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文
摘 要:工程機械融資租賃交易關系中,通常經銷商會為承租人向融資租賃公司提供連帶保證擔保責任。融資租賃公司的擔保債權從權利從屬關系的角度看,是融資租賃債權的從權利。因此,在融資租賃公司與經銷商的擔保糾紛案件中,承租人是必要的當事人。
關鍵詞:工程機械;融資租賃;經銷商擔保;債權關系
工程機械因價格高、投資回收周期長、購買人支付的貨款多來源于使用標的設備的回報資金等特點,融資交易方式比較多見。一般而言,常見的融資交易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向經銷商融資的分期買賣;二是向銀行融資的按揭消費貸款;三是向專業(yè)融資租賃公司融資的融資租賃。其中,后兩種融資方式有一定的共性,都是向作為金融機構的第三方融資,并且都會要求經銷商承擔融資還款的連帶保證擔保責任。但是,融資租賃在具體操作方式上與銀行等存在明顯不同的交易習慣,導致在融資租賃公司在實現(xiàn)擔保債權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
1 融資租賃公司實現(xiàn)經銷商擔保債權的特殊性
融資租賃公司實現(xiàn)經銷商擔保債權的特殊性,是由其獨特的交易習慣決定的。
銀行融資的情況下,銀行和經銷商之間一般會簽訂一份“合作協(xié)議”,該協(xié)議為框架性的合作協(xié)議,其中約定了經銷商為客戶(工程機械購買方)承擔連帶保證擔保責任的條款。然后再具體的實務操作中,銀行每與貸款人(工程機械設備購買方)簽訂一份《借款協(xié)議》,都會要求經銷商作為擔保人會簽,這是一種銀行業(yè)務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在貸款人逾期的情況下,如果銀行提起訴訟或仲裁申請,都會要求經銷商作為被告承擔擔保責任。對這類糾紛案件中,銀行、貸款人和經銷商之間法律關系是清楚的,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糾紛當事人地位也很好確定,少有爭議。
融資租賃情形下,融資租賃公司和經銷商之間也會簽訂一份“合作協(xié)議”,該協(xié)議為框架性的合作協(xié)議,其中約定了經銷商為客戶(工程機械購買方,也即融資租賃關系建立以后的承租人)承擔連帶保證擔保責任的條款。但是在事務操作中,以后融資租賃公司在于承租人簽訂《融資租賃合同》時,很少有要求經銷商在作為保證人會簽的情形。并且,出于工程機械生產商(工廠)、融資租賃公司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或極為緊密的合作關系,作為工廠區(qū)域銷售代理商的經銷商與融資公司的合作關系也較為密切。三方之間對于從標的工程機械設備的最終用戶——承租人處收回資金有著共同的利益指向,在收款方面合作緊密。所以,在融資公司起訴承租人的案件中,一般沒有把經銷商一并起訴,要求其承擔擔保責任。反而,有時還會授權經銷商以融資公司的名義起訴承租人,待匯款后融資公司和經銷商之間再進行內部結算。甚至在經銷商已經承擔了擔保代償責任的情況下,如果經銷商認為以融資公司的名義要求承租人承擔租金更為便捷的情況下,也會如是操作。比如,如果承租人提出質量異議抗辯,經銷商一般就不會選擇擔保追償,而是隱藏已經擔保代償?shù)氖聦?,由經銷商授權以其名義要求承租人償還租金,然后雙方再另行結算就是比較典型的做法。
然而,上述交易習慣的形成是在工程機械市場穩(wěn)定增長,工廠、融資租賃公司和經銷商的市場回報穩(wěn)定,三方合作緊密的情況下形成的,缺乏穩(wěn)定的制約機制。一旦合作關系出現(xiàn)裂痕,這種交易習慣就會變得很不穩(wěn)定。當前,在工程機械交易市場持續(xù)低迷的影響下,開始出現(xiàn)了大量的融資租賃公司要求經銷商承擔擔保責任糾紛案件。通常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往往會依據“框架合作協(xié)議”中的擔保條款要求經銷商承擔責任。在這種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實現(xiàn)經銷商擔保債權的特殊性就顯現(xiàn)了。
因為在經銷商與融資公司簽訂“框架合作協(xié)議”時,融資租賃公司與承租人之間的融資租賃關系尚未建立,擔保針對的債權尚未確定,而在,融資租賃公司實現(xiàn)經銷商擔保債權的糾紛案件中,就面臨著一個關鍵的問題:承租人在這類糾紛中法律地位如何確定?一方面,承租人不是“框架合作協(xié)議”的當事人,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合同的相對在經銷商和融資公司之間確定了擔保債權關系的話,勢必又會影響到承租人的利益,比如經銷商一旦向承租人進行擔保追償,承租人的抗辯權與已經生效的融資租賃公司實現(xiàn)經銷商擔保債權案件的法律文書確定的事實發(fā)生的沖突怎么辦的問題,這就給案件的處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 承租人在融資租賃公司對經銷商的擔保債權糾紛案件中法律地位及其處理
從保證關系成立的要素來看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有明確的保證意思。即保證人必須明確表達對某一債權債務愿意以自己的財產擔保債務履行的意思表示;二是被擔保主債權已經確定或可以確定。即保證合同的標的應當是特定化的、數(shù)額可以確定的、已經成立并合法有效的債權。這兩個方面要素,是評判經銷商對經銷商擔保債權的基本出發(fā)點。因此,在經銷商不認可條款效力的情形下,因為在簽訂“框架合作協(xié)議”是融資租賃債權尚未特定化,所以一般應當認定擔保條款無效。但是,如果經銷商在《融資租賃合同》中作為保證人會簽、在特定的融資租賃交易關系確定(即融資公司與承租人簽訂《融資租賃合同》)后以其他方式確認過擔保責任,或者經銷商自認擔保責任成立的情況下,則經銷商保證擔保責任成立。此種情形下,雙方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具體的債權債務履行,債權債務金額的計算方面。其中,核心的問題是承租人在融資租賃公司與經銷商的擔保責任承擔爭議案件中的地位問題。按照法律規(guī)定,擔保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債務人進行追償。也就是說,經銷商向融資公司承擔擔保責任后,依法可以向承租人追償,所以承租人作為法律義務的最終承擔者,應當是必要的案件當事人。但是具體還要根據不同情況作細分處理:
其一,如果融資公司的融資債權已經由訴訟或仲裁等法律程序確定,則應當通知承租人參加案件處理,承租人僅得就義務是否履行進行抗辯,查明融資債權數(shù)額后即可裁判。
其二,如果未經前述程序確認融資債權,則承租人享有全面的抗辯權利,因為融資租賃債權為主債權、經銷商擔保債權為從債權,所以承租人可以享有包括爭議解決方式、案件管轄,以及債權債務是否成立及其履行情況的全面的抗辯權。如果承租人提出不愿意參加案件處理的,應當中止程序,待融資公司與承租人的融資租賃債權確定后再行處理。也就是說,融資租賃債權確定,是確定經銷商擔保債權的前置程序,當然如果融資租賃公司愿意,作為從債權的擔保債權,也可以選擇并入融資租賃債權糾紛案件中一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