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中國足球隊帶著勝利后的遺憾結束了世界杯外圍賽的征程。網上議論頗多,鼓勵隊伍不棄不餒成為主流。比較有意思的是,本場比賽前,一名國際關系學者的言論長時間占據各大門戶網站主頁。該教授認為,中國定會出線,足球不是靠踢的,背后是國家實力。顯然,無論比賽過程還是最終結果,都與這位“專家”的預言相反,這篇報道也最終被擠出主頁。但需要承認的是,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的上升,確實有一部分中國球迷存在與這位學者類似的心態(tài)。
國力強盛,既有利于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有賴于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十幾億人的大國,沒有理由搞不好一項并非由人種起很大作用的體育運動。加勒比小國牙買加,短跑“飛人”層出不窮,貧困的東非能夠在長跑賽道上令世界難以望其項背,莫非也絕對不是用腳跑出來的?
一些人無視足球積極美好的東西,把“足球背后都是政治”看得很重,甚至有人說“足球就是生意”,將有世界第一運動之稱的足球徹底妖魔化。其實,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人們對同一事物采取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并不奇怪。熱愛足球的人希望足球能一天比一天更好,將享受足球之樂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對足球沒有興趣更談不上情感的人則難免會放大偏見。
與中國隊同組的敘利亞隊成績在中國隊之上,兩隊交鋒,敘利亞一勝一平。于是,網上一些人用“戰(zhàn)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國家你都踢不過”表示對中國隊不屑一顧。此等擠兌本國國家隊的言論,無論在足球發(fā)達國家還是欠發(fā)達國家,都難得聽到,但在中國,卻有人以此為快,痛快得像是過了什么癮。雖然這種心態(tài)與賽前斷言中國隊必有好事的人貌似大相徑庭,實際上卻是異曲同工,都是對足球運動乃至從事和喜愛足球的人極不尊重。
一些人喜歡把所謂國際關系看做分析足球競爭的依據,將許多重大比賽歸為“踢假球”“放水”,認定比賽結果由“打通層層關系”“做些工作”決定,理由是“國家戰(zhàn)略、國家政治與球隊捆綁”,以致連“穿著國家隊隊服比賽要全力以赴”都不贊成,要看是否有“好處”、能掙錢?!鞍l(fā)展經濟,增強國際影響力,不用腳踢也能贏球”,這樣的論調已超出體育爭論,走到了危險的邊緣,即使并不喜歡足球的人也無法茍同。
這些人說現(xiàn)在的中國足球是在“撿便宜”,“中國足協(xié)進步明顯,越來越懂得在場外爭取利益了”,實際上也是對球迷自身作用的否定。前述“專家”提到的那場比賽發(fā)生在上周,武漢體育中心內,5萬多球迷從各地涌來,清一色的紅衫布滿整座看臺,齊聲高歌《義勇軍進行曲》,場上球員用奔跑拼搶無形中指揮著大合唱。
相信球迷會通過國足這場帶著些許遺憾的勝利,更加接近足球的真諦?!?/p>
(作者是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