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春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之一。數學源于生活,又廣泛應用于生活,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小學數學選擇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基礎的知識,這些知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思維方式思考現實生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的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
一、注重課前調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新課標指出:要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最終達到“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目的。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課前開展調查,搜索、收集、整理與將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的前一天,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明天我們將要學習“百分數”,你們先去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數”,并想想是表示什么意思。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學生紛紛匯報了自己調查的結果,并通過投影展示給大家。如:啤酒瓶包裝上的“酒精度>3.1%”;衣服的成分標簽上的“100%棉”、“65%棉、35%滌綸”;方便面的包裝袋上的“加量20%”……通過課前的調查,學生對百分數的表現形式和意義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生活中處處有百分數。
二、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實際
小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于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與和、差、平均等有關的事件,以及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關系和不等量關系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引入加、減、乘、除等的實際背景。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時,出示:這是學校東、西兩個操場的平面圖形,這兩個操場 的面積哪個大?大多少?你們用什么方法來比較?通過討論,發(fā)現用重疊的方法,用面積單位去測量的方法都不太現實,這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同時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世界中,數學能解決實際問題。
在《乘法估算》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師:這次秋游,我們將要乘車去游樂場玩,請大家仔細觀察主題圖,圖中有什么人物?他們要干什么?從圖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數學信息?(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四年級一共需要104套票)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會提出一個怎樣的問題?(應該準備多少錢買票?)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解決?(用估算,算式是:49×104)
學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方法一: 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
50 105
師:同學們真聰明,同一道計算題,竟然想出了有這樣三種估算方法。但是,在這些估算方法中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適合本道題目?為什么?請你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見。
通過這樣的一些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在他們眼里,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
三、親自動手實踐,嘗試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學生在這種學、做、用一體化的活動中,親身體驗到知識的價值,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知識和探索大千世界的欲望。如在教學“元、角、分”后,設計在班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讓學生實際應用所學到的元、角、分知識。在學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后,讓學生動手測量教室的長和寬,并計算教室地面的面積等等。在教學方位與數數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班級的座位開始說說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學坐在第幾組第幾位。引導學生體會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兩個條件,初步滲透坐標的知識。
四、強化課后延伸,探索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教學最終以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為目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后,教師應注重知識的課外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真正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探索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如在教學百分數后,讓學生課后對家庭中一月的日常開支做統(tǒng)計,包括電話費、水電費、吃穿等費用,然后求出各種開支占總支出的百分比,在此基礎上再研究如何節(jié)約開支,確定節(jié)約開支的重點項目。通過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到數學的美、數學的價值,就必須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