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英
(廣西桂林圖書館 廣西桂林 541002)
民間古籍修復及其反思
——以《龔氏族譜》修復為例
秦翠英
(廣西桂林圖書館 廣西桂林 541002)
以修復民間私藏古籍《龔氏族譜》為中心,特別是以破損情況較有綜合代表性的第三十葉修復的具體操作步驟及手法進行如實記錄,兼及修復心得,進而對此次古籍修復實踐進行反思,指出圖書館為民間提供古籍修復以及保管服務的可能性。
民間私藏; 龔氏族譜; 古籍修復
《龔氏族譜》是一部民間私藏古籍,由于此書屬私人藏書,因年代久遠,歷經磨難,加之保存不當?shù)戎T多因素,致使書品書況損壞、缺失、蟲蛀、霉爛等病癥極其嚴重,已經無法查證其具體年代,只能根據(jù)殘存內容、版刻風格等,如所載族人生卒、個別字體不正及墨色濃淡不勻等,判定為民國之前的活字本古籍。整本書芯紙質為皮紙,顏色土黃,版式寬大,字跡端莊,行款疏朗,依然彰顯出書品的簡單大氣,反映編纂刻印者對家譜的深厚感情,具有一定的版本價值。
族譜,也稱家譜、宗譜、家乘等,是記錄同宗共祖的血親集團世系及人物事跡的檔案,是家族的社會地位及歷史變遷的記錄和憑證,是研究社會結構、宗法制度、人口學、家族史及歷史人物、文藝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重要資料[1],更是海內外鄉(xiāng)親、族親之間尋根認族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族譜具有深厚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社會現(xiàn)實價值,修復保存好族譜具有重要意義,特別對于民間族譜擁有者來說,更是對其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增強家族和民族凝聚力的一種很好的感情慰藉。特別近幾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續(xù)修族譜之風也隨之興盛,對族譜的修復保護也隨之重視。因此,當古籍收藏者以尋根留本、尊祖敬宗的目的,把家族的《龔氏族譜》帶到筆者所在的廣西桂林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古籍修復室,滿懷希望能夠盡量恢復祖先遺物,延續(xù)和睦宗族的民族精神傳承,得到本館領導的高度重視,修復小組便在修復組長的組織下立即對其開展檢測和研討修復方案,對其進行搶救性修復。
根據(jù)我館現(xiàn)有修復條件,修復小組對《龔氏族譜》進行科學檢測,鑒定出具體破損情況如下:一是粘連成團,有較深的折痕,被水浸泡過,難以展平;二是污濁物不少,每張書葉都有明顯的塵土附在其上,書腦上因使用過騎馬釘而留有銹跡;三是蟲蛀嚴重,密密麻麻的小蟲眼看起來跟篩子眼似的,還殘留有蟲屎并伴有蟲霉;四是絮化糟朽嚴重,局部纖維松散,致使有的字跡已變形;五是書葉強度極弱,整體嚴重老化酸化,局部焦脆,且已無封面和護葉,大面積缺損,書口完全斷裂,版心部分的信息基本沒有,天頭地腳殘缺嚴重(詳見圖1)。總之,它集多種破損情況于一體,亟待修復。
圖1 《龔氏族譜》破損原貌
針對書葉的破損情況,為增加書葉的強度和保持其完整,廣西桂林圖書館修復小組的修復人員經過共同研討后,根據(jù)現(xiàn)有設備條件,決定采用冰凍殺菌除蟲、揭葉、去污、托裱、挖、補等基本技法對其進行修復。
修復前先準備好以下工具和材料:漿糊碗、漿糊、毛筆、小排筆、棕刷、竹啟子、噴壺、鑷子、針錐、塑料膜、LED修復板、毛巾、吸水紙及與書葉質地、厚薄、顏色相近的一號竹皮紙等。
5.1 針對書葉上蟲害霉菌的處理
將書用報紙包好放到冰柜進行冷凍,溫度設置為零下二十度,時間為五天,這樣可以很好的達到殺菌除蟲的效果,并且對書籍無任何傷害。
5.2 針對全書無葉碼無版框情況的處理
小心翼翼將書葉一張張按順序取下,每取一張書葉就用廢紙包好并標好葉碼,修復好一張書葉后就在該書葉的右下角標記好該葉碼,方便修復好后可以按此葉碼進行排序裝訂,并進行單葉拍照,以便修復后對照。因全書書口完全斷裂,無法確定書葉版框,因此,為了確定書葉版框尺寸,當整本書依次將書葉取出后,便可以從書中取一張相對完整些的書葉,量出半葉版框尺寸為27.6厘米×18.8厘米,并以該尺寸作為整本書書葉的版框標準。
