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山
【摘 要】民族舞蹈是我國少數民族千百年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氣息的積淀,有著獨特的藝術內涵和技巧動作,好的民族舞蹈表演應該兼具藝術性和技巧性。本文從分析民族舞蹈的藝術美學特征入手,闡述民族舞蹈的技術技巧,最后闡述了民族舞蹈表演如何能夠兼具藝術性與技巧性。
【關鍵詞】民族舞蹈;藝術性;技巧性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166-01
一、民族舞蹈的藝術美學特征分析
(一)民族舞蹈的外在藝術美。
由于舞蹈本身就是一門兼具視覺、聽覺及觸覺的感官藝術體驗,因此,民族舞蹈的藝術美首先表現為一種外在美。民族舞蹈通常與民族服飾、民族音樂、民族運動等元素相結合,體現出一個民族的綜合審美特征。
第一,服飾美。民族舞蹈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民族服飾的絢麗多彩。民族舞蹈通常運用色彩豐富的民族服飾來表達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不僅為民族舞蹈增添了視覺美感,還能突出民族文化的獨特性。
第二,運動美。舞蹈本身是一項基于形體運動的藝術。民族舞蹈的運動美不僅體現在民族舞者所表現的獨特舞蹈動作上,還在于舞者所呈現出的造型編排之美。如,蒙古族舞蹈有獨特的肩部動作、傣族舞蹈有獨特的手部動作,這些都是民族舞蹈有獨特動作的體現。傣族的孔雀舞通過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皆優(yōu)雅寧靜的造型美來體現民族舞的運動之美。
第三,形體美。形體美是舞蹈藝術外在美的最重要部分。我國民族舞蹈中的形體美往往通過性別差異來展現。男性的陽剛強健之形體美是我國少數民族人民寬廣胸懷的體現,女性嫻靜陰柔的形體美是我國少數民族溫柔博大的體現。這種雄渾之美與婀娜之美體現在我國的民族舞蹈之中。
(二)民族舞蹈的內在藝術美。
第一,文化美。文化之美是民族舞蹈藝術的靈魂。我國的民族舞蹈從服飾、動作等多個方面體現了各民族豐富的文化特征。
第二,意境美。意境之美主要指民族舞蹈表演者在舞美燈光的配合下,用動靜結合的畫面所展現出我國少數民族聚集地的自然特點,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第三,思想美。民族舞蹈借助獨特的身體行為藝術表達了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勤勞奮斗的思想情感之美。
二、民族舞蹈的技術技巧分析
我國的民族舞蹈在技巧上都有著各自獨一無二的特點,都體現了各自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有機統(tǒng)一。我國的民族舞蹈藝術的技巧性主要從民族性、風格性和獨特性上來體現的。
第一,民族性。民族舞蹈的根本在于民族性,這是民族舞蹈與其他形式舞蹈區(qū)分的根本。因為每個民族的生活區(qū)域、文化等都不相同,因此,民族舞蹈在韻味、情趣、情感展現上都會有著深深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第二,風格性。蘊含著歷史特點、時代特點、民族特點等的和諧統(tǒng)一,民族舞蹈創(chuàng)作個性和藝術特點得以被展現。不同的民族舞蹈在動作風格、情感表達和舞蹈意境上都會體現不同的風格。
第三,獨特性。民族舞蹈技巧的獨特性與其民族性、風格性是分不開的。民族舞蹈技巧的獨特性主要是指每種民族舞蹈的技巧都有各自的標志動作和塑造風格等。若想掌握一種民族舞蹈,必須先掌握該民族舞蹈獨有的規(guī)律、風格、動作等。
三、民族舞蹈表演如何能夠兼具藝術性與技巧性
第一,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民族舞蹈無論在審美上還是在技巧上,都有著民族性和獨特性。舞蹈表演者如果想表演好一段民族舞蹈,首先應該深入學習了解該民族的文化,了解民族特色和生活習俗,這樣才能對民族舞蹈的創(chuàng)作初衷有所理解,才能有利于民族舞蹈情感的準確表達。
第二,加強技巧訓練。舞蹈技巧的完成程度是對一個舞蹈演員能力最大的考驗。一段民族舞蹈的表演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舞蹈演員能否將民族舞蹈獨特性的動作技巧做到位。因此,好的民族舞蹈表演必須將動作技巧熟練的掌握運用。
第三,借助民族特色情景。民族舞蹈表演往往與民族服飾、民族文化和民族意境結合在一起。完整的民族舞蹈表演應該充分創(chuàng)造具有感染力的民族特色場景,借助民族服飾、民族道具、民族語言等,制造出獨特的民族氛圍,將觀眾帶入到民族場景中來,這樣才利于觀眾對舞蹈的理解,才能讓民族舞蹈表演更具感染力。
綜上所述,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是不同民族千百年來民族文化的積淀,表達著各自的審美特征和民族風情,是每個民族對美的理解和展現。好的民族舞蹈表演應該兼具藝術性和技巧性,讓觀眾在觀看舞蹈時,既可以體會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又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于巖.淺談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運用[J].遼寧沈陽華章,2011(15).
[2]龐志娟.民族舞蹈藝術的美學特征分析[J].音樂舞蹈,2014.
[3]劉洋.少數民族舞蹈在中華舞蹈中的歷史地位[J].戲劇文學,2015.
作者簡介:
婁 山(1982-),男,陜西人,漢族,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舞蹈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