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標+康凱夫+劉自光
【摘要】 目的 探討B(tài)細胞淋巴瘤蛋白-6(BCL-6)、E盒結合鋅指蛋白2(ZEB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以及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D(VEGF-D)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95例術前未做化療的乳腺癌患者(Ⅰ期18例, Ⅱ期34例, Ⅲ期29例, Ⅳ期14例)作為乳腺癌組, 60例乳腺良性增生病變患者作為良性病變組。比較兩組患者免疫組化檢測其BCL-6、ZEB2、PTEN與VEGF-D表達情況。結果 乳腺癌組患者BCL-6、ZEB2與VEGF-D表達陽性率分別為56.84%、50.53%、62.11%, 高于良性病變組的18.33%、21.67%、15.00%;PTEN表達陽性率為12.63%, 低于良性病變組的76.67%,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CL-6、ZEB2與VEGF-D表達陽性率與乳腺癌組病理分期呈正相關(r=0.572、0.431、0.794, P<0.05), PTEN表達陽性率與乳腺癌組病理分期呈負相關(r=-0.353, P<0.05)。結論 乳腺癌患者BCL-6、ZEB2與VEGF-D表達升高, PTEN表達降低, 對其進行監(jiān)測, 能為其診斷及病情評估提供參考。
【關鍵詞】 乳腺癌;B細胞淋巴瘤蛋白-6;E盒結合鋅指蛋白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D;臨床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22
大量研究證實, BCL-6、ZEB2、PTEN與VEGF-D在乳腺癌患者的表達與健康體檢者存有差異, 為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依據(jù)[1, 2]。影響乳腺癌患者預后的關鍵因素是乳腺腫瘤轉移及浸潤, 而隨著對腫瘤標記物認識的加深, 尋找合適的腫瘤標記物不僅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還有助于預測乳腺癌生物學行為, 進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研究通過對比, 探討了乳腺癌患者血清BCL-6、ZEB2、PTEN與VEGF-D表達及臨床意義,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收的術前未做化療的95例乳腺癌患者作為乳腺癌組, 年齡35~69歲, 平均年齡(50.6±12.3)歲, 腫瘤直徑1~7 cm, 平均腫瘤直徑(3.61±1.08)cm。同期接收的60例乳腺良性增生病變患者作為良性病變組, 年齡34~71歲, 平均年齡(50.8±12.1)歲。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jīng)兩位高級病理醫(yī)生病理檢查確診;②女性, 有完整的資料;③術前未接受過抗腫瘤治療。排除標準: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②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③血液感染者。
乳腺癌組患者TNM分期(按92分期標準):Ⅰ期18例, 年齡37~68歲, 平均年齡(50.4±12.5)歲;Ⅱ期34例, 年齡35~69歲, 平均年齡(50.8±12.1)歲;Ⅲ期29例, 年齡36~65歲, 平均年齡(50.5±12.3)歲;Ⅳ期14例, 年齡36~69歲, 平均年齡(50.6±12.0)歲。四分期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需要被醫(yī)生告知詳細的檢查過程, 了解整個實驗, 以便于更好的配合, 保障被檢者的知情同意權。手術治療切除病變組織后, 用石蠟組織切片機LEICA RM2255型將乳腺癌及良性病變組織石蠟包埋標本各重切5 張, 每張厚3 μm, 其中1張做常規(guī)HE染色, 其余 4 張用于免疫組化檢測BCL-6、ZEB2、PTEN與VEGF-D表達情況。相關試劑盒、即用型免疫組化MaxVisionTM檢測試劑盒以及DAB顯色液購自于武漢博士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相關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或F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直線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BCL-6、ZEB2、PTEN與VEGF-D表達陽性率比較 乳腺癌組患者BCL-6、ZEB2與VEGF-D表達陽性率高于良性病變組, PTEN表達陽性率低于良性病變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乳腺癌患者BCL-6、ZEB2、PTEN、VEGF-D表達陽性率與病理分期相關性分析 BCL-6、ZEB2與VEGF-D表達陽性率與乳腺癌組病理分期呈正相關(r=0.572、0.431、0.794, P<0.05), PTEN表達陽性率與乳腺癌組病理分期呈負相關(r=-0.353, 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據(jù)統(tǒng)計[3], 其在我國女性人群中的發(fā)生率高達, 20/10萬~30/10萬, 且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 具有較高發(fā)生率與死亡率, 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健康問題。