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沐
摘 要 國旗文化教育是具有時代性意義的教育,如何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國旗文化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增強民族使命感,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嚴峻課題。本文,以國旗文化為研究點,對如何在大學校園傳播國旗文化的創(chuàng)新方法對策進行理論研究,為更好地完成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育人目標發(fā)揮應有作用。
關鍵詞 國旗文化 走進 大學校園 創(chuàng)新方法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29
Innovation Method, Countermeasure and Research of National Flag
Culture Entering Campu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Qimu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0)
Abstract The National Flag culture education is epochal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Flag Cultur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student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enhance the sense of national miss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issue in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have to face. In this paper, the National Flag culture study,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how to countermeasure in innovation methods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dissemination of the flag, to play its due role in order to better fulfill the goal of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ational flag culture; enter; college campus; innovation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1 關于國旗、國旗文化的相關概述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和標志,透視著一個國家的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早在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并規(guī)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通過了解國旗產(chǎn)生的歷史過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國旗制法說明》等內(nèi)容,我們不難看出,五星紅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紅色的旗面,象征著紅色革命,黃色的五角星則代表中華民族為黃種人。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全體四個階級對黨的向心之意,受黨的全面的領導??偠灾?,五星紅旗文化內(nèi)涵豐富,是一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旗幟。
2 大學校園的國旗文化現(xiàn)狀分析
目前,雖然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對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有關國旗文化方面的教育力度依舊不足,傳播效果并不明顯,同樣還存在以下問題:
(1)對國旗文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隨著80后、90后逐漸退出大學校園的舞臺,95后躍然成了高等教育的主要對象。95后的青年學生以突出的性格特色被大眾記憶,他們勇于接受新鮮事物,比較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缺少理想和信仰。加上國旗文化淡出大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使得這一批個性獨特、極具時代特色的95后青年學生,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我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然而,對于五星紅旗的產(chǎn)生歷史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已逐漸成為大學校園的一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
(2)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不斷沖擊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給國旗文化傳播帶來了契機與挑戰(zhàn)。大學校園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內(nèi)容依然沒有變,優(yōu)良傳統(tǒng)還是那些。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使得愛國主義教育的時間、條件、對象不同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使得青年學生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增多,這給了校園文化傳播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新載體。然而,我們也應當看到,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介也給了外界更快速、直接、深入地向我們的青年學生灌輸他們的思想,進行意識形態(tài)擴張和滲透的機會。雖然普遍的學校高度重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平臺的建設,但是,絕大多數(shù)高校的新媒體平臺建設更傾向于“學生社團活動”、“專業(yè)競賽”“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文體賽事”等內(nèi)容,而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宣傳國旗文化等內(nèi)容的力度小之又小,導致國旗文化在搶占新媒體的傳播陣地戰(zhàn)中敗下陣來,這是造成青年大學生國旗文化匱乏、民族意識單薄的一個重要原因。
