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香
(新疆塔城裕民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塔城 834800)
亞低溫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腦血流的影響分析
趙春香
(新疆塔城裕民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塔城 834800)
目的探討亞低溫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sTBI)患者顱內壓(ICP)、腦血流的影響。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sTBI患者9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5例,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亞低溫輔助治療,監(jiān)測患者入院時、第3、5、7天ICP動態(tài)變化及入院前后腦血流變化。結果治療后兩組Qmean、Vmean均升高,Wv、DR降低,并且觀察組治療7 d后Qmean、Vmean高于對照組治療7 d后,Wv、DR低于對照組治療7 d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院時、治療ICP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3、5、7天對照組ICP水平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亞低溫輔助常規(guī)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顱內壓,改善患者腦血流狀況。
顱腦損傷;亞低溫;顱內壓;腦血流
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外傷,按顱腔內容物是否與外界交通分為:閉合性顱腦損傷和開放性顱腦損傷。根據(jù)傷情程度分為輕、中、重、特重,其中重度損傷(sTBI)的發(fā)病具有多樣特征,若不及時采取措施,病死率高達50%,成為臨床醫(yī)學的難題之一[1-4],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亞低溫對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本文通過我院收治90例sTBI患者,分析亞低溫治療療效。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sTBI患者9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符合亞低溫治療條件,GCS≤8分,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齡15~50歲,平均(32.24±3.56)歲,受傷原因:車禍67例、墜落跌倒18例、其他5例。受傷就診時間0.5~3 h,平均(1.45±0.68)h。兩組基礎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患者均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輔助亞低溫治療。亞低溫治療:先給患者靜脈注射8 mg維庫溴銨,再靜脈給予冬眠藥物(0.9%氯化鈉注射液+維庫溴銨40 mg),用降溫毯對患者進行物理降溫,降溫速度1~1.5 ℃/h,大約3 h達到治療溫度,維持肛溫30~35 ℃,顱內壓恢復正常水平(5~15 mm Hg)后繼續(xù)維持24 h,后采用自然復溫法,停用物理降溫設備,患者置于室溫緩慢降溫,降溫速度1 ℃/4 h,12 h以上恢復正常體溫,患者復溫同時仍需給予肌松劑以及鎮(zhèn)靜劑。
1.3 腦血流、ICP檢測:檢測患者入院時、第3、5、7天ICP水平,通過腰椎穿刺間接測量顱腦脊液壓力,側臥位成人正常5~15 mm Hg;腦血流:采用多普勒血流成像儀檢測患者入院時和治療7 d后腦部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脈搏波速、動態(tài)阻力。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入院時、第3、5、7天ICP水平比較:治療第3、5、7天對照組ICP水平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腦血流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Qmean、Vmean均升高,Wv、DR降低,并且觀察組治療7 d后Qmean、Vmean高于對照組治療7 d后,Wv、DR低于對照組治療7 d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重度顱腦損傷包括并發(fā)癥多、治療復雜、昏迷時間長、護理困難、病死率及致殘率高等特點。亞低溫可以調節(jié)腦血流,降低腦氧代謝率以及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加快神經(jīng)元泛素的合成,能改恢復細胞間信號傳遞、減少腦梗死的面積,降低顱內壓等[5-6]。
本文通過分析亞低溫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腦血流的影響,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Qmean、Vmean均升高,Wv、DR降低,并且觀察組治療7 d后Qmean、Vmean高于對照組治療7 d后,Wv、DR低于對照組治療7 d后(P<0.05);入院時、治療ICP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第3、5、7天,對照組ICP水平高于觀察組(P<0.05),說明亞低溫治療可改善患者顱內壓、腦血流,原因是亞低溫可能降低腦能量代謝,保護血腦屏障、抑制興奮性氨基酸、自由基及NO等有害物質的釋放等,是與文獻資料的報道結果相符的[7]??傊?,亞低溫治療可降低患者顱內壓,改善腦血流,可應用于臨床治療。
表1 入院時、第3、5、7天ICP水平比較(
表1 入院時、第3、5、7天ICP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腦血流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腦血流指標比較(
注:與入院時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7 d后相比,#P<0.05
[1] 陶寧,汪翼,杜柯君,等.亞低溫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及腦血液生化學指標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7): 933-935.
[2] 賈軍,林源泉,劉文峰,等.亞低溫對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及腦溫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5,8(4):6-7.
[3] 陶寧,汪翼,杜柯君,等.亞低溫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及腦血液生化學指標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7): 933-935.
[4] 周家強,胡軍,朱先理.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亞低溫治療對其顱內壓及生化指標的影響[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6,21(3):516-518.
[5] 敖勇,陳迎春,霍秀銀,等.亞低溫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腦血流及氧代謝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21): 4128-4130.
[6] 龔利平,劉永梅,劉紅.術中亞低溫及體位干預對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5(2):52-53.
[7] 任志文,趙冬,劉祺,等.亞低溫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清MMP-9、顱內壓和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5, 12(7):398-400.
R473.6
B
1671-8194(2017)19-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