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勤 陳美英
(廈門大學附屬福州第二醫(yī)院手術室,福建 福州 350007)
優(yōu)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林 勤 陳美英
(廈門大學附屬福州第二醫(yī)院手術室,福建 福州 350007)
目的探討優(yōu)質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將在我院手術室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按照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而干預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術前、術中及術后優(yōu)質護理,比較兩組術后焦慮和抑郁評分情況、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滿意度等。結果干預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t=5.88、4.36,P<0.05)。干預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67、4.22、3.88,P<0.05)。干預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50%)明顯低于對照組(15.00%)(χ2=3.91,P<0.05)。另外,干預組患的滿意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χ2=3.91,P<0.05)。結論系統的優(yōu)質護理措施在手術室護理中可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可確保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產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優(yōu)質護理;手術室;服務質量
本研究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將在我院手術室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按照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而干預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術前、術中及術后優(yōu)質護理,比較兩組術后焦慮和抑郁評分情況、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滿意度等,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n下床活動時間(d)切口拆線時間(d)住院時間(d)對照組404.28±0.948.32±1.9215.48±3.21干預組402.18±0.626.52±1.2012.23±2.79t5.674.223.88P<0.05<0.05<0.05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手術室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7.51±10.22)歲;手術種類:骨科手術22例,普外科手術20例,胸外科手術12例,婦產科手術11例,其他手術15例;按照數字表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手術種類等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χ2/t=0.32、0.15、0.52,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確診后分別選擇不用的手術方式,同時按照常規(guī)術前準備及護理,保持手術間安靜,對患者態(tài)度熱情,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而干預組患者則在上述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全面系統的優(yōu)質護理,具體措施包括:①手術前的優(yōu)質護理:于手術當天,由巡回護士在手術室門口迎接手術患者,全程陪伴患者,主動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及手術治療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良好醫(yī)護關系,讓患者傾訴焦慮和抑郁,并給予有效的應對措施[1],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后由專人送至手術間。②術中優(yōu)質護理:準備手術所需物料。護士在患者入室后,調節(jié)好室內的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盡量用柔和的語氣與患者溝通,解答患者的疑慮。然后協助患者調整手術體位至舒適的位置,建立靜脈通道,使患者的體位舒適同時便于手術者操作;擺放體位時手臂外展不超過90°,避免臂叢神經損傷,使患者感到舒適,并注意保暖。當患者術中感覺疼痛時,要認真傾聽、耐心安慰;術畢用溫生理鹽水擦去血跡,盡量吸盡殘留氣體,輕柔地移動患者,避免震動引起患者疼痛。③術后優(yōu)質護理:術后3 d內到病房回訪,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2]觀察患者精神狀況和生命體征恢復情況,注意引流管內排出物的色、質、味等變化。并對患者進行系統全面的術后護理指導,詢問并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向患者解釋術后疼痛的機制以及防治方法,如有并發(fā)癥及時解決并記錄患者對手術室工作的感受及滿意程度[3]。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結果;②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③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SAS及SDS評分比較:由表1可知干預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t=5.88、4.36,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SAS及SDS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SAS及SDS評分比較(分)
組別nSAS評分SDS評分對照組4054.25±3.9849.52±5.33干預組4039.10±4.8638.32±3.10t5.884.36P<0.05<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比較:由表2可知干預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67、4.22、3.88,P<0.05)。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及滿意度比較:干預組中僅發(fā)生1例切口疼痛;而對照組中發(fā)生切口感染1例,切口疼痛1例,腹脹腹痛2例,惡心嘔吐2例;經統計學分析發(fā)現干預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50%)明顯低于對照組(15.00%)(χ2=3.91,P<0.05)。另外,干預組患的滿意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χ2=3.91,P<0.05)。
臨床上,手術是治療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手術室是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而手術室護理不同于病房護理,護理人員除了要掌握專業(yè)的技術和設備操作,還需要優(yōu)秀的溝通配合能力,這直接影響手術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復[4-5]。在當今實施優(yōu)質護理過程中,要求手術室的護理不止只單純的配合手術,其還需要對涉及整個手術和相關階段實施相應護理,即注重全程整體優(yōu)質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手術手段,重建或恢復機體的構造與功能,使患者的健康狀況達到做大程度的改善。本研究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將在我院手術室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按照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而干預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術前、術中及術后優(yōu)質護理,比較兩組術后焦慮和抑郁評分情況、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滿意度等。結果:干預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t=5.88、4.36,P<0.05)。干預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67、4.22、3.88,P<0.05)。干預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50%)明顯低于對照組(15.00%)(χ2=3.91,P<0.05)。另外,干預組患的滿意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χ2=3.91,P<0.05),這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6]。上述研究結果證明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實施系統的優(yōu)質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手術質量、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信心、在心理和生理上獲得滿足和安全感[7]。為術后身體的康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提高了醫(yī)院護理服務的質量。
綜上所述,系統的優(yōu)質護理措施在手術室護理中可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可確保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產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吳海英,全日紅,蔡亞娜.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效果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3):563-564.
[2] 崔月嬌.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532-1534.
[3] 孫園園.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14):218-219.
[4] 劉興興,盛莉.舒適護理干預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9):55-56.
[5] 裴穎.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33):7368.
[6] 張秀英,朱國紅,葉惠艷.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17-18.
[7] 廖香梅.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運用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14):110-111.
R472.3
B
1671-8194(2017)22-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