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一品
戲曲教育是一種美的教育,美的教育即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正確的美學觀念和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動,對學生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從美育的角度來看,對學生們有什么直接的教育意義呢。
戲曲藝術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藝術,是戲曲工作者的偉大創(chuàng)造。它淵源于秦漢的樂舞、俳優(yōu)和百戲,唐有參軍戲,北宋時形成宋雜劇,戲曲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劇作家、作品和藝人。在我國戲曲史和文學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戲曲文學和完整的舞臺藝術。中國是一個以農(nóng)業(yè)為生存基礎的大國。農(nóng)民對戲曲的接納,使得戲曲找到了肥沃的土壤。中國禮樂文化對戲曲的擠對,使戲曲練就了極強的適應能力。在等級森嚴的舊社會中,戲曲成了平民階層的唯一精神寄托。俗語講:窮看戲,富吟詩。窮人沒有文化,但可以通過看戲獲取文化養(yǎng)分,得到精神滿足。從戲曲里知道了哪朝哪代,明白了忠奸善惡,達到了知書明理的效果。
因為戲曲題材大都是表現(xiàn)健康、樂觀、傳達美的精神的劇目。它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增加學生的歷史感。
一、 增加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有一些劇目表達歌頌民族英雄的劇目,如傳統(tǒng)戲中的《楊家將》《岳飛傳》《林則徐》《鄭成功》,歷史劇《文姬歸漢》,現(xiàn)代戲《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江姐》等。其中,豫劇中的楊家將戲約30余出,被群眾稱做“老邊庭”“一溜邊庭”,老令公楊繼業(yè)兵困兩狼山、碰死李陵碑,佘太君百歲掛帥率領“十二寡婦”征西舉家抗侮,楊家“七郎八虎”“闖幽州”,穆桂英、楊宗?!按笃铺扉T陣”,“破洪州”,楊家的燒火丫頭楊排風“打孟良”“打焦贊”,楊家后人楊文廣、楊金花刀劈王倫奪取帥印等等,這些反映楊家將男女老幼、祖祖輩輩一系列英雄人物衛(wèi)國戍邊、勇于犧牲、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歌頌民族英雄岳飛及其后代抗金故事的“岳家戲”,敘述薛仁貴、薛丁山、樊梨花故事的“薛家戲”,也都是深受群眾喜愛的愛國主義題材的劇目。這些故事凝聚著人民群眾強烈的愛憎和豐富的想象,塑造了一組組血肉豐滿的英雄人物,贊頌了英雄品格,頌揚了魏國家和民族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些劇目雖然不同的年代,都有一顆赤誠愛國的心,宣傳愛國主義,弘揚民族氣節(jié)。這些經(jīng)典的劇目常演不衰,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影響了幾代人。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戲曲劇本文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學修養(yǎng)
戲曲評論家劉厚生在《論名演員的修養(yǎng)》書中指出:“文學是一切文藝也是戲曲的基礎。要盡可能讀些古今中外的小說,多讀些唐詩宋詞,多熟悉些關漢卿、王實甫與莎士比亞、易卜生……有了比較豐富的文學修養(yǎng),對于改造自己的氣質(zhì)、感情、認識生活,開闊眼界,理解自己所演的劇本和角色,是極為有益。”戲曲包容著格律化的詩,長短句的詞,散文化的語言,是文化的集合體,它蘊涵著人類生命最深邃的感情世界。
南戲的作品稱戲文,依據(jù)著錄統(tǒng)計約為300種?,F(xiàn)存最完整的,也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戲曲劇本最早就是說收錄于《永樂大典》里的《張協(xié)狀元》。曾有人講:研究中國戲曲就從研究《張協(xié)狀元》開始。講到南戲400年的代表作有《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殺狗記》和高則成的《琵琶記》。前四部被稱為南戲四大傳奇,而《琵琶記》的思想與藝術的成就最高。期間《趙氏孤兒》《香囊記》《牧羊記》等戲曲作品也很著名。戲曲劇本文學的特點是劇詩化的,“詩言志”最早出現(xiàn)于《尚書.堯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濃,律和聲。”說明戲曲中的語言不僅出現(xiàn)很早,而且水平很高。言志包括抒情,志是情、境、理的統(tǒng)一。情理交融,情境相生的詩作。其中代表著作有《木蘭辭》《孔雀東南飛》?!犊兹笘|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還有大家所熟悉的湯顯祖的《牡丹亭》。《西廂記》中鶯鶯的唱詞“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些優(yōu)美生動的詞語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可以看出戲曲劇詩化的語言是豐富的,是美的,使學生讀了肯定有很大的裨益。不但在文學水平上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對古典文學的認識和喜愛。
三、表演與舞蹈的訓練可以幫學生改變體態(tài)和氣質(zhì)
在我省許多綜合性藝術學?;径荚O立舞蹈課。學生從低班到高班幾年的舞蹈學習過程,身體各部分的能力和做動作時的感覺(韻律)應該是同步提高的。一個完整的動作尤其是復雜動作,總是由許多動作元素組成,就像一架機器由許多零件組成一樣。分析起來,它是由一定的時間長度(幾個八拍)及空間幅度(肢體的擺動線路及身體的空間移位)組成,因此在教學中就有了“縱向”分解和“橫向”分解的練習?!翱v向分解練習”是指學生掌握的前幾拍動作之后再練習后幾拍動作,是按動作的時序分解的,主要訓練動作之間的連接(順法)?!皺M向分解練習”是讓學生的上肢動作掌握之后再練習下肢動作,是按肢體部位分解的,主要訓練學生身體各部分的協(xié)調(diào),整體訓練和分解訓練應交織進行,即整體——分解——整體——分解——整體。從學習表演的學生來講,學習戲曲形體訓練是別必備的條件之一。它是基礎中的基礎,不但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形體美,而且更改變自己在生活中的儀態(tài)和氣質(zhì)。因為現(xiàn)在戲曲表演的形體訓練方法借鑒了舞蹈中的很多特點。如:腰的柔軟度,動作的舒展和柔韌性、韻律的展現(xiàn),氣息的運用都體現(xiàn)在形體訓練中?!吧怼笔侨诵误w的綜合體,它起到全身各部位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的作用。“身”分為胸、腹、腰三部分,其中“腰”為身的核心、支點。中國戲曲身段表演是結合自身動律,保持傳統(tǒng)風格特征,以腰為軸心,通過演員形體動作復雜變化,交織繁亂在“圓”中運動著。而“圓”又是戲曲身段表演的軌跡。它起源于“腰”行于“氣息”,同時“腰”也是動作韻律的源泉。腰的運用已融入一些科學性的語言,如:提、沉、靠、含、移等。一般戲中多指“晃、擰、擺、前探、后貼、立腰等”在對腰的使用上不能呆板,要貫入氣息,使整個動作才能夠顯得豐滿。才能構成戲曲身段基本法則,才能顯示戲曲身段形體“美”的韻律。練習給人的感覺非常挺拔,練習膀子拉長,腰的運用,動作與音樂的結合,再加上戲曲獨特的亮相,動作的柔中帶剛的特點,給人以文雅、高貴的氣息。
綜上所述,以上可以看出戲曲中的美,以及美對學生教育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認識戲曲的美,更要發(fā)揮它的特點,展示給人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