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章,王英,龐乃奇,李春蓉,張云,朱春燕 ,譚曉虹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南寧 530021)
淋巴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征的臨床特點、診斷及治療(附20例分析)
李佩章,王英,龐乃奇,李春蓉,張云,朱春燕 ,譚曉虹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南寧 530021)
目的 探討淋巴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征(LAHS)的臨床特點、診斷及治療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20例LAHS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20例患者均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細胞淋巴瘤15例、B細胞淋巴瘤5例。臨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7例,Ⅳ期8例。以噬血細胞綜合征(HPS)為首發(fā)癥狀3例,淋巴瘤化療過程中疾病進展伴發(fā)HPS 17例。伴有發(fā)熱20例,脾腫大18例,肝腫大8例,淋巴結腫大12例,黃疸10例,胸腔積液3例,皮疹2例,神經系統(tǒng)受累1例。發(fā)生HPS時患者出現(xiàn)貧血、血小板低下、NK細胞活性降低各20例,白細胞低下、骨髓涂片見噬血細胞現(xiàn)象各17例,血清鐵蛋白升高19例,纖維蛋白原降低14例,甘油三酯升高13例,淋巴結活檢見噬血現(xiàn)象1例,脾臟活檢見噬血現(xiàn)象2例。血清膽紅素升高11例,轉氨酶升高13例,乳酸脫氫酶升高20例。20例患者均參照HLH-2004方案給予激素聯(lián)合依托泊苷和環(huán)孢素A,改善患者的噬血及一般情況后逐漸過渡至化療;其中15例接受化療方案CHOPE治療,3例接受化療方案COPE治療,2例接受化療方案CHOPE-L治療;同時根據病情予支持治療。隨訪中,6例經治療好轉出院,14例死亡[10例合并多臟器衰竭,3例合并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1例肺泡出血合并DIC]。20例患者自淋巴瘤診斷之日起中位生存時間19個月,自HPS診斷之日起中位生存時間39 d。結論 LAHS臨床表現(xiàn)多樣,有在淋巴瘤治療過程中伴發(fā)HPS的,亦有以HPS為首發(fā)癥狀而在治療HPS時診斷為淋巴瘤的。LAHS病死率高,對可疑患者及時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有助于早期診斷。治療早期給予激素聯(lián)合依托泊苷和環(huán)孢素A,同時支持并對癥治療,至一般情況好轉后過渡至針對淋巴瘤的化療。合并多臟器衰竭、DIC的患者預后不良。
淋巴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征;非霍奇金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B細胞淋巴瘤;噬血細胞綜合征
噬血細胞綜合征(HPS)又稱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癥(HLH),是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異常活化導致高細胞因子血癥,從而引發(fā)的一組臨床表現(xiàn)多樣、嚴重損害臟器功能的綜合征[1,2],按照病因分為原發(fā)性HPS和繼發(fā)性HPS兩大類。淋巴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征(LAHS)是繼發(fā)性HPS的常見原因,如不及時診治,病情會迅速惡化而導致死亡。本文對20例LAHS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探討其臨床特點、診斷及治療方法。
選取2006年12月~2016年12月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收治的LAHS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15~70歲。淋巴瘤的診斷參照2008 WHO淋巴瘤病理分型標準[3],根據形態(tài)學及免疫組化結果得出。HPS的診斷均符合國際組織細胞協(xié)會HLH-2004診斷標準[4]:①發(fā)熱:持續(xù)7 d,體溫>38.5 ℃;②脾大;③血細胞減少(累及外周血兩系或三系)血紅蛋白<90 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細胞<1.0×109/L;④高甘油三酯血癥和(或)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甘油三酯>3 mmol/L,纖維蛋白原<1.5 g/L;⑤在骨髓脾臟或淋巴找到噬血細胞;⑥自然殺傷(NK)細胞活性降低或缺失;⑦鐵蛋白≥500 μg/L;⑧可溶性白介素2受體(sCD25)≥2 400 IU/mL。由于本院尚未開展sCD25的檢測,因此HPS的診斷依據為符合上述7項標準中的5項即可。本研究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授權,所有被檢者均知情同意。
20例患者均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細胞淋巴瘤15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6例、外周T細胞淋巴瘤4例、間變大細胞淋巴瘤3例、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1例、血管免疫母T細胞淋巴瘤1例),B細胞淋巴瘤5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4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臨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7例,Ⅳ期8例。
20例患者中,3例以HPS為首發(fā)癥狀,在治療HPS時診斷淋巴瘤;17例為淋巴瘤化療過程中疾病進展伴發(fā)HPS。20例患者均伴有發(fā)熱(呈不規(guī)則熱型),伴脾腫大18例,肝腫大8例,淋巴結腫大12例,黃疸10例,胸腔積液3例,皮疹2例,神經系統(tǒng)受累(頭痛、嗜睡)1例。