5.3 以第三十葉為例的書葉修復具體操作
第一步,針對粘連成團、有折痕的破損情況,采取揭開展平的修復技法。首先,需要先把粘連成團的地方揭開,即從粘連成團的地方找到紙張邊緣,配合使用鑷子和針錐,通過極其輕柔細致的手法,耐心的輕輕的一點點將其撥開,把一個個字慢慢的露出來,再仔細對好行款讓其正確歸位。繼續(xù)按此法將每處粘連成團的地方展開后,再用竹啟子插入兩個半葉的空隙,將其順著紙張簾紋的方向慢慢的將兩個半葉揭開[2]。揭開以后,考慮到書葉絮化嚴重,遇水容易卷成團、成渣從而更加難以展平的情況,故而借助一張吸水紙來將其展平。先取一張比書葉大的吸水紙,并在其上噴少量水后放在LED修復板上刷平,接著小心翼翼地把書葉放到吸水紙上,再用噴水壺將水霧從高處自然噴落下來,這樣既可以潤濕書葉讓其纖維自然舒展,還可以使書葉粘附在吸水紙上不易移位,有利于書葉的展平;對于較深的皺痕,用手指腹部輕輕按壓在吸水紙上,使其展得更平整;對于斷裂或者字跡變形的地方,按字的筆畫或者斷口痕跡拼接好,使其渾然一體。值得一提的是,在吸水紙上展平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通過對吸水紙的旋轉實現(xiàn)對書葉進行不同角度的修復,可避免因不小心觸碰到已經展平拼接好的地方。運用此法,直至把整張書葉展平。(修復前、后的書葉見圖2、圖3)
圖2 第三十葉正反面的原貌
第二步,針對污物、蟲屎及鐵銹的情況進行清洗去污去銹。先取一塊塑料膜,在其上畫出兩條相距37.6厘米(即兩個半葉的寬度之和)的平行豎線,然后在LED修復板上噴水,將塑料膜畫線的一面朝下放在其上,用棕刷刷平,接著將展平的書葉字面朝下,并且讓書葉上的左右欄線分別對準塑料膜上的豎線放好,再耐心細致地根據(jù)字跡筆畫來擺正字跡,理直欄線,對好書口。書葉擺放好后,用噴水壺不斷的將水霧從高處噴落下來,以避免對近噴水造成書葉移位,直到浸透整個書葉并固定好在塑料膜上,再用毛筆蘸清水,利用水的浮力輕輕推平折痕之處,利用毛筆尖小心翼翼地輕慢地刷去書葉上的塵土和蟲屎,并從書葉上刷出很多黃泥水。再通過用不易粘書葉的濕毛巾把黃水吸走,達到對書葉的清潔去污除酸效果。接著用毛筆將書葉與塑料膜之間的氣泡趕走,使二者完全貼合。最后用鑷子將有鐵銹的地方挖干凈,避免殘留鐵銹以后繼續(xù)成長擴大,造成對書籍的進一步破損,同時將書葉上殘留的雜質剔除干凈(見圖4),以避免雜質硌傷書葉。
圖4 將書葉反面放在塑料膜上清洗后的樣貌
第三步,針對書葉老化、絮化、蟲蛀、破損、糟朽嚴重等情況,采取先托裱后挖補的技法進行修復。在其背面托裱兩整張質地、厚薄、顏色相近的一號竹皮紙進行加固補全,然后挖掉第二層書芯部分的補紙,之后再補書芯破損部位,從而可以使每張書葉都是兩層的一致厚度,這樣整本書裝訂出來的效果才會平整(見圖5)。首先,調好適合紙張厚薄的稀漿糊水,用小排筆蘸上漿糊水,均勻地刷到書葉上,同時避免出現(xiàn)堆漿和漏漿造成書葉與補紙之間的空殼和起疙瘩的情況。為了防止書葉移位,刷漿時要注意力度輕勻。其次,取一張事先裁好的比書葉版框四周各大出5-6厘米,且其橫豎簾紋和正反與書葉一致的一號竹皮紙,將其四周與書葉對比好后,先將補紙右邊放下粘住,再將其兩翼慢慢放平后,用棕刷刷平,使其粘附在書葉上。接著放一張吸水紙在其上,用棕刷來回刷,既可以吸去多余的水分,還可以使書葉與補紙之間粘貼更加牢固。再次,在托好的第一層補紙書芯以外的位置刷勻漿糊,覆上第二張同樣紋路和尺寸一樣的補紙,并用棕刷刷實刷平。最后,進行挖補,即先把第二層補紙按照書芯的形狀和面積挖下,挖時用竹啟子按住書芯邊緣一點點慢慢挖,挖好后用毛筆將補紙挖口纖維刷順貼;接著用挖下來的補紙片對好書葉紋路,對蟲洞缺損的地方按破損形狀大小進行一一修補[3]。無論是挖還是補,都要盡量使補紙與書葉紙形成一個平接不重疊的狀態(tài),這樣修補出來的書葉才會平整,反之,易凹凸不平。
圖5 托了兩張一號竹皮紙后的樣貌
第四步,正面清洗調正。因書葉過于糟朽,濕揭難以揭下,故而待書葉完全干透后,再將其從塑料膜上揭下來,并從正面進一步清理書葉上殘留的污物,用毛筆蘸清水,把留在書葉上的漿糊痕跡清洗掉。然后認真檢查書葉字跡和欄線是否有移位變形,有則對其進行調正。
第五步,噴水倒平。剛修復完的書葉是凹凸不平的,要對書葉進行整平,即對修補完的書葉用噴壺均勻地噴上細小水花使其濕潤,然后上下都放上壓書板并鋪上吸水紙,再把壓書石放在壓書板上壓平。
