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平
白馬關,長驅萬里獨徘徊
□李貴平
四川羅江縣自古為出川入蜀的交通要道,史稱為“三國險阻之區(qū),實兩川咽喉之地”,這里三國遺蹤眾多,古戰(zhàn)場迂回曲折。其中的白馬關是四川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跡。劉備當年修建的龐統祠墓,就坐落在羅江縣白馬雄關之巔。
龐統,湖北襄樊人,劉備手下軍師,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公元214年,龐統隨劉備入川,率兵攻打雒城(今四川廣漢)時,被流矢擊中陣亡,時年36歲。《三國演義》里說,龐統當時是騎了劉備的白馬,在落鳳坡中了蜀將張任的埋伏而被射死的。龐統死后,劉備為他在四川羅江縣修建了專祠。
近日,我們驅車來到距德陽16公里的羅江縣龐統墓探訪。
龐統祠墓,掩映在白馬關森森翠柏中,古木參天,郁郁蔥蔥,如一塊鑲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其間游人往來,憑吊這位古代軍事英才。
整個祠墓的布局命名,完全依據《三國演義》中“龐統身死落鳳坡”的故事而建。祠墓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墻、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
祠內存有龐統及諸葛亮塑像,以及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文物史料。龐統塑像,也是照小說“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的樣子描繪的。
龐統祠墓四旁,古柏挺拔,花草掩映,依稀可見車轍深邃、長滿苔蘚的古驛道,有諸葛亮長子諸葛瞻與魏軍鄧艾浴血奮戰(zhàn)盡忠的將臺,青磚城墻,奇石溝壑,溶洞山泉,堪稱蜀漢遺跡之一絕。
羅江縣志記載,龐統祠中的龐統墓其實并非龐統的長眠之地,其真墓在不遠處的落鳳坡旁。
落鳳坡位于龐統祠旁約兩公里處,如今是新恢復的古驛道終端,此地風景優(yōu)美,山色蔥蘢。在落鳳坡,現在仍能看三國獨角車行過時車輪壓出的痕跡,車痕綿長,足足有四公里。不過現在的游人參觀完龐統祠墓后,很少再去落鳳坡了。
羅貫中筆下,龐統出場后是個其貌不揚、落魄江湖的人。他初見劉備,故意不交出魯肅和諸葛亮的薦舉信,以致劉備看走了眼,誤任他為湖南耒陽縣令。龐統到任時是個宅男,“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劉備派張飛去荊南諸縣巡視。張飛見龐統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吼道:“喂,你這哪像個縣領導的樣子?”龐統笑說:“百里小縣,些許公事,哥我hold得住?!彼斨鴱堬w的面三下五除二,處理完積壓的公文。張飛頓時石化,回去匯報說龐統這人太牛了。于是劉備拜龐統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謀方略。
赤壁之戰(zhàn)中,龐統過人的才智和膽識更顯無遺,比如他巧獻的連環(huán)計,就讓曹操水軍吃了大虧。
龐統一生最突出的功績,是協助劉備奪取益州?!度龂尽份d,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采納孔明、龐統的計策,引兵入川。軍師龐統從荊州入蜀,沿長江上溯至巴郡(重慶),北上走嘉陵江,轉涪江輕取涪城(今四川綿陽),這是龐統的第一大功。以后,一路攻無不克。追張任至落鳳坡時,龐統死于亂箭之下。后人嘆道:“三國紛紛多俊英,堪憐龐統善談兵。誰知落鳳坡前喪,獨顯南陽一孔明?!薄邦A計三分平刻削,長驅萬里獨徘徊。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
劉備在龐統死后,極為痛惜,追賜他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并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后升任諫議大夫。龐統的兒子龐宏,因輕傲尚書令陳袛為其所排抑,官階只至涪陵太守。龐統之弟龐林,以荊州治中從事的身份參加了彝陵之戰(zhàn),兵敗后隨黃權入魏,封列侯,官至鉅鹿太守。
龐統多出奇計,為一代英才。龐統年輕時,為人樸鈍,無人賞識。只有叔父龐德公十分看重他,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素有識人之名,龐統前往拜訪。交談后,司馬徽對龐統十分欣賞,稱他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從此,龐統的名聲漸漸顯赫。龐德公將他與諸葛亮、司馬徽并提,說孔明是臥龍,龐統是鳳雛,司馬徽是水鏡。
宋代詩人陸游當年路過龐統祠墓時還詠詩一首:“士元死千載,凄惻過遺祠。海內常難合,天心豈易知。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蒼蘚無情極,秋來滿斷碑?!?/p>
蒼茫天宇下,山嶺逶迤,龐統祠所在的白馬雄關傲視群峰。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外軍入蜀的重要關口,劉備入蜀,諸葛亮北伐,魏國滅蜀,均是通過此關進出。龐統戰(zhàn)死落鳳坡后,此地更是名聲大震。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權,他在綿遠河畔建立白馬關隘,并借用歷史上漢高帝騎白馬路過此地龐統和劉備曾在山下互換坐騎這兩段歷史,正式將此關定名為白馬關,門樓“白馬關”三字,則是大文豪蘇軾的墨寶。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