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貴芳 宋彩云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200)
關于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護理研究
柳貴芳 宋彩云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2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作用。方法選取我院9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式,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心理狀況,并比較NOSIE評分。結果當對兩組患者在護理治療后比較NOSIE評分,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積極因素(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能力)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社會興趣的差距最明顯(25.69±3.78 vs 11.34±2.45)。在消極因素方面,其中激惹和精神病方面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且觀察組的激惹評分要高于對照組,精神病的評分兩組患者分數(shù)相似。在遲滯、抑郁兩個評分上兩組患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中在遲滯評分上觀察組(9.21±2.38)的數(shù)值高于對照組(5.4±2.31),而觀察組在抑郁方面的數(shù)值(3.56±2.9)要顯著低于對照組(4.07±1.9)。結論心理護理對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可以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護理;臨床作用;常規(guī)護理;NOSIE評分
目前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口的壽命越來越長,我國已經(jīng)開始進入老齡化時代,老年人的人數(shù)占整個社會較大比例,隨著老年人的人數(shù)增多,老年人疾病的發(fā)生率也越來越高[1],其中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患病率持續(xù)增高[2]。若該疾病不能及時診斷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對患者的家人也造成沉重的負擔。故為讓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衛(wèi)生問題得到改善,能夠在老年不受該疾病的困擾,需要進行護理干預,其中護理干預在臨床上多采用常規(guī)干預方式,但是臨床效果并不顯著,老年人隨著身體的衰老,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下降,隨之心理狀態(tài)也會發(fā)生改變,所以若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能會起到改善作用[3-4]。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式,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式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
1.1 研究對象:選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90例,其中女性45例,男性45例,發(fā)病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2.2±8.65)歲。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男20例子,女20例,發(fā)病年齡64~79歲,平均年齡(71.2±7.32)歲,觀察組50例,男25例,女25例,發(fā)病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5.2±8.23)歲。兩組患者在體質(zhì)量、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我院診斷為老年精神病的患者;②符合CCMD-3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不包括智能障礙;③患者的年齡均>60歲;④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上;⑤入院2周后,患者的病情好轉(zhuǎn),且可以配合醫(yī)師治療;⑥患者無其他嚴重的疾患[5]。
1.2 評定標準:兩組患者在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及心理護理半年之后,采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評定,采用五級評分法評分,為0~4分,在整個量表中包括7個方面,其中分為總積極因素分和消極因素分,總積極因素分包括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總消極因素分包括激惹,精神病,遲滯,抑郁??偣烙嫹?128+積極因素分-總消極因素分,該分若數(shù)值越大,說明患者的病情改善越明顯。
評定人員需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有5年的從事精神科護理工作經(jīng)驗且連續(xù)1年使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當經(jīng)過培訓后方可參加。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其中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即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精神狀況采取心理干預方式。心理干預的內(nèi)容有:①日常生活護理,該護理內(nèi)容是對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要內(nèi)容,因為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很差,不能獨立穿衣,走動,甚至只能臥床,不會洗漱,不會主動進食,大小便失禁的情況也經(jīng)常發(fā)生。所以平時要加強對患者生活環(huán)境的安全保障,讓患者在衛(wèi)生,舒適的環(huán)境中生活,多關注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個人衛(wèi)生習慣,讓患者盡快適應醫(yī)院的環(huán)境。②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極不穩(wěn)定,與外人的溝通能力弱,語言表達能力有障礙,另外當住院后,可能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更加影響到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情緒,不能積極配合醫(yī)師的治療,所以當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應主動積極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從而讓患者信賴醫(yī)護人員,耐心溝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盡量在各個方面滿足患者的要求。③康復期間的心理護理干預,若老年精神病患者處于康復期間,應多關注患者的心理波動,老年人會因為患有該疾病變得自卑,厭世,醫(yī)護人員應時常鼓勵患者,給予他們恢復健康的信心[5-6]。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治療后NOSIE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治療后NOSIE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處理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若P<0.05說明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當對兩組患者在護理治療后比較NOSIE評分,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積極因素(社會能力,社會興起,個人能力)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社會興趣的差距最明顯(25.69±3.78 vs 11.34±2.45)。在消極因素方面,其中激惹和精神病方面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且觀察組的激惹評分要高于對照組,精神病的評分兩組患者分數(shù)相似。在遲滯,抑郁兩個評分上兩組患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中在遲滯評分上觀察組(9.21±2.38)的數(shù)值高于對照組(5.4±2.31),而觀察組在抑郁方面的數(shù)值(3.56±2.9)要顯著低于對照組(4.07±1.9)。兩組患者在總估分上觀察組要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的治療方式效果好,就老年精神病患者在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后療效要好于常規(guī)治療方法。見表1。