發(fā)生HPS時患者出現(xiàn)貧血(HGB<90 g/L)20例,血小板低下(PLT<100×109/L)20例,白細胞低下(NEUT<1.0×109/L)17例,血清鐵蛋白升高(SF>500 μg/L)19例,纖維蛋白原降低(Fib<1.5 g/L)14例,甘油三酯升高(TG>3.0 mmol/L)13例,NK細胞活性降低(<10%)20例,骨髓涂片見噬血細胞現(xiàn)象17例,淋巴結活檢見噬血現(xiàn)象1例,脾臟活檢見噬血現(xiàn)象2例。血清膽紅素升高(>17.1 μmol/L)11例,轉氨酶升高(>40 U/L)13例,乳酸脫氫酶升高(>250 U/L)20例。
20例患者均參照HLH-2004方案給予激素聯(lián)合依托泊苷和環(huán)孢素A以抑制細胞因子風暴,改善患者的噬血及一般情況后逐漸過渡至化療;其中15例接受化療方案CHOPE(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松、依托泊苷)治療,3例接受化療方案COPE(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潑尼松、依托泊苷)治療,2例接受化療方案CHOPE-L(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松、依托泊苷、左旋天門冬酰胺酶)治療;同時根據病情予支持治療,支持治療包括輸注免疫球蛋白、紅細胞、血小板、凝血酶、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1例患者治療緩解后即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隨訪截止時間為2016年12月31日。20例患者中,6例經治療好轉出院(包括1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14例患者死亡(10例合并多臟器衰竭,3例合并DIC,1例肺泡出血合并DIC)。20例患者自淋巴瘤診斷之日起中位生存時間為19個月,自HPS診斷之日起中位生存時間為39 d。
HPS是一組以持續(xù)發(fā)熱、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單核巨噬系統(tǒng)過度反應性綜合征,根據病因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后者多與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病等相關,而LAHS在繼發(fā)性HPS中占有相當比例。LAHS多見于NK/T細胞淋巴瘤和外周T細胞淋巴瘤。本組20例患者中T細胞淋巴瘤15例、B細胞淋巴瘤5例,此與文獻[5]報道相近,推測可能與T細胞淋巴瘤大多合并EB病毒感染有關。
HPS既可發(fā)生于淋巴瘤進展過程中,亦可發(fā)生于淋巴瘤起病之初。林寧晶等[6]報道88.9%(24/27)的LAHS發(fā)生于淋巴瘤進展時,而YU等[7]報道86.7%(26/30)的LAHS系淋巴瘤起病初期發(fā)生。本組20例患者中,17例為淋巴瘤化療過程中發(fā)生。LAHS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樣,是由于被激活的T細胞及組織細胞大量分泌各種炎癥細胞因子如IL-2、IL-6、TNF-α、IFN-γ等引發(fā)機體過度炎癥反應,從而產生各種臨床癥狀如高熱、肝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高脂血癥等,細胞因子激活巨噬細胞產生噬血現(xiàn)象,細胞因子還直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進一步加重外周血三系減少。
由于LAHS患者的病情進展迅速,臨床表現(xiàn)又多種多樣,在淋巴瘤疾病進展中伴發(fā)的HPS,雖然病因明確,但全血細胞減少、發(fā)熱、肝脾淋巴結腫大等表現(xiàn)極易與淋巴瘤化療后不良反應及淋巴瘤病程進展混淆,容易造成HPS漏診。目前,國際主流學術觀點認為當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全血細胞減少及肝脾腫大三聯(lián)征時需懷疑HPS的發(fā)生,要及時進行與HPS診斷相關的各項檢查[8]。付功麗等[9]認為,HLH-2004版診斷指南是根據兒童患者的相關數據和兒科專家意見修訂的,故對于診斷腫瘤相關性HPS有局限性,且2004版診斷指南中的指標并非都要符合才能治療,因為即使到疾病晚期,也并不一定符合上述指標,當臨床高度懷疑HPS時,應該盡早采取措施積極治療,否則患者會出現(xiàn)不可逆的嚴重器官損害,對高度懷疑LAHS患者,應行外周血涂片、骨髓細胞學檢查、CT、MRI等,對可疑的淋巴結進行活檢,同時抽取血標本進行各項實驗室檢查。另一方面,在淋巴瘤的治療過程中需警惕HPS的出現(xiàn),尤其是撤掉激素的時候。
對于LAHS的治療目前國內外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案,較多的文獻[10~13]報道認為LAHS預后差。因此,一旦診斷,應該馬上治療。LAHS治療首先要積極控制過度炎癥狀態(tài),抑制細胞因子風暴以及必不可少的支持治療,如輸注丙種球蛋白、血細胞等,病情穩(wěn)定后即可針對淋巴瘤亞型選擇相應的化療方案。王旖旎等[14]報道,采用脂質體多柔比星聯(lián)合依托泊苷、大劑量甲強龍方案治療LAHS患者20例,最終癥狀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12例,總有效率為75%。林寧晶等[6]報道,27例LAHS患者接受HLH-2004方案治療,其中僅11例患者有機會接受進一步的挽救化療,病死率達88.9%,中位生存時間28 d。Han等[15]報道,29例T-LAHS患者的中位生時間為33 d。本組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為39 d,與上述報道的結果相近。提示LAHS的治療效果不佳,預后差。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原發(fā)性HPS的作用已在HLH-2004方案中得到肯定,然而目前對于其在LAHS中的治療作用鮮有報道。有文獻報道1例Ⅳ期血管免疫母T細胞淋巴瘤患者并發(fā)HPS,經HLH-2004方案治療好轉,后接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維持完全緩解已存活了53個月。Yu等[7]報道了3例LAHS患者能達完全緩解,均因接受了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本組1例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患者伴發(fā)HPS,經HLH-2004方案治療好轉即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維持完全緩解至今,目前已存活36個月。
