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標
江西省興國縣是個名副其實的將軍縣、烈士縣和紅軍縣,每天都有許多人前往該縣祭拜紅軍烈士。該縣還廣為流傳著3位留守后方的堅強女紅軍的故事。
九連山游擊隊的秘密聯(lián)絡(luò)員曾憲招
1914年寒冬,曾憲招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xiāng)的一戶貧窮農(nóng)民家庭。她一年四季都穿著草鞋上山砍柴。1929年的冬天特別冷,她第一次出遠門挑著柴禾進縣城賣。這成為她人生的轉(zhuǎn)折點。
興國縣城到處喜氣洋洋,窮苦百姓都拿著布袋子排隊領(lǐng)糧食,一個個頭戴紅五星的軍人扛著槍,他們對當?shù)匕傩涨锖翢o犯。曾憲招從未見過這樣的軍人,她把柴禾放街邊也去看熱鬧。一打聽才知這些扛著槍的軍人是紅軍。紅軍——這名字聽起來多親啊。她發(fā)現(xiàn)許多青年都在廣場報名當了紅軍,看到參軍的青年胸戴紅花,她情不自禁也去報名??墒组L嫌她15歲年齡不夠沒收她。她不灰心,認為年齡小不能當紅軍但可以留下洗衣服照顧傷病員。首長很感動就答應(yīng)收留了。她每天給紅軍洗衣服,幫著照顧傷病員。有個傷員是連長,在每天聽他講革命道理的啟發(fā)下,她開始學(xué)習識字,發(fā)誓長大后一定要成為一名真正的紅軍戰(zhàn)士,走上解救天下窮苦百姓的革命道路。
1934年秋天,國民黨軍隊攻取了興國縣城,紅軍撤離興國縣后,敵人成立了清鄉(xiāng)委員會,制定了“聯(lián)?!薄奥?lián)坐”制度:強迫當?shù)匕傩詹荒芘c紅軍有聯(lián)系,或者“一人通匪,十家連坐,一家窩匪,十家同禍?!痹诩t軍撤離興國縣城時,因戰(zhàn)爭殘酷紅軍未把曾憲招留在了蘇區(qū),讓她堅持發(fā)展地下游擊隊。
為不連累家人和鄉(xiāng)親們她決定暫離家鄉(xiāng),女扮男裝到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地方當挑夫,試圖暗中尋找黨組織。有一次在挑貨途中遇到國民黨鏟共團,懷疑她并施以嚴刑,她誓死未吐露半字。他們對她無計可施,又見頗有幾分姿色,于是以50塊大洋把她賣給農(nóng)民謝新元為妻。謝待她很好,兩人自愿結(jié)為夫妻。
1935年春的一天,曾憲招正洗衣服,突然進來幾個陌生人討水喝。等她倒水時,其中一人輕輕唱起了《國際歌》,隨后,另一人又唱起了《暴動歌》。這流行蘇區(qū)的革命歌曲,她也會唱。聽到他們在唱革命歌曲她仿佛像見了親人似的。但她沒有馬上相認,因經(jīng)常會有國民黨特務(wù)半夜冒充失散的紅軍,若老百姓開門招待他們,就馬上遭到殺害。
經(jīng)過暗中觀察,這些陌生人每天上山摘野果充饑,對村里的群眾秋毫無犯。她斷定他們就是失散的紅軍。第四天在洗衣服的藍子里藏了些干糧并特意選了個偏僻無人的小溪邊,邊洗衣服邊用方言唱了起來:“春天五月木棉開,百姓盼著紅軍來,地主老財全打倒,窮苦百姓分田地?!边@時,在小溪邊林子里摘野果的陌生人也唱了起來:“紅軍當兵為窮人,窮人革命心相同……”這是一首革命山歌,知道的人很少。她進一步斷定:他們就是失散的紅軍。她提著藍子前去林子里相認,拿出干糧并表明自己是留在蘇區(qū)的女紅軍。
這幾個人是項英和陳毅領(lǐng)導(dǎo)的紅軍游擊隊員,在一次反“圍剿”戰(zhàn)中為掩護大部隊安全撤離不幸與部隊失散。他們根據(jù)中央分局的指示決定留在九連山堅持游擊戰(zhàn)爭。在他們的秘密聯(lián)絡(luò)下,附近農(nóng)村一些思想進步青年也暗中參加了游擊隊。這支游擊隊經(jīng)常打擊當?shù)氐牡刂骼县敳⑵浼Z食分給貧窮百姓。國民黨軍對這支游擊隊恨之入骨,多次派兵“圍剿”,為保存實力這支游擊隊被迫轉(zhuǎn)入九連山密林。
