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金貴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教授
身體里的“健胃消食片”
——中脘穴
文王金貴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教授
炎炎七月,正臨暑期,各種聚會增多,在冰火兩重天的美食面前,極易出現(xiàn)暴飲暴食的現(xiàn)象,脾胃若又受空調(diào)和冷飲的寒涼刺激,其工作負擔加重,容易引起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這時,不妨試試推拿按摩中脘穴。
夏季,因暴飲暴食導致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腹脹就是其最早期的癥狀表現(xiàn)。如果不予以重視,會逐步發(fā)展成為胃炎、胃潰瘍、胃下垂等。因此,對于夏季飲食不規(guī)律的人群,合理控制飲食是基礎,同時配合自我推拿,可有效緩解腹脹,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yǎng)吸收。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可有效改善腹脹癥狀的要穴——中脘穴。每天堅持自我推拿,可有效預防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的出現(xiàn)。
中脘穴是八會穴之腑會,腑會中脘,顧名思義,此穴可治療腑之疾患。那什么是“腑”呢?胸腹部蘊藏著人體的諸多臟腑,通俗地講,臟(藏)就是實質(zhì)性的器官,蘊藏著人體的精微物質(zhì),而腑的構造則相對“空虛”,它可以產(chǎn)生和輸送精微物質(zhì),但卻不能儲存,比如胃是受納、腐熟水谷的器官,屬于腑,一旦胃中停滯食物就會造成食積。中醫(yī)講“不通則痛,不通則病”,食積停滯胃部,就會產(chǎn)生腹脹、腹痛等癥狀。古人也經(jīng)常使用針刺或推拿中脘穴來治療胃脹,即治療有形之胃腑,如《針灸甲乙經(jīng)》曰:“胃脹者,腹?jié)M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以上癥狀均是指胃腑腐熟運化功能失職,中傷于食,脘腹脹滿的情況。
王金貴
上腹部黃金穴位
中脘穴屬任脈,位于人體上腹部,臍上4寸。
取穴法:左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攏,手掌面緊貼于腹部臍上,食指在上,小指在下,小指下端位于肚臍之上,同時將右手的拇指置于左手食指之上,而右手拇指上端的水平線與垂直肚臍的直線相交點即為中脘穴。
簡易取穴法:胸骨下端與神闕穴(肚臍)連線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
此外,中脘穴還是胃之募穴。換句話說,就是胃口不舒服,直接刺激胃的募穴,就可以緩解胃部的不適癥狀。而中脘穴就是承擔這個職責,在發(fā)揮消積化滯、調(diào)理中焦、補益中氣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自我推拿的主要施術穴位之一?!鹅`樞?海論》云:“胃者,水谷之海?!蓖颇弥须溲ㄟ€可以通過直接作用于“水谷之海”來調(diào)節(jié)胃的腐熟吸收能力。
部分人對針刺存在一定的心理恐懼,因此推拿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的綠色療法更容易被接受。通過自我推拿手法刺激中脘穴可促進胃腸蠕動,并幫助食物腐熟轉運,用以預防和治療飲食積滯導致的腹脹等癥。
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推拿中脘穴的治療作用,我們還可以有趣的將其比喻為“斡旋”。這里的“斡旋”概念相對比較抽象。我們就以夏季高發(fā)的腹脹為例,當暴飲暴食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受損時,氣與濕結在中焦,氣機受濕氣所困,水濕之氣無法化解,兩者互相牽制,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里的“斡旋”又像是交通警察的作用,甲車(濕)與乙車(氣)在十字路口(中焦脾胃)相撞,造成雙向的交通擁堵。本來兩邊都是高速運行,但出了事故,成為一個互相爭搶的局面,結果自然是更加的擁堵,這時候需要一個“強制力”將兩方面的矛盾化解?!拔有敝﹄m作用于中焦方寸之間,卻似將無窮力勁蘊于其中,從而加快了脾胃氣機的運轉傳輸,調(diào)暢了五臟氣機。通過斡旋的作用改善氣機不利的現(xiàn)狀。雖于此一穴施術,卻以點帶面,作用廣泛而持久。上可調(diào)氣治神,下可通行水道,三焦之往來,氣血之流注,皆因此而順。
1.按揉中脘穴
仰臥位或坐位,以右手示指及中指按于中脘穴100次,力量適中,以有酸脹感為宜。然后用示指、中二指自天突(胸骨上窩中央)向下直推至中脘,反復操作100次。上述手法可起到消積化滯、暢通氣機的作用。
2.旋揉中脘穴
仰臥位或坐位,左手掌心向下,虛扣放于中脘穴,通過腕關節(jié)宛轉環(huán)旋,動作類似一個碗在環(huán)轉一樣,使大魚際、掌根、小魚際、小指至食指指腹、拇指橈側偏鋒依次按壓在中脘穴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做循環(huán)揉動的動作,反復操作1分鐘,可調(diào)和氣血,調(diào)和胃腸。
此外,為了增加保健養(yǎng)生的作用,再為大家介紹3種配合方法:
1.團摩臍周
仰臥位或站位,雙手重疊,以掌心置于臍旁,適當用力圍繞肚臍做順時針、逆時針環(huán)形摩法各100次。本法可促進腹部氣血的流動,消積散結,從而暢達胸腹,維持氣機的正常運轉。
2.掌運腹部
患者仰臥位,右手橫置于右腹外側,左手同樣橫向疊放于右手之上,右手掌根以斜向上的力將腹部推向左側端,操作的同時左手輔以用力;然后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呈鉤狀,著力于左側腹外側,以斜向上的力將腹部推向右側,操作的同時左手輔以用力,往返操作20次。本法可有效疏通積聚于腹部積聚之氣,使臟腑氣機恢復正常。
3.按揉足三里穴
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置于足三里穴(手掌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攏,將手掌的示指側面放于髕骨外側的凹陷,即外膝眼穴上,小指側水平面與小腿前側骨骼的交點稍外側就是足三里穴,按之會有明顯酸脹感),按揉50次,力量稍重,可以起到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扶正祛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