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詠晴
我害怕噩夢,但卻喜歡花園的鳥語花香。
請問我的同齡人,當你們學到一篇新文言文的時候,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呢?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翻到后面,看看有沒有背誦全文的要求?“背誦全文”,這是多少學生無數(shù)次經(jīng)歷過的“噩夢”??!大家想必也和我一樣,在背《離騷》的時候猶如在油鍋中煎熬,心里可能在想:這些老古董,背它干嗎?
可是后來,我喜歡上了文言文,原本那一場場的噩夢,變成了一次次逛花園,因為在一遍遍背誦中,我逐漸懂得了背誦文言文的意義。
初中的《出師表》,全篇背誦原文、翻譯,那應(yīng)該很痛苦,對吧?然而,當你明白了,如果不曾背過《出師表》,也許頭腦中的諸葛亮形象,就只有表情包里的一張“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或者三國殺游戲中的神人諸葛亮??晌覀冊诶蠋煹膹娖认乱槐橐槐榈乇痴b它的各方面考點時,終于知曉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對蜀漢忠心不二的品格;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了孔明先生在寫這篇議論文時的真摯情感。我們來復習一下:文中首先提出了后主應(yīng)該向先帝學習,好好治理國家,聽先帝的話,這樣的中心論點;然后再逐一論證要開張圣聽,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遠佞;最后扣題,重申論點。這是多么嚴謹?shù)淖h論文結(jié)構(gòu)!此外我們還能積累到“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作奸犯科”等18個成語,體會到“今當遠離臨表涕零”的那種心酸無奈,全文字字珠璣,毫無可刪減之處。這難道還不足以讓我們好好重視一下《出師表》嗎!也許這就是背誦理解的意義。
小學的時候我們也曾被迫背誦《桃花源記》《琵琶行》……可那時的我們什么都不懂啊,只知死記硬背,這有什么意義呢?《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離開冰火島前,謝遜曾逼著他記下許多武功要訣,告訴他:雖然你現(xiàn)在不懂,但先記著,將來總會懂的。我們心中的那些詩詞也一樣,在心中先記下,日后觸景生情之時,總會懂得的。
也許,我們與老友相聚的時候,能體會到“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溫馨平淡;也許,多年以后,我們看著落日,心中會輕吟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也許,我們會對著虛無而又神秘的未來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們在長大的路上,用“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來代替“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其中有了更多的閱歷、感悟,人生也更為精致、釋然。這種美好,這種猶如逛花園般的感覺,雖要在時光中慢慢感受,可它卻早已在孩提時通過這些古詩詞根植在我們內(nèi)心。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愿領(lǐng)會背誦文言文意義的你,可以對《離騷》溫柔相待!
(責任編輯 張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