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凱錢海軍凌兆鳳戴其根
(1揚州大學,江蘇揚州225009;2江蘇中江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09)
蘇粳815機插高產形成特點及其配套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嚴凱1錢海軍1凌兆鳳2戴其根1
(1揚州大學,江蘇揚州225009;2江蘇中江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09)
通過綜合高產試驗和機插行株距規(guī)格與氮肥組合試驗,分析了蘇粳815高產形成的特點,明確了其高產產量結構及其形成的主要生育指標,提出了目標產量650~700 kg/667 m2相配套的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水稻,蘇粳815;高產生育指標;精確栽培技術
蘇粳815是由江蘇中江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新育成的遲熟中粳稻品種,適宜在江蘇省蘇中及寧鎮(zhèn)揚丘陵地區(qū)種植,2014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蘇審稻201407)。蘇粳815全生育期150d左右,主莖總葉片16~17葉,伸長節(jié)間5~6個;株高95cm左右,分蘗力中等,株型緊湊,穗型較大且直立,后期灌漿快,抗倒性強,豐產性好,品質達國標優(yōu)質米3級。為了加快該品種的推廣,挖掘其品種增產增效潛力,2014-2016年筆者在多地開展綜合高產示范與專題栽培試驗,以探明蘇粳815高產形成規(guī)律及其配套關鍵栽培技術,為大面積應用提供依據(jù)。
1.1 機插行株距規(guī)格與氮肥組合試驗
2016年,于江蘇省興化釣魚鎮(zhèn)水稻核心試驗區(qū),進行機插行距與氮肥組合專題試驗。試驗地前茬為小麥,土壤類型為勤泥土,質地黏性。0~20 cm土層含有機質27.2 g/kg、全氮1.62 g/kg、速效磷14.1 mg/kg、速效鉀148.8 mg/kg。于7月6日移栽,在每667 m2栽插1.85萬叢的條件下,設2種栽插規(guī)格:D1,25.0 cm×14.4 cm;D2,30.0 cm×12.0 cm。每叢4苗,基本苗7.4萬/667 m2。施氮量(純N)設6個水平:0、12、15、18、21、24 kg/ 667 m2。氮肥中,基肥∶蘗肥∶穗肥=3∶3∶4,按當?shù)厮靖弋a要求統(tǒng)一基施過磷酸鈣40 kg/667 m2、氯化鉀15/667 m2。
1.2 綜合高產試驗
2014-2016年在揚州、興化、姜堰等地水稻科技展示基地和高產創(chuàng)建基地進行機插綜合高產試驗示范。5月25-30日播種,6月10-20日移栽,栽插密度1.6~1.8萬叢/667 m2,基本苗7~9萬/667 m2,每667 m2施純N 19~20 kg,基蘗肥∶穗肥在6∶4和7∶3之間。其他管理措施均按高產栽培要求實施。
2.1 綜合高產試驗產量表現(xiàn)
從表1可見,蘇粳815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變幅在20.6~25.7萬之間,平均22.5萬;每穗粒數(shù)變幅在120.8~133.1粒之間,平均128.3粒;結實率變幅在91.1%~96.1%之間,平均93.0%;千粒重變幅25.9~28.0 g,平均27.3 g;產量變幅在646.4~733.1 kg/667 m2之間,平均679.1 kg/667 m2。產量構成因素變異程度(CV)以有效穗數(shù)最大,其次為每穗粒數(shù),最小的為千粒重。說明不同地域不同年份的每穗粒數(shù)有較大不同。進一步分析,有效穗數(shù)與產量成極顯著線性正相關(r= 0.7997**),蘇粳815生產上應適當爭取穗數(shù),有利于高產。
2.2 機插行株距規(guī)格與氮肥組合試驗結果
2.2.1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從表2可見,在兩種栽插規(guī)格下,有效穗數(shù)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每穗粒數(shù)隨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減小,在施氮量18 kg/667 m2的水平下達到最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則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減小的趨勢,產量在施氮18 kg/667 m2的水平下達到最高。在每667 m2栽插1.85萬叢的條件下,25.0 cm×14.4 cm行株距規(guī)格有利于穗數(shù)的形成,而30.0 cm×12.0 cm行株距有利于大穗的形成,高產潛力上30.0 cm×12.0 cm行株距規(guī)格優(yōu)于25.0 cm×14.4 cm行株距規(guī)格,說明適當擴大行距有利于蘇粳815產量潛力的發(fā)揮。
表1 蘇粳815綜合高產試驗產量及其構成因子
表2 不同栽插規(guī)格不同施N水平下蘇粳815產量及其構成
表3 不同栽插規(guī)格不同施N水平下蘇粳815的莖蘗動態(tài) (萬/667 m2)
2.2.2 群體莖蘗動態(tài)
從表3可見,兩種行株距規(guī)格的群體穗數(shù)均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拔節(jié)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群體莖蘗數(shù)均呈增加趨勢,25.0 cm×14.4 cm行株距規(guī)格更有利于分蘗的發(fā)生,最終形成相對較多的穗數(shù)。
2.2.3 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積累
從表4、表5可見,兩種行株距規(guī)格LAI、干物質積累均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5.0 cm×14.4 cm行株距規(guī)格有利于抽穗期前的LAI擴大和干物質積累,30.0 cm×12.0 cm行株距規(guī)格結實期群體更有利于高LAI的持續(xù)和干物質積累。
2.2.4 高產群體形成生育指標
綜合蘇粳815各類高產群體特征分析表明,蘇中地區(qū)一般5月下旬落谷,6月中旬移栽,9月初抽穗,10月底成熟。全生育期150 d左右,主莖總葉片16~17葉,伸長節(jié)間5~6個,株高95 cm左右(表6)。
