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凱+姚丁月
[摘 要]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精神壓力日益增加,宗教旅游越來越受游客青睞。通過采用文獻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當下梵凈山佛教文化資源開發(fā)存在著開發(fā)模式單一、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梵凈山作為佛教名山,應當把握當前全域旅游的發(fā)展機會,借鑒國內外佛教旅游開發(fā)經(jīng)驗,制定多樣化運營模式,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和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吸引更多游客來此參觀,提高游客消費欲望,提升景點經(jīng)濟收益,帶動周邊景點共同發(fā)展,增加銅仁市的經(jīng)濟總量。
[關鍵詞] 梵凈山;佛教文化;全域旅游;旅游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 F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9-0056-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s mental pressure is increasing and religious tourism is more and more favored by tourists. Analyzing Buddhist cultural resources in Mount Fanjing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blems are single development mode and insufficient propaganda. As a Buddhist mountain, Mount Fanjing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of current global tourism development, learn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Buddhist tourism development experience, develop diversified business model,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services and higher quality tourism experience, attract more tourists, improve the consumer desire, increas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scenic spots, driv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scenic spots, and increase the economic aggregate of Tongren.
Key words: Mount Fanjing, Buddhist culture, global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一、梵凈山佛教文化資源開發(fā)基本現(xiàn)狀
(一)開發(fā)主體
梵凈山當前的開發(fā)主體主要是由銅仁梵凈山旅游開發(fā)投資有限公司和銅仁市政府等部門聯(lián)合參與。銅仁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充分利用梵凈山的旅游資源,制定相應的開發(fā)策略。當?shù)氐纳鐓^(qū)也參與其中,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內的居民優(yōu)先參與保護區(qū)內各種服務活動和項目,初步統(tǒng)計已有50%以上參與。
(二)開發(fā)模式
當前梵凈山的開發(fā)模式主要實行旅游綜合體開發(fā)模式,打造“梵天凈土,桃園銅仁”,集休閑與娛樂為一體,自然生態(tài)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旅游經(jīng)濟開發(fā)模式。同時不斷加強各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開通了索道、高速公路、機場航線,拓寬了游客市場,為游客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務,近兩年銅仁鳳凰機場的擴建工程也一直在進行,建成后將為銅仁地區(qū)的交通提供更大的便利。
(三)運營模式
梵凈山當前的運營模式主要以觀賞性運營模式為主,游客通過徒步爬山、乘坐纜車等方式來觀賞梵凈山的各種珍稀植物,如珙桐、山花紅葉等,還可以欣賞到云海、佛光、金頂?shù)茸匀痪坝^和釋迦殿、彌勒殿、龍泉寺等人文景觀。如果是喜歡自由安排行程時間的游客還可以選擇自帶帳篷,在山上露營,游客可以第二天早晨,在梵凈山金頂觀看壯美的云海和日出,若是雨后初晴,有機緣的游客或許還能夠看見梵凈山的瑰麗佛光。
二、梵凈山佛教文化資源開發(fā)現(xiàn)存問題
(一)宣傳力度不足
與其他四大佛家名山相比,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凈山的知名度相對不高。梵凈山對于景區(qū)的宣傳力度不夠,在國內的知名度不算特別高,在國外的知名度更加低,尤其因為梵凈山相對開發(fā)得比較晚,成名也晚于其他四大佛教名山,也并非我國唯一的彌勒道場,因此旅游愛好者一提起佛教旅游,總是先想到西藏布達拉宮、四大佛教名山,對于梵凈山的了解也不如其他四大佛教名山。
(二)運營模式單一