經過以上修復操作之后,修復工作基本完成,從書葉修復后的狀況看,書葉整體平整、潔凈、無死折、無漿糊和水漬痕跡,書芯字正欄直,不壓字(詳見圖6)。
圖6 書葉修復后的樣貌
每次在古籍修復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們都告訴我們:古籍修復要養(yǎng)成片紙只字不能丟失的良好習慣。因此,在修復此書期間,有不少散落的殘片,因沒有確鑿證據(jù)和把握無法將其正確歸位的,都用空紙盒放在一起,待全書都修復完成后,把這些字片整齊地粘貼在空白補紙上,放到書芯最后面,以方便后人有更好的方法查正、更先進的技術時再進行修補。
將所有書葉修復好后,對其進行折葉、齊欄、裁剪、壓實、加護葉、打眼、上紙捻、上書皮、訂線,裝訂成冊。
第一步,折葉。折葉前,先將所有書葉修復好的書葉按先后順序整理好,有字的一面朝下,第一葉放在最下面。折書葉時,因為此書版心部位已完全破損,所以對折時以對準書葉左右兩邊的欄線為準進行折葉,再壓實折縫。
第二步,齊欄。因此書大部分書葉都沒有地腳欄線,所以按書葉天頭欄線進行對齊。
第三步,裁剪。因書葉邊緣破損嚴重,不能簡單的依書葉邊緣進行裁剪,需要把一張張書葉進行對比,從中找出天頭、地腳及書腦都較完整的書葉,然后按最大尺寸進行裁剪,這樣才不至于裁到書芯。
第四步,壓實。因此書的紙張強度基本沒有了,所以不能進行錘平,只能用壓書機壓一段時間,使其達到平整。
第五步,加護葉。用兩張與書芯同樣大小的一號竹皮紙進行托裱壓平的紙張做為其護葉,按前三后二的比例加到書芯前后并撴齊。
第六步,裝訂成冊。最后,對書芯進行打眼、上紙捻、上書皮、訂線,裝訂成冊,圓滿完成對全書的修復裝訂(見圖7)。
圖7 全書裝訂好后的樣貌
在修復完這樣一張書葉后,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面對多種嚴重破損狀況于一體的書葉時,需要一種全神貫注的忘我精神,把自己的精力完全的投進去,全身心去進行修復,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有時遇到粘連嚴重的地方,需要小心翼翼地耐心再耐心地花上很長時間才能展開一點點,然后一個個字跡才慢慢的露出來,對于斷裂和變形的字跡,需要細致對照字跡筆畫進行拼接,當整張書葉在你手中慢慢復活的時候,激動和喜悅的心情由然而生。最重要的是,要在遵守古籍修復原則的前提下,不僅要用古籍修復的技能按步驟認真、細致、耐心、嚴格操作,而且要根據(jù)古籍破損情況來采取靈活甚至創(chuàng)新的技術手法,力爭最大限度還原古籍原貌,為古籍延年益壽付出自己力所能及努力,并且要時刻保持心誠、手穩(wěn)、戒躁、有愛??傊?,要心中明白古籍是有靈魂的,是主人念念不忘的珍寶,才能做到發(fā)揮平日訓練技能,真正做到與古籍交融,才能重現(xiàn)古籍的昔日血氣神韻。
完成了對古籍的修復工作并不是萬事大吉,古籍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為了使之代代相傳下去,不至于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損壞散佚,還要考慮如何保護和保存的問題。筆者從接觸到的一些民間古籍時發(fā)現(xiàn),這些古籍收藏愛好者雖然很愛書,特別是這幾年隨著國家對古籍保護的高度重視,古籍收藏者對古籍的保護意識也隨著提高,但因缺乏正確的書籍保護常識,反而在無意間造成了對書籍的進一步傷害,同時也給修復工作加大了難度。筆者總結了民間收藏者的一些不規(guī)范的修補古籍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最常見的用透明膠、不干膠、膠帶直接粘補撕裂處的書葉,殊不知除了這些主要有化學材料制成的物品本身會對古籍造成不同程度二次傷害,而且再次修復時要去除膠帶既困難,也容易損傷古籍;二是對書籍缺損的地方,隨意用不同質地的紙張進行膠粘或墊補,造成書葉粘連厚薄不一,也給修復帶來難度;三是對于斷線的古籍書,隨意用訂書釘、鐵絲、不同質地的線進行加固裝訂,既不美觀又損傷書籍;四是隨意用不同紙張或者塑料膜來更換古籍書皮,這樣不僅損壞原書皮,還會丟失原書皮的信息資料,比如書簽、印章等。