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國老年人發(fā)生老年精神病的概率越來越高,該疾病已經(jīng)越來越被重視。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理功能降低,睡眠障礙嚴重,經(jīng)常發(fā)生睡眠困難,早醒等情況[7]。當并發(fā)時記憶力減退,對外界的刺激無反映,情緒波動大,容易產(chǎn)生焦慮,焦躁,厭世的情況。老年精神病患者患病后行動會越來越遲緩,無法站立,到最后生活不能自理,無法自行進食[8]。在進行藥物治療時,因腸道敏感脆弱,藥物進入體內(nèi)會產(chǎn)生嘔吐,惡心等癥狀,不良反應多發(fā),臨床上不建議對嚴重者進行藥物治療。另患者的免疫功能發(fā)生損傷,容易感染疾病和引發(fā)并發(fā)癥[9]。
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進行護理治療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改善機體恢復,故積極采取護理措施[10]。心理護理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心理護理可以讓患者的心情舒暢,積極配合醫(yī)師的治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在采取心理護理之后,患者在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能力方面的NOSIE評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治療方式(P<0.05),說明通過心理干預能夠改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和社會能力。但是激惹和精神病方面,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且心理干預患者的激惹評分要高于常規(guī)治療方式患者,說明心理護理方式對改善精神狀況無明顯左右。這一研究成果與之前的文獻報道相類似,李曉真根據(j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心理護理干預,發(fā)現(xiàn)通過相應的心理護理,提高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改善了精神癥狀[11]。
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心理護理可以明顯改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所以當在診治此類患者時應將心理護理放入首要位置。在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時,首先應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多樣的心理護理方案,定期對患者的情況進行NOSIE評分?;颊咴谌朐汉髸庸缕В聊?,醫(yī)護人員應積極主動和患者溝通,讓患者不再對周邊環(huán)境陌生,和患者形成朋友關系,有利于治療的進行。另外此類患者思想負擔過重,可能會生出輕生的念頭,故應密切關注患者的舉動,給予患者積極生活的勇氣[12-13]。
[1] 錢曉明.醫(yī)院老年病管理與多維度綜合評估[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9):897-900.
[2] 張秋紅.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風險分析與防范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6):153-154.
[3] 胡云芳.老年精神病病人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09,7(33): 3057-3058.
[4] 李志軍.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評價[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1,8(22):28-29.
[5] 胡云芳.老年精神病病人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09,7(33): 3057-3058.
[6] 杜利.基于風險管理的老年病人飲食護理臨床研究[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4):41-42.
[7] 張文.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8):122-123.
[8] 王愛華.老年性精神病護理現(xiàn)狀及面臨挑戰(zhàn)[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9):6154-6154.
[9] 謝林珠.49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伴發(fā)腸梗阻的臨床分析[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3,26(1):44-45.
[10] 周念港.談談老年精神病人的心理護理[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3, 10(2):70.
[11] 李曉真,皮紅英.心理護理對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干預效果的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3,19(7):1094-1096.
[12] 韓景霞.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作用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6,29(2):42-43.
[13] 徐小兵,劉力,宋艷紅.淺談門診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2013,23(10):20-21.
Study 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LIU Gui-fang, SONG Cai-yu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Liao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Liaocheng 2522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MethodA total of 90 cases of elderly hospitalized menta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nursing, and compared the NOSIE score.ResultWh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nursing after treatment NOSIE score, found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ocial ability, society, individual a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which the most obvious gap between social interest (25.69±3.78 vs 11.34±2.45). In terms of negative facto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rritability and psychosis, and 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hysteres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depression two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hysteresis score (9.21±2.38) value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4±2.31),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numerical aspects of the depression (3.56±2.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4.07±1.9).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to the hospitalized elderly mental patients, and can be further popularized in clinic.
Hospitalized elderly mental patients; Mental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Routine nursing; NOSIE score
R473.74
B
1671-8194(2017)19-0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