梵凈山的佛教文化資源開發(fā)缺乏多樣的佛教文化活動開發(fā),在佛教文化活動開發(fā)方面太過薄弱,游客對此的消費力就減少。梵凈山當前經(jīng)濟收入主要是依靠景點門票經(jīng)濟、游客食宿消費、紀念品等收入構成。紀念品的開發(fā)也只是一些相對簡單,缺乏特色,對游客的消費吸引力不高,不足以吸引游客的消費欲望,也難以提升景區(qū)的經(jīng)濟收益。
(三)基礎設施較差
研究者親自到梵凈山實地考察過,在山下住宿時,發(fā)現(xiàn)梵凈山下的旅店都較為樸素簡單,沒有大型豪華旅店,都是幾乎千篇一律的小型賓館,由當?shù)鼐用窠?jīng)營。而山下景點周邊也缺少公共廁所、超市、金融網(wǎng)點等便民基礎設施。在徒步登山的時候,徒步登山的山路上缺少休息和購買食物的地方,游客通常是在山下就購買水和食物一路上帶著吃,極大的增加了游客的負擔。而梵凈山上也沒有多少特產(chǎn)或者紀念品商店,這也使得游客所能夠消費的項目減少了很多。
三、梵凈山全域旅游發(fā)展開發(fā)模式建議endprint
(一)全域旅游與梵凈山的機遇與挑戰(zhàn)
在當前貴州省大力開發(fā)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銅仁市響應號召,對梵凈山旅游資源開發(fā)進行了研究,不斷建設梵凈山佛教文化資源,修復寺廟、深入研究彌勒道場的由來等,同時在把握本次全域旅游的開發(fā)理念時,與周邊各個景點相結合,打造銅仁地區(qū)旅游“金山角”。對此有以下建議:
1.加快完善梵凈山及周邊各個重點景區(qū)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各項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加快在城市內外、交通沿線、旅游景區(qū)等地發(fā)展,制作梵凈山、苗王城、石阡溫泉等景區(qū)統(tǒng)一的永久性標志,給游客留下好印象。
2.特色化、人性化,打造梵凈山自然生態(tài)資源和佛教人文資源相結合的特色旅游形象,與周邊的銅仁市內的苗王城、石阡溫泉、潛龍洞等景點聯(lián)系在一起,互相在景點內進行宣傳,設計廣告牌等標志,開放互通的交通路線。
3.重點建設以梵凈山為主的文化旅游區(qū),突出抓好梵凈山文化旅游園建設,全力打造四大天王寨、十八羅漢村等特色村寨,展示出梵凈山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魅力。
4.加強與周邊省區(qū)的經(jīng)濟合作,例如加強與周邊省區(qū)相關景區(qū)的旅游經(jīng)濟合作協(xié)議,推動銅仁市梵凈山與張家界市、湖南鳳凰古城等周邊各省市和省內各市州縣間的旅游深層次合作。
(二)開發(fā)模式
1.加大宣傳力度。在梵凈山的宣傳方式上,除了基本的電視廣告、手機旅游APP宣傳之外,不妨在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上花些心思,將佛教文化和梵凈山民族特色融合在一起,制作極具特色的紀念品;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軟件,將梵凈山的彌勒道場等佛教文化景點拍成視頻,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旅游”、“兩微一端”等方式,線上線下傳播給廣大游客。通過這些方法,將梵凈山佛教旅游介紹給更多的潛在游客們,凸顯出梵凈山佛教文化的同時,也能夠帶動旅游產(chǎn)業(yè)收入。游客購買紀念品后,也可以在今后看見紀念品,就回想起梵凈山的佛教文化和特色民族文化。
2.加強設施建設。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山下和山下設立相應的金融網(wǎng)點,設立更多的公廁、超市、醫(yī)療機構等服務設施,更好地為游客提供服務。在住宿方面,也應該與當?shù)卣Y合,加強招商引資,建設一些高級型賓館,提升游客的住宿體驗水平。同時,開發(fā)特色紀念品和當?shù)匾恍┨厣褡逦幕唐?,在山上山下開設店鋪售賣,并成立管理機構,系統(tǒng)化嚴格化地對商家店鋪進行管理,以防止出現(xiàn)黑商家、黑導游等現(xiàn)象。
(三)運營模式多樣化
梵凈山在佛教活動的運營開發(fā)模式非常單一,想要改變此現(xiàn)狀就要開展多樣化的佛教文化活動內容。首先可以開設一些佛教素食餐館,增加佛教節(jié)日活動,在節(jié)日上開辦特色齋飯活動、或者請有名望的僧人來講解經(jīng)文、開展廟會活動等比較世俗化的、讓游客有參與感和趣味感的活動。結合當?shù)氐拿袼孜幕?,在佛教?jié)日時舉行民族特色表演,例如儺戲,這種戲原本是在祭祀神靈時表演的,既有豐富神秘感又具有明顯的特色性。這些活動既可以讓游客感到有趣味性、有參與性,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同時通過售賣飲食和紀念品來寺廟所獲得的收益,可以用來更好的修建寺廟等。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梵凈山的佛教文化資源應當由政府主導開發(fā),同時可以設立梵凈山旅游資源管理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或者選擇政企結合的開發(fā)模式,共同開發(fā)梵凈山旅游資源,制定多樣化運營模式。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和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吸引更多游客來此參觀,提高游客消費欲望,提升景點經(jīng)濟收益,帶動周邊景點共同發(fā)展,增加銅仁市的經(jīng)濟總量。
[參考文獻]
[1]陳政.打好梵凈山佛教文化旅游牌[N].貴州日報,2005-08-11(007).
[2]楊興英.論梵凈山佛教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J].銅仁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5(2):19-21.
[3]李平.論佛教旅游資源開發(fā)——以梵凈山為例[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41-46.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