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9月1日文章,原題:向中國學習——為無知的西方提供的三堂課 與中國近幾十年來激動人心的經(jīng)濟脫胎換骨相比,僅有一種現(xiàn)象更令人瞠目結舌。那就是仍在西方政治與經(jīng)濟精英中普遍存在的對華無知。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極的復合世界,中國正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太多人依然透過以西方為中心且過分簡單化的思維框架看待問題,這種植根于20世紀的思維已無法適應當今的挑戰(zhàn)。
了解中國文化價值觀不僅是理解中國行為背后的邏輯的關鍵,其實西方還能向中國學習很多經(jīng)驗,畢竟其思維體系或許更適合解決這個“復雜時代”面臨的挑戰(zhàn)。中國文化講究高瞻遠矚。這在許多中資企業(yè)的全球成就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中企能以務實方式將其短期目標融入長期戰(zhàn)略?!耙粠б宦贰背h或將是最佳范例,若取得成功,該倡議勢必重塑未來幾十年內的全球貿易。任何一個更關注未來選舉而非未來幾代人的西方政府,都不可能設計出如此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經(jīng)濟與地緣戰(zhàn)略計劃。
在西方傳統(tǒng)中,我們習慣于分析:為獲得總體概念,我們首先需要單獨分析每個部件。中國人的方法截然不同,他們從總體上思考,這意味著他們并不拆分部件,因為事物的整體并非由各個部件而是由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組成。中西方的這種思維模式差異在中西醫(yī)上顯現(xiàn)無遺。除醫(yī)學外,這種整體思維模式還極其有助于我們理解當前世界的復雜性,這個時代的所有全球事務(無論是經(jīng)濟、社會、文化抑或軍事)都相互交織,因此不能對其進行單獨分析,這有可能錯過“大格局”中的重要部分。
而中國文化中的另外一個核心特征是對矛盾和對立的綜合統(tǒng)一。受道教“陰陽”理論影響的中國人認為世間萬物都與其對立面密不可分。盡管西方人認為兩個(顯然)對立的概念不可調和,但中國人認為二者都是更大事物的一部分,因此能將其合成新概念。這種思維模式的最佳例證莫過于中文本身,例如“危機”一詞就是由“危險”與“機遇”組成。在西方,大部分政客仍固執(zhí)地從非此即彼的對立面看待問題,他們無法發(fā)展出看待現(xiàn)實的新觀點,而這正是他們正在敗退的原因?!?/p>
(作者吉博明,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