(3)國旗文化教育形式單一,儀式感缺失嚴重。當前,在眾多高校中,國旗文化傳播主要局限兩種形式,一是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但絕大多數(shù)高校周一的整個升旗過程只有國旗隊員參與,并沒有其他學生和老師參與其中。二是在體育運動會或有學校重要領導出席的一些活動舉行升旗儀式。然而,大學校園的人文主義教育、綜合素質(zhì)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等重要領域中,卻看不到國旗文化的一席之地。儀式感的嚴重缺失,帶來的是對國旗文化、國旗意識的淡化。endprint
(4)國旗文化教育缺乏實踐方式。我國對大、中、小學生的國旗文化、國旗意識的教育方式依然是以說教為主,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的高效教育方法比較缺乏。加上各高校缺少長期的國旗文化教育體系,難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不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固有的教育方式實踐性不強,歷史課、思政課、黨團課的內(nèi)容普遍存在空而大的現(xiàn)象,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隨處可見的各類學生社團活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主題講座、競賽等活動幾乎風靡高校校園的各個角落,然而,這些活動的內(nèi)容與國旗文化教育的關聯(lián)卻少之又少。另外,眾多高校極力推行的大學生“三下鄉(xiāng)”實踐等各類實踐活動雖然豐富多彩,然而,大多數(shù)實踐活動僅僅停留在活動內(nèi)容的表面上,對實踐內(nèi)容缺乏凝練出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和方法的探索,方式依然比較原始,實踐性差。
3 推動國旗文化進校園的創(chuàng)新方法對策
(1)推動國旗文化下課堂??梢越Y(jié)合歷史課、思政課、黨團課、班會課的課堂教學、課程活動等教育形式,利用課堂效果達到入耳、入心、入腦的效果。例如:在歷史課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將國旗圖片合理展示,引導學生去探討國旗的歷史淵源,然后介紹國旗的來歷及其文化內(nèi)涵,從而達到既讓學生了解歷史,又有助于他們堅定信仰。此外,可以通過輔導員或班主任引導班委,合理設置國旗文化班會課“三部曲”(見表1),并且有針對性地將“第三部曲”的心得內(nèi)容評比,選出優(yōu)秀作品借助???、校報等載體宣傳閱讀,達到沁潤人生的效果。
(2)構(gòu)建“互聯(lián)網(wǎng)+國旗文化”宣傳新格局。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lián)網(wǎng)+”行動計劃。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積極推進“互聯(lián)網(wǎng)+”行動的指導意見》。大學校園作為知識文化的殿堂,應當與時俱進,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媒體打造國旗文化宣傳新格局。例如:首先借助微信公眾號等媒體發(fā)出“國旗文化之聲”;其次,實現(xiàn)微信公眾號完成對國旗文化超市、國旗文化你說我講、校園國旗文化品牌活動等功能建設,并且逐步將微信公眾號平臺向所有學校開放,同時,準許后者可以在網(wǎng)絡提出申請,并自主選擇接入功能模塊。借力所有高校人群發(fā)聲,著力制造國旗文化回聲;讓青年學生一起發(fā)聲,營造口碑,逐步達到共鳴的效果。
(3)以“主題教育”引導發(fā)展,打造品牌傳播載體。要逐步打破單一的國旗護衛(wèi)隊每周一升國旗儀式,以“主題教育”引領國旗文化傳播,逐步擴大國旗文化的廣度、深度。例如:可以確立開展“國旗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月”,列入“人文素質(zhì)教育”課程,每學年占用4~8課時?;顒釉聡@“國旗與國家意識教育”、“理想信仰教育”、“民族傳統(tǒng)與民族精神教育”、“愛國與修身教育等”等主題,由各班級學生獨立組織設計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愛國家、愛民族、重文化、樹信仰,并且對各班級的活動開展評優(yōu)大會,將各班優(yōu)秀的活動成果建設成“國旗文化主題教育活動開放日”品牌活動供各班級交流分享。此外,還可以開展“我與國旗合個影”創(chuàng)意攝影大賽等活動,積極打造校園國旗文化活動品牌。
(4)從嚴要求,構(gòu)建素質(zhì)教育評價體系。各高校對國旗護衛(wèi)隊,要由團委或?qū)W生處加強管理,做到科學化、制度化管理,保障訓練內(nèi)容,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從日常訓練、學習、生活等方面著手,培養(yǎng)一支有良好紀律作風的國旗護衛(wèi)隊伍。對各班學生,逐步將國旗文化素質(zhì)納入“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課程”,構(gòu)建素質(zhì)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以提升學生整體國旗文化素質(zhì)。
(5)開展國旗文化實踐教育活動??梢猿浞掷煤罴俅髮W生“三下鄉(xiāng)”的社會實踐活動,與紅色基地、青年黨校、軍營等單位合作,開展大學生國旗國歌國防教育實踐活動,深刻感受中國革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利用課外或周末空余時間,組織青年志愿者學生深入社區(qū)、小學、敬老院等地方,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國旗知識宣講、“我為國旗唱首歌”等社會實踐活動,以社會實踐展示青春風采,增強學生的真實感受,從而達到實踐育人的良好效果。
4 結(jié)束語
目前,由于國旗文化教育在眾多高校中依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各高校對國旗文化建設的資源也是各不相同,無法形成統(tǒng)一的建設標準。本文從國旗和國旗文化的相關概述、國旗文化的現(xiàn)狀、國旗文化進校園的創(chuàng)新方法對策幾個方面,論述了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國旗文化進校校園的一些方法對策,希望能為完成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育人目標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大學軍事理論與技能訓練教程編委會.大學軍事理論與技能訓練教程.國防大學出版社,2014.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法律出版社,2014-03-26.
[3] 李唯.國旗下課程.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03-01.
[4] 張輝.民辦高校主題升國旗儀式教育實踐與探索.科教縱橫(河南科技),2012(5下).
[5] 姚忠保,胡國良,楊石穿.大學生國旗護衛(wèi)隊建設實踐及育人作用探析[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12.
[6] 王洪凱,和婧.社會轉(zhuǎn)型期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