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機構:控股6家,參股5家,合計11家
布局特點:多年耕耘,漸顯成果
經歷多年的潛心耕耘之后,郭廣昌的復星系在金融業(yè)的收獲頗豐,目前實際控制著德邦證券、德邦基金、中州期貨、復星保德信人壽、永安財險、復星財務等6家境內金融機構,另外還控股了4家境外金融機構(圖4)。值得一提的是,其曾一度大幅持有民生銀行股份,并且成功進入了該行董事會,但此后又逐漸減持且退出董事會。另外,其還欠缺信托牌照。
郭廣昌從未掩飾他對金融業(yè)的偏愛,近幾年反復表示將持續(xù)增加對金融業(yè)的投資。不過以德隆系的崩塌為時間分界線,復星系在金融業(yè)的行動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
與德隆系同臺競技
在入股金融機構方面,復星系也是最早著手的民企之一。
德邦證券是復星系控制的第一家金融機構,早在2001年年末,復星系就開始運作德邦證券的籌備事項。這個時間點與德隆系發(fā)起設立德恒證券幾乎一致。
2003年5月,復星系通過麾下的豫園商城(600655)及上海復星產業(yè)投資,聯(lián)合其他幾家股東共同發(fā)起設立了德邦證券,復星系獨占54%股權,成為絕對控股股東。德邦證券設立時的注冊資本為10.8億元,豫園商城出資3.24億元占股30%,上海復星產業(yè)投資2.42億元占股24%。
而在設立德邦證券之前,復星系已經少量參股了一些金融機構,比如興業(yè)證券、興業(yè)銀行、上海銀行等等。
2004年,復星系又計劃對參股的興業(yè)證券進一步實施控股。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稱,在當年的興業(yè)證券增資擴股的股東大會上,復星增持的議案獲得通過,其持股比例從6.1%提高到43%,實現(xiàn)了對興業(yè)證券的實際控制。
而就在此時,德隆系危機徹底爆發(fā),引發(fā)了市場的巨大震動。復星系也隨之受到外界的質疑,甚至有媒體發(fā)問“下一個倒下的會是復星嗎”。在這種輿論背景之下,復星系控股興業(yè)證券的方案未能獲得證監(jiān)會的批復。
在外部壓力之下,復星不得不收縮金融戰(zhàn)線,并且反復對外傳遞聲音,其以實業(yè)投資為主,無意涉足金融業(yè)。
數(shù)年之后重啟金融
此后,復星系鮮有新的動作,直到三年之后的2007年,才再涉金融業(yè)。
2007年底,注冊于陜西西安的永安財險出現(xiàn)嚴重的償付能力不足,急需進行增資擴股,復星系抓住了這次入股的機會。2008年2月,永安財險完成增資擴股,注冊資本從3.1億元陡增至16.63億元。復星系通過麾下三家公司復星醫(yī)藥(600196)、上海復星產業(yè)投資、上海復星工業(yè)技術,合計持股17.2%,僅次于陜西省屬國企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的20%。
2010年,永安財險再次增資擴股,復星系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9.93%,依然是第二大股東。不過,復星系并未就此止步,2016年12月,復星系收購了永安財險的第三大股東上海杉業(yè)實業(yè)有限公司(并將其更名為上海杉控投資有限公司),從而又間接拿下了永安財險19.83%的股權。目前,復星系以39.76%的比例控股了永安財險。
繼入股財險公司之后,復星系又主導設立了壽險公司。2012年9月,復星保德信人壽在上海宣告成立,這家注冊資本為5億元的新生代保險公司,由復星集團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合資設立,雙方各占50%股權。
復星系旗下的復星國際(00656.HK)已經將保險業(yè)作為核心戰(zhàn)略業(yè)務,除了境內控股的復星保德信人壽、永安財險,其收購的境外保險業(yè)務還包括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Fidelidade、香港鼎睿再保險及美國勞工險公司MIG。此外,其子公司上海復星產業(yè)投資作為主要發(fā)起人(持股20%)設立的復星聯(lián)合健康保險,于2017年1月19日獲得保監(jiān)會的開業(yè)批復。
以德邦證券為平臺的整合
2009年之后,復星系對德邦證券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其最終目標指向獨立IPO。