總之,LAHS是臨床上少見的綜合征,診斷上有一定的難度,對發(fā)熱、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高甘油三酯、低纖維蛋白原血癥、鐵蛋白升高的淋巴瘤患者,要高度警惕LAHS。LAHS預后差,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關鍵,有待于收集更多的病例樣本進行研究及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可能在改善其預后上有較大作用。
[1] 姜中興,馬花,孫慧,等.噬血細胞綜合征臨床特點與預后因素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7,46(7):963-965.
[2] 李佩章,黃玲莎,王英,等.噬血細胞綜合征的實驗室診斷及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24(7):32-35.
[3] Jaffe ES. The 2008 WHO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ma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M]. Hemotol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09:523-531.
[4] Henter JI, Home A, Arico M, et al. HLH-2004: diagnostic and therpeutic guidelines for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J]. Pediatr Blood Cancer, 2007,48(2):124-131.
[5] 郝杰,趙明哲,劉占云,等.非霍奇金淋巴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征32例臨床特點和療效分析[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5,14(11):817-821.
[6] 林寧晶,宋玉琴,鄭文,等.淋巴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征27例的臨床特征及生存分析[J].腫瘤,2015,35(2):197-204.
[7] Yu JT, Wang CY, Yang Y, et al. Lymphoma-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experience in adult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 Ann Hematol, 2013,92(11):1529-1536.
[8] Janka GE, Lehmberg K.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pa-thogensis and treatment[J].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13,2013:605-611.
[9] 付功麗,劉芳.腫瘤相關性噬血細胞綜合征的診斷及治療[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6,29(5):357-362.
[10] 于洪霞,李艷,蔡冬梅,等.19例成人噬血細胞綜合征臨床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6,29(5):398-400.
[11] 陸靜峰,張彥芳,高武.獲得性噬血細胞綜合征15例臨床分析[J].上海醫(yī)藥,2017,38(7):55-58.
[12] 鄭湧智,鄭浩,李健,等.兒童NK/T細胞淋巴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征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6,24(6):1764-1770.
[13] 周玉蘭,張榮艷,李菲.惡性腫瘤相關噬血細胞綜合征的研究新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6,43(21):958-961.
[14] 王旖旎,黃文秋,魏娜,等.DEP方案挽救治療成人難治性噬血細胞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4,35(10):901-904.
[15] Han L, Li L, Wu J,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natural killer/T cell lymphoma-associated with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comparison with other T cell lymphoma-associated with hemophagocytic syndrome[J]. Leuk Lymphoma, 2014,55(9):2048-2055.
·作者·編者·讀者·
《山東醫(yī)藥》關于醫(yī)學名詞與統(tǒng)計學符號的應用說明
醫(yī)學名詞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和相關科學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y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藥典(法定藥物)或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計委科研課題(Z2013421)。
王英(E-mail: lw66993@126.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31.013
R825.5
B
1002-266X(2017)31-0047-03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