校內專家及優(yōu)秀學生。學生導師的選拔和任用主要考慮到知名社會工作師和校內專家的業(yè)余時間有限,很難拓寬志愿服務指導面?;诖?,通過發(fā)揮學生導師的優(yōu)勢有效地彌補了這一方面的缺陷。開展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培訓班,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志愿服務中去,做到高職高專院校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以志愿服務實踐指導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充分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通過志愿服務導師團隊,重點突出以金融專業(yè)為主的專業(yè)性指導,有效指導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鍛煉自身能力,提高志愿服務水平。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實際上就是要實現(xiàn)通過一個志愿者去影響身邊的其他學生志愿者,同時利用借力打力的方法,開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務活動,以此提高解決和研判社會問題的能力,更好地去服務更多的人,切實實現(xiàn)傳幫帶的效果。
3.2 發(fā)揮志愿服務品牌效應,塑造志愿服務優(yōu)秀文化
志愿服務工作是一項長期堅持的工作,同時也要充分發(fā)揮志愿服務品牌效應,志愿服務品牌是一面宣傳的大旗,只有形成了志愿服務品牌才能較好地做好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故此,高職高專院校務必要認清志愿服務趨勢,做好志愿服務資源的整合,并且要做品牌化、專業(yè)化的志愿服務,充分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金融文化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有機結合,形成優(yōu)秀的志愿服務文化。通過提升志愿服務活動內涵,激勵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積極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以此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做好志愿服務新媒體平臺建設,推進志愿者的集中注冊、統(tǒng)一培訓、年終表彰等工作,也發(fā)揮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朋友圈、QQ群等其他網(wǎng)絡平臺的作用,傳播和推廣志愿服務文化,挖掘志愿服務文化精髓,形成志愿服務合力,以此大力宣傳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有效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打好新時期志愿服務組織匱乏的攻堅戰(zhàn)和保衛(wèi)戰(zhàn)。
3.3 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培育志愿服務理念
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按照章程組織成立非營利性、公益性、專業(yè)性的金融精英志愿者協(xié)會,以“金融三進、手拉手情系鄉(xiāng)村小伙伴”等活動為載體,夯實高職高專院校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基礎。以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金融學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為例,協(xié)會自2006年成立以來,共有13屆會員入會,累計人數(shù)達6077人,被評為長春市十佳社團稱號。全體會員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12年風雨兼程,累計20余次走進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學生志愿者們發(fā)揚了尊老、愛老、敬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奉獻愛心和真情。他們還心系農(nóng)村的可愛孩子們,2008年,倡議開展了“手拉手”情系鄉(xiāng)村小伙伴愛心活動,10年以來,受益人數(shù)達159人次,共450余名志愿者參與其中。他們始終秉承著關注農(nóng)村貧困少兒學習生活、提高大學生德育素質的活動宗旨,促進大學生和農(nóng)村小伙伴樹立改變家鄉(xiāng)面貌、振興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愛心奉獻校園、真情服務社會”的有益嘗試。
無數(shù)善舉詮釋了這支志愿服務隊伍在傳承志愿服務精神,他們不僅無怨無悔,而且還做到了志愿服務常態(tài)化和制度化發(fā)展。他們通過志愿服務的項目平臺,鞏固了校園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效果,也促進了社會朝著和諧、正氣方向發(fā)展。
3.4 豐富志愿服務內容,開拓志愿服務路徑
我校以普惠金融調研為契機,赴遼源、通化和白城等地推進了“金融三進”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在推動普惠金融背景下,為貧困社區(qū)、偏遠農(nóng)村、困難企業(yè)提供金融服務,拓寬金融普惠面,讓更多的人受益。通過“金融三進”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全校師生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志愿服務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實現(xiàn)金融知識進農(nóng)村、進社區(qū)、進企業(yè)的普惠效果。要圍繞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大力推動學校學雷鋒、普惠金融社會實踐和手拉手情系鄉(xiāng)村小伙伴等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
在“金融三進”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校以推動社會工作為根本,開創(chuàng)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工程。充分將大學生自身掌握的金融知識與具體志愿服務活動內容相結合,著重圍繞“送理論、送服務、送文化、送溫暖,做文明使者”即“四送一做”和“萬名大學生志愿者進社區(qū)”來開展志愿服務主題活動。同時,結合學校學科特點和專業(yè)特色,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做到學以致用,優(yōu)化整合,在精細化上下功夫,積極與社區(qū)、農(nóng)村、企業(yè)共建共做,打造共建志愿服務點,不斷豐富志愿服務內涵,提升志愿服務活動層次,開展金融理財知識進社區(qū)和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等志愿服務精品項目活動。
綜上所述,我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工作已經(jīng)出發(fā)了,并一定會將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以此夯實我校十幾年來的志愿服務工作基礎,打造出一個有著金融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傳承志愿服務精神,將志愿服務活動從校園做到社會,從社會做回校園,將其做實做細,有效傳承和發(fā)展,推動社會工作事業(yè)向前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萬柏,張耀燦,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實施20周年暨第28個國際志愿者日之際給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的回信[N].北京:新華社,2013.
[3] 暑期普惠金融調研暨“金融三進”社會實踐工作[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4(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