BCL-6是淋巴系統(tǒng)功能調(diào)節(jié)的重要因子之一, 屬于BTB/POZ轉錄因子家族, ZEB2是一種轉錄因子, 屬于鋅指結構轉錄因子中的ZEB家族, BCL-6與ZEB2均具有抑制核轉錄、阻止細胞分化凋亡等作用;VEGF-D是由二硫鍵連接的同源二聚體糖蛋白組成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主要功能為激活血管內(nèi)皮細胞、刺激腫瘤血管生成, 而PTEN是具有雙特異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 該基因缺失會使細胞分裂無限進行形成癌癥[4-6]。通過檢測BCL-6、ZEB2、PTEN與VEGF-D在乳腺組織的表達有助于乳腺疾病, 尤其是乳腺癌的診斷, 本研究中乳腺癌組患者BCL-6、ZEB2與VEGF-D表達陽性率顯著高于良性病變組, PTEN表達陽性率顯著低于良性病變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進一步證實了BCL-6、ZEB2、PTEN與VEGF-D在乳腺良惡性病變區(qū)別診斷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浸潤、轉移是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效果較差、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是一個多步驟的復雜過程。有研究表明[7, 8], BCL-6與ZEB2具有促進細胞發(fā)育、增殖等作用, PTEN缺失會造成細胞周期縮短、細胞大量遷移粘附, 此外, 惡性腫瘤作為一種血管依賴性病變, VEGF-D高表達會導致持續(xù)的、不可控制的血管生成, 因此, 其與腫瘤的進展密切相關。本研究中BCL-6、ZEB2與VEGF-D表達陽性率與乳腺癌組病理分期呈正相關(P<0.05), 而PTEN表達陽性率與乳腺癌組病理分期呈負相關(P<0.05), 提示其可以作為判斷乳腺癌進展的指標。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對于腫瘤生物標記物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權威性的量化標準, 因此應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加規(guī)范化。
綜上所述, 乳腺癌患者BCL-6、ZEB2與VEGF-D表達升高, PTEN表達降低, 對其進行監(jiān)測, 能為其診斷及病情評估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鄭麗, 趙敏, 昂琳, 等. 乳腺癌中BCL-6與ZEB2的表達及其意義.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7, 33(1):50-51.
[2] 趙云霞, 劉恒超, 馬琳, 等. 乳腺癌組織中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D 和 PTEN 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5, 40(6):704-707.
[3] 令狐銳霞, 司文, 李瑩, 等. 3846例乳腺癌流行病學及臨床病理學分析. 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 2015, 36(10):1017-1022.
[4] 馬蓉, 吳建中, 仲悅嬌, 等.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血清VEGF和β2-MG蛋白與Bcl-6和Ki-67表達臨床相關性分析.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4, 21(17):1343-1346.
[5] 于曉黎. ZEB2在鼻咽癌中抑制增殖、凋亡, 誘導EMT并參與維持“干性”. 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3.
[6] 宋潤波, 董耀, 張靜, 等. 甲狀腺乳頭狀癌中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C和 PTEN 蛋白的表達及意義.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4, 23(18):1962-1963, 1966.
[7] 馮慧琳, 譚明子, 朱連成, 等. BCL6與Lewis y在卵巢漿液性腫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16, 24(13):2127-2132.
[8] 王芳, 張瑰紅, 丁凱陽, 等. EBER、PTEN和VEGF在血管免疫母T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病理學意義.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5, 23(3):663-668.
[收稿日期: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