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春,田麗波,郭 莉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人本思想在護理小兒內(nèi)科患者中的體現(xiàn)①
孫志春,田麗波,郭 莉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對小兒內(nèi)科患兒護理中人本思想的應用效果加以探討。方法:選取2013-09~2015-10我院收治的內(nèi)科疾病患兒98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49)與對照組(n=49)。其中,觀察組患兒實施人本護理,對照組患兒則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2組患兒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加以對比。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3.3%,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服藥依從性為83.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3.3%,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內(nèi)科疾病患兒實施人本思想護理可有效提高患兒服藥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可于臨床中推廣應用。
小兒內(nèi)科;人本思想;護理
當代醫(yī)學模式指出,人既是生物體,還是一個集社會、心理、文化及精神于一體的綜合體[1]。護理專業(yè)與人生命質量緊密相關,以“預防疾病,減輕痛苦,維持生命及增進健康”為專業(yè)職責。近年來為滿足不同患者需求,我院以人本思想指導臨床護理工作,以期促進護理服務質量的有效提高,現(xiàn)選取選取2013-09~2015-10我院收治的內(nèi)科疾病患兒98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49)與對照組(n=49),以對內(nèi)科疾病患兒護理中人本思想的應用效果加以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09~2015-10我院收治的內(nèi)科疾病患兒98例,男51例,女47例;年齡3~11歲,平均(6.7±2.3)歲;22例患兒為支氣管肺炎,31例患兒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9例患兒為急性扁桃體炎,16例患兒為小兒腹瀉,10例患兒為急性支氣管炎。納入標準:①符合小兒內(nèi)科急性診斷相關標準;②患兒年齡為4~12歲;③患兒監(jiān)護人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或意識模糊者;②表達不暢者;③惡性腫瘤或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④不能堅持本次研究者。將此98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n=49)與對照組(n=49),2組患兒在年齡及病情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故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①對照組:該組患兒予以常規(guī)體征觀測、按時給藥、實時記錄及醫(yī)囑傳達等護理。
②觀察組:該組患兒在對照組患兒的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本思想護理方式,具體護理內(nèi)容如下:(1)注重細節(jié):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應注重文明用語的使用,盡可能地像患兒講解使其明白,可通過鼓勵性語言,如“我相信××最勇敢了,肯定能堅持好好治療的”;針對積極配合穿刺的患兒可將其作為榜樣,以暗示、激勵其他患兒,進而幫助患兒更好地配合治療及護理,有助于醫(yī)護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護士還可通過對微笑、表揚、關心、觸摸等非語言溝通來幫助患兒提高安全感[2]。(2)護理工作方式應靈活:由于患兒血管相對脆弱,輸液時操作難度較大,易造成反復,增加患兒負擔。因而,護理人員給患兒輸液時應盡可能使用留置針,以減輕其痛苦。此外,操作時應有家長在旁協(xié)助,如此可使患兒減輕躁動,提高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減少呼喚糾紛。(3)熟悉患兒心理,適當提供玩具供其玩耍[3]:患兒年齡尚小,喜歡玩耍,故護理人員應從基于患兒實際情況,盡量為其提供娛樂室、卡通畫及識字表等,以為其營造舒適溫馨的治療環(huán)境,進而幫助其減輕恐慌心理。(4)針對性護理服務:可將醫(yī)學常識、常見疾病如發(fā)熱/感冒等相應的預防措施以彩色圖片或卡通形式張貼于走廊、過道或患兒病床,從而使家長及患兒可對此類疾病常識加以了解、掌握。護理人員在患兒出院前應做好宣教指導,可提供科室、醫(yī)生或護士的聯(lián)系方式,以方便家長咨詢。
1.3 觀察標準
1.3.1 護理滿意度判斷標準
在患兒出院前當班護士指導患兒監(jiān)護人勾選由我院自制的調(diào)查問卷,該問卷共“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四個選項,值班護士在問卷完成后統(tǒng)一收回。
1.3.2 服藥依從性判斷標準
服藥依從性分“優(yōu)”、“良”、“差”三個級別,若患兒無抵觸情緒服藥次數(shù)大于8次則為優(yōu);若患兒無抵觸情緒服藥次數(shù)介于5~8次之間則為良;其余則為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2組患兒護理滿意度對比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3.3%,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護理滿意度對比[n=49,(%)]
2.2 2組患兒服藥依從性對比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服藥依從性為83.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3.3%,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服藥依從性對比 [n=49,(%)]
人文關懷是隨著“生理-心理-社會”這一醫(yī)學模式與當代整體護理模式的不斷推進,使得護理服務內(nèi)涵隨之發(fā)生深刻變化[4,5]。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對病患實施護理操作時既需重視疾病,還需重視患者心理。兒科護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對醫(yī)護人員要求較高,若稍有差錯,極易因其家屬投訴。護理人員既需配合醫(yī)生的治療要求,又需顧及家屬情感需求。而且,不同年齡階段患兒心理特點及心理反應均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操作時應根據(jù)患兒不同心理狀況及特征予以針對性護理。以人為本為護理工作的基本原則及指導思想,也是現(xiàn)代化護理工作模式建立的關鍵,是確保患者滿意的重要保證[6]。在以人本思想為指導的護理中,應以人為本,將人性化護理、情感化護理、個性化護理及全程化護理徹底落實到每一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本文通過對我院2013-09~2015-10我院收治的內(nèi)科疾病患兒49例實施人本思想護理,有效地提高了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與患兒服藥依從性,進而極大地促進了患兒臨床治愈率,減少其住院時間與醫(yī)療費用,減輕患兒及其家屬負擔,降低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率。綜上所述,對內(nèi)科疾病患兒實施人本思想護理可有效提高患兒服藥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可于臨床中推廣應用。
[1]沈玉祥.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小兒內(nèi)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3,21(7):769
[2]羅曉琴.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小兒內(nèi)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5):2109
[3]曹巧鳳.人本護理模式在神經(jīng)內(nèi)科老年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2):180-181
[4]梁芝.人性化護理在產(chǎn)科的應用進展[J].哈爾濱醫(yī)藥,2010,30(4):74
[5]熊夢姝.芻議人文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重要性[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8):168
[6]楊麗虹.秋季腹瀉患兒的臨床護理分析[J].廣州醫(yī)藥,2011,42(2):73
孫志春(1970~)女,黑龍江佳木斯人,本科,主管護師。
R473.72
B
1008-0104(2017)04-0176-02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