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 王亞平
摘 要: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對現(xiàn)代教育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將多媒體運用于大學物理教學中能將抽象、枯燥的教學知識形象化、生動化,也便于大學生理解。該文首先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優(yōu)勢,再結合多年的大學物理教學實踐分析當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多媒體教學缺乏靈活性,削弱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學效率有限等問題。然后提出了多媒體教學的改進策略,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確定教師的主導地位,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物理 多媒體教學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6(a)-0242-02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大學物理教學中會經(jīng)常碰到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模型以及物理過程,雖然教師想了很多辦法來講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多媒體技術是運用計算機與網(wǎng)絡技術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集成在一起的技術。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物理教學中能將抽象、晦澀的物理概念、物理現(xiàn)象、物理過程形象化、具體化[1]。這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幫助他們更好理解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 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與傳統(tǒng)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更具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圖文并茂,直觀易懂。多媒體技術可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些難以描述與直觀表達的概念或物理過程采用動畫、視頻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這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增強直觀效果。比如,對于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實驗現(xiàn)象可利用多媒體進行動態(tài)模擬,形象地表現(xiàn)出這些物理現(xiàn)象。二是多媒體教學運用生動形象的畫面與視頻,配合動聽的背景音樂,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三是多媒體教案蘊含著大量的信息,可明顯提高教學效率。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省去了書寫板書與繪圖的時間,給教師留下了更多的講解時間,課堂信息傳遞量明顯增多[2]。教師也有時間介紹一些物理學中的重要物理思想與科研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2 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盡管多媒體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教學具有優(yōu)勢,但也并非像人們預期認為的那樣有效。在教學質量評比中,多媒體教學不敵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也是經(jīng)常碰到的。究其原因除了多媒體教學經(jīng)驗欠缺外,這種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
2.1 教學手段缺乏靈活性
雖然多媒體有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但教學靈活性卻明顯不如傳統(tǒng)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一般是邊寫邊講,次要內容隨時擦掉,重要的公式、定理會寫在黑板上的一角并長時間保留。這種教學方式更加靈活方便。多媒體是播放準備好的課件,教師一般通過控制播放速度來調整教學節(jié)奏,其靈活性與同步性相對要差一些。此外,多媒體教學只能逐頁顯示,新的一頁出現(xiàn)后,舊的一頁則翻過,消失,不利于記憶。
2.2 削弱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受到課件的束縛,影響自身教學的臨場發(fā)揮。同時,教師還易陷入兩難的選擇:若課件設計得過于簡單,不易講清楚,還需利用粉筆、黑板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補充。若課件設計得過于詳細,教師只能照著講,給學生留下照本宣科的印象。此外,由于多媒體聲像效果俱佳,教師的講解極易被忽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2.3 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有限的
從理論上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雖能極大提高教學效率,但實際上還需受到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制約。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在短時間內將課上完,但是教學不是講完就行。學生是否能在短時間內理解這些概念與物理過程才是關鍵。雖然教學進度加快,但學生思維常常跟不上,課堂上極少有時間思考。通常學生還需在課后通過查閱資料,做習題來消化鞏固知識。特別是物理實驗教學還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自主觀察才能獲得更直觀的真實感受[3]。因此,筆者認為多媒體對物理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有限的。
3 大學物理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建議
3.1 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
根據(jù)教育生理學理論來看,教學中若長期采用一種傳播方式,哪怕是多么先進的傳播媒介也會引起生理疲勞。對傳統(tǒng)媒介來說是這樣的,多媒體教學也不例外。因此,筆者認為將兩種教學手段交替使用,效果更好。若教學中涉及到很多圖像時可選擇多媒體教學,效果更好。若在講解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等內容時,推導過程可采用傳統(tǒng)的粉筆加黑板,便于學生理解。例題的題目可在屏幕上顯示,講解過程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輔助黑板推導。比如,在講解“畢-薩定律及其應用”內容時,先介紹了“畢-薩”定律求載流直導線的磁場和圓形電流在軸線上的磁場。隨后提出下列問題:若將直導線與圓形線圈組合起來,能不能知道空間中某些點的磁感應強度?然后在屏幕上顯示出直導線與圓形線圈組合的圖形,讓學生動手計算。最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講解解答過程。
3.2 確定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學過程是師生間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對知識的傳授,還有師生間情感的交流。盡管多媒體技術極大豐富了教學手段,但教學效果的好壞仍主要取決于教師個人的教學組織能力與教學技巧。教師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手勢引導、講解語氣等構成了豐富的教學信息。正是這些教學信息對學生產(chǎn)生了有效的引導與暗示作用。這是任何先進的教學手段都無法取代的。不管是多么先進的教學設備與教學手段都只能對教學活動產(chǎn)生輔助作用,因此,必須確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物理教師必須面向學生,注意控制學生的注意力,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處理好個人的主導性與多媒體輔助性的關系,加強教學互動,克服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3.3 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為多媒體教學的開展做好保障
課件制作屬于多媒體教學中的關鍵舉措,可組織物理任課教師共同開發(fā)設計更具實用性與引導性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對于實驗操作流程可采用動畫與視頻等方式展示,注意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畫面清晰。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應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加入一些參考信息,如著名物理學家簡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及其獲獎成就介紹等。這就要求廣大物理教師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多媒體軟件制作的方法。同時,多渠道搜集教學資料,將其應用到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在制作教學課件時教師應將重點內容放在幻燈片最醒目的位置,并采用鮮明的色彩加以襯托[4]。將知識難點分解為幾個層次,并借助具體事例或動畫圖片加以解釋。文本編排應借鑒多部不同教材中的精華,采用方便、簡潔的組合編排方式,字體大小合適,分布合理,文字色彩要滿足生理學視覺衛(wèi)生原則,圖片安排在合適的位置。
4 結語
總之,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大學物理教學是對物理教學手段的一種改革與創(chuàng)新。物理教師應結合當前多媒體教學實際,正確處理好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關系,充分發(fā)揮二者的教學長處。同時,還應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課堂內外的關系,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促使大學物理教學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程建生,陳義成,吳洪莉.多媒體技術在大學物理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高等函授學報,2005,18(1):36-38.
[2] 王兵.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教學園地,2009,19(7):167-168.
[3] 潘光義.多媒體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6(7):218-219.
[4] 章湘平,李玉珍.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9(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