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熊德勝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學)
“地球運動原理及其規(guī)律”常考點分析
高考考查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其命題形式多是選擇題,常以圖文結合、圖表結合的方式出現(xiàn),并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從能力要求來看,側重于考查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讀圖析圖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地理計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維方式和基礎知識的整合。從具體的考查內容來看,側重于考查時間計算、晝夜長短變化、太陽高度變化等。
時間計算類的試題主要有兩種類型:(1)利用標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區(qū)域圖或文字材料來表述某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要求進行相關計算;(2)通過日照圖中特殊時間點進行計算。
解答前一類型試題,首先,要分清材料中的時間是地方時還是區(qū)時;其次,要根據(jù)材料明確不同地點的經(jīng)度或時區(qū);再次,計算出所求地點與已知地點的經(jīng)度差和時區(qū)差;最后,根據(jù)“東加西減”的原則進行計算。
在解答時間計算類試題時,要善于從光照圖中獲取時間信息。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jīng)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jīng)線地方時為18:00;晝弧中點所在經(jīng)線即太陽直射點所在經(jīng)線地方時為12:00,夜弧中點所在經(jīng)線地方時為0:00(或 24:00)。
【高考真題1】(2016年浙江卷)5月23日,當太陽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時,北京時間是
( )
A.24日2時52分 B. 24日2時08分
C.23日3時08分 D. 22日2時52分
【解析】太陽直射墨西哥某城市時,該城市地方時為正午12時。北京時間為120°E的地方時,墨西哥某城市的經(jīng)度為103°W,103°W向東與120°E之間經(jīng)度相差223°,北京時間比103°W的地方時早14時52分。該市為5月23日12時,北京時間為5月24日2時52分。
【答案】A
【高考真題2】(2016年江蘇卷)下圖為某主題公園所在城市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
下列時間點中至少有4 個城市該主題公園都在開放的是
( )
A.北京時間8 點 B. 北京時間11 點
C.北京時間14 點 D. 北京時間17 點
【解析】根據(jù)圖示各城市的經(jīng)度推知,巴黎采用東一區(qū)區(qū)時,香港采用東八區(qū)區(qū)時,東京采用東九區(qū)區(qū)時,洛杉磯采用西八區(qū)區(qū)時,奧蘭多采用西五區(qū)區(qū)時,然后計算出北京時間為選項中某時間時各城市的當?shù)貢r間,比照各城市相應的開放時間即可得出答案。北京時間11點,巴黎為4點,東京為12點,洛杉磯為19點,奧蘭多為22點。除巴黎外,其余四個城市的該主題公園都開放。以此類推,計算出A,C,D三項不符合要求。
【答案】B
對晝夜長短的考查,常見的方式主要有三種:(1)根據(jù)材料提供的某地日出或日落時間,推算該地的晝夜長短情況;(2)分析某一具體時間或季節(jié)不同地區(qū)的晝夜長短情況;(3)以晝夜長短統(tǒng)計圖、晝夜長短空間分布圖為載體,推算某地的晝夜長短及其變化,或某一具體時間不同地區(qū)晝夜長短分布及變化。
根據(jù)某地日出或日落時間推算該地的晝夜長短情況,首先要確定給出的時間是地方時還是區(qū)時,如果不是地方時就要換算成地方時。然后根據(jù)日出日落的地方時進行計算:晝長=(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夜長=(24一日落時間)×2=日出時間×2;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分析某一具體時間或季節(jié)不同地區(qū)的晝夜長短情況,首先要根據(jù)題意確定時間或季節(jié),然后再作分析。
【高考真題3】(2016年天津卷)2011年7月17日,我國南極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隊的隊員們迎來了極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據(jù)材料回答(1)(2)題。
(1)當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時,若在天津觀測太陽,太陽位于觀察者的
(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極夜持續(xù)的時間是
( )
A.30天左右 B. 50天左右
C. 70天左右 D. 90天左右
【解析】第(1)題,中山站極夜結束之后的“第一次日出”時,中山站的地方時為12:00(即太陽剛剛升起便落下)。76°22′E為12:00,天津(在120°E附近)的地方時約為15:00,此時,太陽位于天津的西南方向。第(2)題,3月21日至6月22日,南極圈以南的極夜范圍由南極點向南極圈擴大;6月22日至9月23日,南極圈以南的極夜范圍由南極圈向南極點縮小。南極圈以南的各地,6月22日之后的極夜時間與6月22日之前的極夜時間長度相等。7月17日中山站極夜結束,距6月22日有25天,故6月22日之前的25天中山站也處在極夜中,中山站極夜持續(xù)時間是50天左右。