2009年3月,復星國際宣布,下屬子公司上海復星產業(yè)投資將所持德邦證券19.7%股權,以2.43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興業(yè)投資。接盤的上海興業(yè)投資也是郭廣昌控制,只不過并不由復星集團持有,而是由郭廣昌等幾位復星創(chuàng)始人在復星集團之外獨立持有。上海興業(yè)投資同時還受讓了天津金耀集團等兩家公司所持股權,使其對德邦證券的持股比例達到56.91%。2010年1月,復星系麾下豫園商城也發(fā)布公告,擬掛牌出讓所持德邦證券的32.73%股權。3個月后,這筆股權同樣并不意外地落入了上海興業(yè)投資的囊中。
至此,德邦證券徹底脫離了復星集團,轉移至上海興業(yè)投資所持有,并且持股比例高達九成。
2010年11月,上海興業(yè)投資又收購了中州期貨的90%股權,并旋即將該等股權置入了德邦證券,復星系因此又增加一家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
其實,在收購中州期貨之前,德邦證券在2007年曾收購過一家期貨公司——內蒙古五洋期貨,并將之更名為德邦期貨。但拿下88%股權的德邦證券,發(fā)現(xiàn)無法實際控制該期貨公司,并且屢次與第二大股東廈門鑫鼎盛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發(fā)生沖突。德邦證券最終決定放棄德邦期貨,2010年10月正式退出,德邦期貨也更名為鑫鼎盛期貨。
獲得中州期貨之后,德邦證券的腳步并未停下。2012年2月,其主導發(fā)起的德邦基金宣告成立,這也是證監(jiān)會授牌的全國第70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德邦基金總部位于上海,注冊資本金為1.2億元,公司股東共有三家,分別為德邦證券、西子聯(lián)合控股、浙江省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分別持股49%、31%及20%。目前德邦證券對德邦基金的持股已提升至70%。
郭廣昌當時圍繞著德邦證券進行的這一系列剝離、收購、發(fā)起設立等動作,據稱都是在為德邦證券A股IPO做準備。業(yè)界盛傳德邦證券曾計劃于2011年籌備上市,但至今無果。無論是規(guī)模指標還是利潤指標,其在行業(yè)的排名都相當靠后,其IPO設想不知何時可以實現(xiàn)。
進出民生銀行
2011年6月20日,銀監(jiān)會批復了復星財務公司的開業(yè),但這并不是具有完全銀行功能的金融機構。
與海航系類似,銀行業(yè)一直也是復星系在金融領域的短板,但與海航系瞄準小型城商行不同的是,復星系是大手筆朝銀行業(yè)巨頭挺進。郭廣昌從2010年開始謀劃進入民生銀行,歷時兩年最終進入該行董事會。
自2010年起,復星系兵分兩路對民生銀行展開吸籌:麾下的南鋼股份(600282)在境內的A股市場買進籌碼,核心旗艦復星國際則在港股市場買進籌碼。
南鋼股份年報披露,該公司2010年買進民生銀行3100余萬股股票,2011年繼續(xù)增持至1.74億股,2012年再增持至1.79億股。整個復星系持有的民生銀行A股,最高時則達到了3.08億股。而復星國際對民生銀行的持股情況,則于2011年10月12日首次出現(xiàn)在港交所的權益披露目錄中。其時復星國際已經增持民生銀行H股至2.1億股,占H股總股份數(shù)超過5%。此后,復星國際繼續(xù)一路增持。
2012年3月26日,在民生銀行的H股增發(fā)中,復星國際耗資12.36億港元購入1.82億股。此時,復星國際累計持有的民生銀行H股已經增加至4.762億股,再加上在A股市場購入的3.08億股,復星系的總持股數(shù)量已經高達7.842億股,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2.865%,已經進入前十大股東之列。2012年10月30日,民生銀行召開董事會,17名董事一致同意增補郭廣昌為董事。
但隨著安邦系2014年底至2015年初強勢增持民生銀行并成為遙遙領先的第一大股東,復星系選擇了減持退出民生銀行。截至2016年末,復星系已將民生銀行A股減持殆盡,對民生銀行的H股也大幅減持,目前持股比例僅占1.15%。2017年2月19日,民生銀行董事會換屆,郭廣昌離任董事一職。在退出民生銀行的同時,郭廣昌參與了馬云主導發(fā)起的網商銀行。
雖然復星系掌控的境內金融牌照多達6張,可說已經有了相當基礎,但旗下金融機構在各個細分領域皆是比較邊緣化的地位,因而復星系要做強金融業(yè)還需繼續(xù)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