因此,圖書館應向民間古籍收藏愛好者講授保存古籍所需要的設備、環(huán)境、科學措施等方面的知識,以增強民間古籍愛好者對古籍保護方面的認識。如果他們不具備這些保存古籍的條件,圖書館可依托配有先進的恒溫恒濕設備及古籍修復保護專業(yè)人才等優(yōu)勢,為古籍收藏愛好者提供古籍修復及保存服務,如圖書館可與古籍所有者商議,為其保管期間,古籍所有權仍屬個人,圖書館有權利對其古籍進行整理研究及數(shù)字化加工與利用,同時也將做好的古籍數(shù)字資源提供一份給古籍所有者。這樣既可以很好的保存古籍,還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古籍的價值,為更多的人所用。重慶圖書館2008年就開始有類似的古籍保存業(yè)務[4]。如果古籍收藏者愿意自己保存古籍,就建議一些個人力所能及的保存措施,如盡量保存在溫度變化比較小的范圍之內,用干燥劑來除濕,用靈香草之類的物品來驅蟲,用宣紙進行外包裝,破損后一定請專業(yè)人員修復,等等。
以上是本人初次修復此類破損古籍實際工作過程的一個梳理記錄、心得體會和反思,希望能與古籍修復的同行們一起分享,如有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以共同改進和提高古籍修復的技藝,更好的為古籍修復保護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讓更多的古籍能夠重生,回到我們的生活中,供人們閱讀開發(fā)利用,更好的服務我們的生活。
[1]金琪.興贛塘石大部謝氏重修族譜[J].蘭臺世界,2013,(1)(中旬):156-157.
[2]杜偉生.中國古籍修復與裝裱技術圖解[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79-98.
[3]朱賽虹.古籍修復技藝[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94-107.
[4]朱靜.舊書古籍保存之道[N]. 重慶日報,2013-03-01(11).
Brief Description and Reflection on Restoration of Folk Ancient Books——Taking the Restoration ofGenealogyofGongClanas an Example
Qin Cui-ying
Taking the restoration of the folk private collectionGenealogyofGongClan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attainment experience of the restoration. The detailed operation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of the page 30 with its damaged condition of comprehensive representativeness were faithfully recorded. In this way, the author reflected on the restoration practice of ancient books and pointed out the possibility of libraries to provide restoration and keeping service of ancient books for folks.
Folk Private Collection;GenealogyofGongClan; Restoration of Ancient Books
G255
A
10.13897/j.cnki.hbkjty.2017.0081
秦翠英(1983-),女,廣西桂林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古籍修復與保護。
2017-03-19 責任編輯:張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