蘇粳815機插移栽后12~15 d開始分蘗,栽后20~25 d(7月10日左右)夠苗,栽后30~35 d達高峰苗,成穗率75%左右。孕穗期達最大葉面積指數(shù)7.0~7.5,拔節(jié)期干物質積累量為300~350 kg/667 m2、齊穗期為700~750 kg/667 m2,經濟系數(shù)0.45~0.50。
表4 不同栽插規(guī)格不同施N水平對蘇粳815葉面積指數(shù)的影響
表5 不同栽插規(guī)格不同施N水平對蘇粳815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kg/667 m2)
表6 機插蘇粳815在650~700 kg/667 m2產量水平下的群體生育指標
3.1 適時播種,準確安排好生育進程
蘇中地區(qū)蘇粳815機插,5月25-30日落谷播種,6月10-15日移栽,7月20-25日拔節(jié),9月1-5日抽穗,10月底至11月初成熟。
3.2 培育壯秧
在藥劑浸種的基礎上,采用機械化流水線播種,營養(yǎng)土或與基質1∶1拌勻作為底土,每標準秧盤(58 cm× 28 cm×3 cm)播芽谷130~150 g,確保每秧盤成苗數(shù)3 000苗左右。播種后是內堆疊盤暗化2~3 d,2葉期以前采用濕潤管理,2葉期后采取旱管旱育肥水管理,秧齡嚴格控制在15~20 d。
3.3 適時精準移栽
6月10-15日起苗移栽,秧齡15~20 d,葉齡3.50葉。栽插時行株距30.0 cm×12.0 cm,每667 m2栽插1.7~1.9萬叢,每叢3~4苗,每667 m2基本苗6~8萬。
3.4 精確施肥
每667 m2目標產量650~700 kg,施氮量18~20 kg,基肥∶蘗肥∶穗肥=3∶3∶4;按當?shù)厮靖弋a要求統(tǒng)一基施過磷酸鈣30~40 kg/667 m2、氯化鉀15~20 kg/667 m2。具體運籌為:基肥在移栽前2 d一次性施入,氮肥中分蘗肥分2次,第1次在栽后7 d施用,第2次在栽后14 d施用。穗肥也分2次使用,分別在倒4葉期施用促花肥(7月25-30日)和倒2葉期施用?;ǚ剩?月10-15日),用量各半。
3.5 定量灌溉
薄水機插,移栽后保持寸水,落干2次左右,以利返青;活棵后,分蘗期淺水勤灌,以促進分蘗發(fā)生;7月10日左右,群體總莖蘗數(shù)達到預期穗數(shù)的80%~90%時開始脫水擱田,抑制無效分蘗,控制高峰苗在30萬/ 667 m2左右,并實行“前輕后重,分次擱田,逐步到位”的原則;抽穗揚花期保持水層;灌漿結實期間歇灌溉、干濕交替;收割前7 d斷水干田。
3.6 精準植保
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在做好藥劑浸種的同時,落谷后采用無紡布全程覆蓋育秧;機插后7 d結合追施分蘗肥進行化學除草;同時注意控制田間紋枯病的發(fā)生。
[1] 夏宏年,管懷錦,周海幸,等.2014年蘇中地區(qū)水稻大區(qū)品比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1):30-32.
[2]劉中秀,高山峰,徐春之,等.優(yōu)質粳稻新品種蘇粳815的選育及其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12):159-161.
[3]劉中秀,高山峰,徐春之,等.優(yōu)質新中粳蘇粳815氮肥用量和分蘗期施用方式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42(29):10 072-10 073.
[4]韋還和,姜元華,趙可,等.甬優(yōu)系列雜交稻品種的超高產群體特征[J].作物學報,2013,39(12):2201-2210.
[5]龔金龍,張洪程,李杰,等.水稻超高產栽培模式及系統(tǒng)理論的研究進展[J].中國水稻科學,2010,24(4):417-424.
[6]張耗,杜永,楊建昌.水稻超高產栽培的途徑與技術[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8):136-140.
[7]凌啟鴻,張洪程,丁艷鋒,等.水稻高產精確定量栽培[J].北方水稻,2007(2):1-9.
[8]凌啟鴻,張洪程.水稻豐產高效技術及理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Formation and Corresponding Precise and Quantita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Rice Cultivar Sugeng 815
YAN Kai1,QIAN Haijun1,LING Zhaofeng2,DAI Qigen1
(1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2Jiangsu Zhongjiang Seed Company,Nanjing 210009,China)
Through comprehensive productive test and plant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combination test,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formation of machine transplanted rice were analyzed,using rice cultivar Sugeng 815 as material.The high yield components,growth characteristics,tiller dynamics,LAI,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so on were clarified.Corresponding precise and quantita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650~700 kg/667 m2of Sugeng 815 were summed up in this paper.
rice,Sugeng 815;growth characteristic;precise and quantita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
S511.048
B
1006-8082(2017)04-0187-04
2017-05-25
江蘇省“農業(yè)三新”工程(SXGC[2015]317);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2013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