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這一理念在歷經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之后淡出歷史舞臺,“行政國”的出現和發(fā)展成為了不可抗拒的趨勢。為制約日益膨脹的行政權力,行政程序法的出臺已成為了各國的共同選擇。理論界已經對其中的合法、合理原則有了廣泛且深入的討論并基本達成共識。相較而言,對于效率原則的闡述較少,但實際上,效率原則對于我國的行政程序立法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理應成為立法者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文將嘗試從效率原則入手,剖析在行政執(zhí)法程序法中踐行效率原則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關鍵詞:公正;效率;行政程序
一、行政程序中效率的概述
對行政程序法的價值進行正確的定位,在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踐行效率原則,必須先解析行政程序這個基本概念。
(一)行政程序的內涵
行政程序是法律程序的一種,它特指行政權力運行的程序,具體包括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制作行政決定所遵循的方式、步驟、時間及順序[1]。對于行政程序的概念,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第一,行政程序不等同于行政訴訟程序,也不包含行政訴訟程序。第二,行政程序既包括行政機關之間的內部行政程序,也包括行政機關與相對人之間的外部程序,其中,以外部行政程序為主。第三,行政程序的參與主體并不僅僅是行政機關,相對人通過提出申請、陳述意見等方式與行政機關一起參與并推進行政程序,形成最終的行政決定。
(二)行政程序中的效率概念
效率原本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經濟分析法學的興起,效率概念被引入法律科學的領域,法律程序中的效率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具體到行政程序,效率是指特定的行政程序效果與產生該效果所花費的成本之間的比值,比值越大,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效率越低。
二、效率原則之于行政程序的價值意義
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和建設法治政府、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的宏偉目標,將效率與公正、民主列入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價值基礎考慮范圍,具有現實的必要性。
第一,市場經濟需要高效的行政程序。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市場環(huán)境,實行宏觀調控,為市場和企業(yè)提供服務,高效運轉的市場經濟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務也必須是高效的,或者說人們追求的權利保護或公正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求行政主體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行政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行政程序必須將效率作為價值追求之一[2]?,F代社會,人們希望生活在一個公平、自由、安定、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里,面對這樣的需求,行政機關必須投入足夠數量的行政資源。然而,現實社會中,資源稀缺是人們所共識的事實,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同樣如此。
第三,日益繁雜的社會生活對行政程序的效率價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代社會發(fā)展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行政事務日趨復雜,行政節(jié)奏越來越快,行政所面臨的任務和壓力前所未有,行政事務本身的性質對現代政府的行政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行政程序中效率原則的體現
從表面上看,行政程序設置使行政行為多一些程序和步驟,運轉緩慢,似乎與行政效率的提高背道而馳。但從實質上看,行政程序能夠促進行政效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行為的統(tǒng)一規(guī)范,促進行政效率的提高。行政高耗低效是現代行政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政程序由于按照簡便、迅速、經濟的效率精神,為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的活動設置步驟、排定程序,促進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的行為能夠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既有利于行政主體行政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保障[3]。
第二,行政程序有助于行政機關科學決策,減少行政錯誤成本。行政程序設置的種種保障相對人參與行政過程的制度,以公正、公開、民主的方式,使相對人及利害關系人在行政行為過程中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和主張,使行政決策更加科學化、民主化,防止行政決策失誤造成的巨大損失。
第三,行政程序中體現的民主、公正維護了相對人對行政機關的信任,減少了行政過程中的障礙。行政程序通過保障相對人的獲知、申辯和陳述等權利,使相對人能夠充分參與行政過程,大大減少行政機關與相對人之間的摩擦,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系,加速行政目的的實現。
四、行政程序法治化進程中實現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徑
制定出臺《行政程序法》在理論界已是一個老話題,但是如何在行政程序法中體現效率價值卻是一個現實話題。我國尚沒有出臺《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規(guī)則散見在單行的法律文件中。我國采用分散規(guī)定的方式,極易導致不同的行政機關使用不同的行政程序,不統(tǒng)一的辦事規(guī)則意味著行政成本的增加,相對人無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合理預期,需要因機關的不同而做出調整[4]。行政效率是對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從事行政管理活動效果的一個重要標準,在行政程序法制化進程中如何通過科學合理地配置行政程序權利義務,實現符合現代行政程序要求的效率價值,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是行政程序的效率價值必須以保障相對人權利為基礎。程序正義是程序法的核心,并成為程序法進化的直接動力。從我國程序法治的現實來看,行政主體權力過大,行政相對人義務過重,過于強調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的遵從程序,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基本權利的遵從程序過于弱化。市場經濟不僅是效率經濟,更是權利經濟,在我國目前的行政程序法治狀況下,如果行政程序法單純地以效率為目的,將有悖于市場經濟的實質。
二是行政程序的設置必須科學化、合理化,這是前提。一般來說,達到某一目的的途徑是多種的,不同的程序對目的實現效果不一樣,這使資源根據事情的輕重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從總體上提高行政效率。我國《行政處罰法》也根據事件性質的嚴重程度將行政處罰程序分為簡易程序和一般程序。這些成功的立法經驗應在我國行政程序立法中予以吸收,在公正公平的基礎上提高行政效率。
三是在行政程序立法中充分體現公開透明原則。現代行政程序是民主政治的勝利成果,公開性就成為其首要表征,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徑[5]。一方面,行政程序公開可以讓行政相對人熟知行政程序的運作過程,并對自己的行為有合理的預期,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行政程序的公開性使行政活動始終處于行政相對人的監(jiān)督之下,以此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形成外在壓力,促使其加快辦事速度,提高辦事質量。
四是在行政程序立法中引入公眾參與機制。公眾參與機制通過保障行政相對人參與行政權力運作和對行政權力的監(jiān)督的權利,為行政權力在運行過程中實現效率提供了可能。公眾參與機制已經在我國單行立法中被廣泛采用,并呈現出復雜的概況。
參考文獻
[1]胡濤. 論行政指導的效率與程序[J]. 法制與社會,2012,09:131-132.
[2]崔卓蘭,閆立彬. 論民主與效率的協(xié)調兼顧——現代行政程序的雙重價值辨析[J]. 中國行政管理,2005,09:97-102.
[3]呂曉明. 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與效率[J]. 行政論壇,2005,02:58-60.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03:53-54.
[4]孔向榮. 從《立法法》看行政立行政立法程序的公正和效率[J].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0,02:36-39.
[5]何文韜. 淺論行政效率與行政程序法典化[J]. 行政與法,2000,04:21-29.
作者簡介:劉瑾(1991-),女,漢族,湖北襄陽人,就讀于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碩士研究生學歷,主要從事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