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華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要》中明確指出:“課程評價要改變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效,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笨茖W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程不僅涉及科學基礎知識,還學要檢驗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評價對于科學學科來說,更應改變傳統的一張試卷定優(yōu)劣的方式,應該鼓勵老師在實踐中總結和創(chuàng)新評價的方法,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工具。
首先,我們可以采取分項考試的方法。如在小學中年級段可以進行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的專項性考察,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也激發(fā)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在小學高年級段中可插入實驗方案的設計比賽,讓學生大膽實驗,勇敢探索,養(yǎng)成用于探究的好習慣。同時在學習告一段落時,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可采用口試、筆試和現場操作等方法,著重檢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次,我們還可以采用專題任務評定法。在期初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布置一個專題任務,從學生的完成情況判斷其綜合能力,從而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評價。
專題任務可分短期和長期兩種。短期任務由教師當堂布置,學生當堂完成,教師通過現場觀察其完成的速度、質量與效果,評價其某些方面的水平。如:課上教師提出:“水往高處走”這一句話,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提出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并進行方案實施。在學生系列活動過程中,檢驗其綜合能力。長期任務是由教師布置任務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可以經歷一段時間,期間教師全程管理,也可以分好小組,由組長分別管理。老師在活動過程中分階段性指導,并且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評價。比如,實驗過程中的長期觀察性實驗,就可以采取這種方式進行評價。
教師的評價方法決定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評價的側重點,決定學生學習的方向??茖W學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很高的 ,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陣地。教師在選擇評價法方式的時候,還要根據班級的特點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比如,現在我們要求的課堂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題,老師為主導的自主學習方式,“自主”不僅應該提現在學習過程中,也應該提現在評價的方式上。我們可以利用小組的力量,創(chuàng)造出多種評價的方式,打造出評價的鏈條,從而用評價提高課堂效率。
1、用活動打造評價板塊
我們都知道,青少年活潑好動,想要讓他養(yǎng)成好習慣,開展各種活動是最好的方式,把活動與評價聯系起來,更會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成長??茖W學科活動很多,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培養(yǎng)一些得力的小助手,可以是小組長,也可以是班委。這些小助手在課堂活動進行組織和參與,同時也對組員進行有效地評價。當我們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時,這些小助手便可以帶著組員繼續(xù)各種有趣的活動,并且及時評價反饋。舉行這些趣味活動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班委(小組長)的組織能力?;顒拥倪^程也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有特長更會自信。
2、用鏈條式的評價激勵學生成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辨湕l式的評價方式很好地實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鏈條式的評價,就是把多種評價板塊聯系起來,讓它們共同發(fā)揮作用。如:構建從小到大的鏈條——個人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學校評價,每次評價形成體系,孩子們就能夠正式自己的優(yōu)缺點,也能夠有競爭意識了;創(chuàng)建各種評價相結合的鏈條——課堂表現和習慣養(yǎng)成相結合,這一評價的獎勵是小組積分,鏈條是個人和小組分值綜合……
評價的方式有很多種,評價的渠道也有很多條。科學學科也可以創(chuàng)造不同的全新的評價方式。當我們真正讀懂綜合素質評價的內涵就會明白,好的評價是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成長,也能夠促進教師的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