國民黨妄想把它困死在九連山中,為斷絕它和群眾間的聯(lián)絡(luò),規(guī)定百姓每月初一和十五為上山砍柴日,其他日子不準上山。在允許上山的日子里,曾憲招聯(lián)系一些窮苦百姓把糧食、食鹽和藥物暗藏在挑柴的竹杠中并把這些竹杠丟在山上。下山時又砍新竹杠挑著柴禾下山。山上的游擊隊就靠這些“撿”來的食物度過一次次難關(guān)。她秘密充當聯(lián)絡(luò)員,為山上游擊隊解決了糧食供應(yīng)的難題并堅持送了13年糧食,直到解放。1951年冬她參加圍剿土匪時不幸受傷。1952年丈夫病故,她回到闊別19年的興國縣老家。因自己身體不好等原因她放棄了組織為她安排的工作,與當?shù)匾粋€農(nóng)民組成新家庭并以一個紅軍戰(zhàn)士的本色過著簡樸的農(nóng)家生活。
為堅定信念堅守72年的池煜華
池煜華是江西興國縣農(nóng)村的一個窮苦農(nóng)民,1920年9歲的她嫁給了6歲的李才蓮當童養(yǎng)媳。她在夫家生活了8年直到1928年冬才正式圓房。夫妻倆都是深受地主剝削和壓迫的窮人,因此當12月28日發(fā)生由中共興國區(qū)委、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發(fā)動的興國暴動時在池煜華的大力支持下,李才蓮也投身參加了這次暴動。之后她跟隨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參加了革命。
池煜華成了一名紅軍家屬。她忍受著新婚別離的痛苦開始了漫長的等待。1933年她聽說有一支工農(nóng)紅軍駐扎在寧都縣。她決定到寧都縣打聽丈夫的消息。蒼天有眼,她不但見到了日夜想念的丈夫,還意外見到了毛澤東。幾年不見原先那個土里土氣的丈夫成了英姿颯爽的紅軍軍官。那一刻她感到自己真是個幸福的女人,為丈夫而驕傲。由于戰(zhàn)爭不方便帶著家屬,李才蓮鼓勵妻子留在后方干些支前的工作。池煜華連連點頭。臨別之際丈夫握著她的手說:“戰(zhàn)爭年代謠言多,不要輕信我犧牲的消息,革命成功的時候,就是我們團聚的日子?!彼χ卮穑骸拔业戎锩鼊倮牡絹?,我等你回家團聚的時刻?!本瓦@樣,兩人依依惜別。
1934年9月的一天,池煜華接到中共興國縣委同志捎來的一封信,李才蓮在信中告訴她,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將要進行長征。這是她收到丈夫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書信。后來好長一段時間再未收到丈夫的任何只言片語。但她始終堅信丈夫還活著,他只是工作忙碌顧不上回家看望自己。為早日見到丈夫她開始打聽有關(guān)紅軍和丈夫的消息,整整一年多的時間走遍整個贛南山區(qū)。她尋夫的執(zhí)著感動了許多紅軍官兵,但大家都不愿把李才蓮犧牲的消息告訴她,怕她承受不了沉重的打擊,只好對她說:“李書記去前線打日本鬼子去了,等抗戰(zhàn)勝利了自然就回家了?!彼牶笥X得有道理,丈夫是個肩負重任的紅軍干部,他不能只顧兒女私情啊,便帶著滿心歡喜回家等候了很長時間。
直到1949年興國縣全面解放,李才蓮仍未回家團聚。鄉(xiāng)親們勸池煜華改嫁,但她始終認為李才蓮還活著。她用拼命工作來排除內(nèi)心的強烈思念。她連續(xù)多次被評為“三八紅旗手”“擁軍優(yōu)屬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99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守候了40多年的她意外地看到李才蓮的名字刻在興國縣新修建的烈士紀念碑上。這才證實自己心愛的丈夫已于1935年2月在一次突圍時壯烈犧牲,年僅21歲,他是跟隨毛澤東鬧革命的紅軍將領(lǐng)。她撫摸著丈夫的名字喃喃地說:“才蓮,你沒有死!你沒有死!你已經(jīng)活在了我的心里!”