【答案】(1)D (2)B
近年來高考試題對正午太陽高度的考查,主要是要求分析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運用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可以推算緯度、確定地方時、確定房屋朝向、計算地表物體的日影長短、推算樓間距、選擇熱水器的合理安裝角度等。
【高考真題4】(2016年江蘇卷)住宅的環(huán)境設計特別關注樹種的選擇與布局,不同樹種對光照與風有不同影響。下圖為華北某低碳社區(qū)(40°N)住宅景觀設計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僅考慮陽光與風兩種因素,樹種與房屋組合最好的設計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為保證冬季太陽能最佳利用效果,圖中熱水器安裝角度合理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題,華北地區(qū)一年中正午太陽均在正南面的天空,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朝向正南方向,推知四幅圖中右側均為南方。房屋南側為了保證夏季有樹陰,冬季有較好的陽光,宜選擇落葉闊葉樹;房屋北側需防冬季風的侵襲,宜選擇冬季枝葉較茂密的常綠針葉林。第(2)題,為保證冬季太陽能最佳利用效果,圖中熱水器的集熱面應與正午時的太陽光線有較大的夾角,冬至日時集熱面應與正午時的太陽光線成90°。冬至日,該地(40°N)的正午太陽高度H=90°-|φ+δ|=90°-40°-23.5°=26.5°,其余角為63.5°,太陽能集熱面與正午時的太陽光線成90°,集熱板應與水平面成63.5°,圖④與之最接近。
【答案】(1)C (2)D
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現(xiàn)象都與地理運動有關,地球的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既是學科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能力的再生點。該部分內容的規(guī)律性強,在復習中要加強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運用各種圖形對基本原理、規(guī)律進行闡釋,注重原理、規(guī)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夠進行知識遷移,科學解決問題。
【原創(chuàng)演練】
1.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22°54′S,43°12′W)舉行。當?shù)貢r間20日22時15分,萬眾矚目的女子排球決賽打響,中國女排迎戰(zhàn)塞爾維亞女排。家住北京的小明同學正在收看電視實況轉播,此時北京時間是
( )
A.20日11時15分 B.21日9時15分
C.21日11時15分 D.20日9時15分
下圖為甲、乙兩地晝夜長短示意圖,讀圖完成2,3題。
2.若這一天是12月22日,則甲地的地理坐標是
( )
A.40°N,127.5°W B.40°S,127.5°E
C.40°N,52.5°E D.40°S,52.5°E
3.下列關于甲、乙兩地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關于地軸對稱 B.關于赤道對稱
C.關于0°經(jīng)線對稱 D.關于地心對稱
甲圖為華北地區(qū)某城市(116°E,36.5°N)某小區(qū)的一部分示意圖,該小區(qū)樓高均為19.5米,乙圖為住在①號樓的王先生家戶型結構示意。讀圖完成4,5題。
4.要使圖甲中北面樓房所有朝南房屋正午時終年都能被太陽照射,南北兩行樓房的間距應保持多大比較適宜
( )
A.21米 B.28米 C.35米 D.49米
5.某日是一年中太陽照射王先生家書房時間最早的一天,該日前后的一段時間
( )
A.齊魯大地,春寒料峭 B.江淮地區(qū),陰雨連綿
C.華北平原,秋高氣爽 D.雁門關外,漫天飛雪
【參考答案及解析】
1.B 里約熱內盧的經(jīng)度43°12′W,位于西三區(qū),北京時間為東八區(qū)區(qū)時,比里約熱內盧時間早11小時。里約熱內盧為20日22時15分,北京時間為:20日22時15分+11時=21日9時15分。
2.A 甲地的白晝時間為北京時間的0時至9時,則正午時間為北京時間的4:30,120°E為4:30,甲地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則甲地的經(jīng)度為127.5°W。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甲地該日晝長為9小時,故在北半球。綜上所述,應選A項。
3.D 讀圖可知乙地正午時北京時間為16:30,故乙地的經(jīng)度為52.5°E。乙地的白晝長與甲地的黑夜長時間相等,則甲、乙的緯度數(shù)相同,南北緯相反,乙地的緯度為40°S。甲(40°N,127.5°W)和乙(40°S,52.5°E)互為對跖點,以地心為中心相互對稱。
4.C 要使北面樓房所有朝南房屋正午時終年都能被太陽照射,則南面的樓房冬至日時日影不能遮擋住北面的樓房。冬至日時,該城市的正午太陽高度是90°-23.5°-36.5°=30°,南北兩行樓房的最小間距應是19.5×cot30°≈34(米),故選C項。D項間距過大,土地利用率低。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