為革命忠貞不渝的女秀才李美群
李美群的母親一連生了9個女兒,因沒男孩她家沒有少受地主惡霸的欺負。她排行第四,父親為讓母親提早生育男孩,她還未滿月就被送了人。好在養(yǎng)父母疼愛她,把她當男孩看待,還花錢讓她上了私塾。她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用功讀書,能寫一手好文章,在當?shù)赜信悴胖?/p>
1928年12月28日,李美群參加了興國暴動,后又認識了志同道合的裁縫師傅鐘延章,兩人自由戀愛結(jié)為革命伴侶。后來,鐘跟隨紅軍部隊離開了家鄉(xiāng),李美群則留在蘇區(qū)搞支前工作。紅軍部隊缺醫(yī)少藥,她就利用城里白軍愛貪小便宜的心理,帶一些油條、油炸米馃、油炸魚丸等香甜可口的點心,換取白軍的子彈送給紅軍部隊。身為很有才華的女干部,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她經(jīng)常編寫一些紅色標語來喚醒民眾,這些標語簡單易懂,讓百姓看到了希望,讓地主惡霸看到了自己的末日。
要革命就會有犧牲。1931年6月,鐘延章在第三次反“圍剿”時不幸犧牲,李美群得知后強忍悲痛,繼續(xù)挑著干糧和草鞋送往前線。她的忘我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倪志善的心。倪是中共地下黨員,在征得組織同意后二人結(jié)為革命夫婦。就在此時,中央號召擴大紅軍,她不但為新婚的丈夫報了名,還將前夫的哥哥、自己的親弟弟送到紅軍隊伍。她弟弟是李家唯一的男丁,一開始父母親死活不同意,她花整整一晚上終于說服了父母。弟弟李啟煥后來編入紅軍的特務(wù)連,多次立了戰(zhàn)功,在紅軍中受到稱贊。
1934年,李美群生下一女。因她特別敬佩蘇聯(lián)的列寧便特意取名:“鐘全列”,表達了自己對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女兒出生第三天她就一心一意投入到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工作中去。反“圍剿”失敗后,國民黨軍隊攻打興國縣城。危急時刻她得悉第二個丈夫犧牲的消息。10月,國民黨軍瘋狂地向興國縣城進攻,李美群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wù):必須盡快趕到寧都去接受新的戰(zhàn)斗任務(wù)。她抱起愛女親了幾口,然后“狠心”交付給了年老的婆婆。聽著愛女哇哇大哭的聲音她強忍淚水跨上戰(zhàn)馬揚鞭而去。多么催人淚下的場景啊,這就是今天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內(nèi)“馬前托孤”雕塑的真實原型。
紅軍長征后,李美群組成游擊隊轉(zhuǎn)戰(zhàn)在寧都、興國等山區(qū)地帶。1935年1月,正是大雪紛飛的嚴寒季節(jié),她因彈盡糧絕而被俘,在監(jiān)獄里受盡折磨,不久病故,時年25歲。
(責編 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