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紅
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在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中的應用
陸 紅
目的 探討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在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84例,根據(jù)患者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應用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比較兩組壓瘡轉歸情況、壓瘡相關知識評分及患者對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壓瘡相關知識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可提高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壓瘡管理能力,促進壓瘡病情轉歸,提高患者對護理質(zhì)量的滿意度。
壓力性潰瘍; 護理管理模式
pressure ulcer;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huán)障礙及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所致的皮膚潰瘍及壞死[1]。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由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加之患者營養(yǎng)功能及免疫功能較差,皮損難以愈合,因此患者容易并發(fā)壓瘡[2]。壓瘡不僅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而且影響患者病情轉歸及生活質(zhì)量,嚴重者可導致死亡[3]。積極預防及治療壓瘡對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4],團隊合作在預防和控制壓瘡發(fā)生及提高壓瘡管理效果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組建壓瘡護理管理團隊為患者提供全面、科學及規(guī)范化的護理,從而改善患者病情。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42例,應用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患者壓瘡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滿意度。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84例。納入標準:(1)均為院內(nèi)獲得性壓瘡Ι~Ⅱ期;(2)Waterlow壓瘡評估量表評分>20分;(3)患者無精神障礙、神志不清;(4)均自愿參與調(diào)查研究。排除各類皮膚疾病、灼傷患者。根據(jù)患者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32~74歲,平均(52.5±3.2)歲。壓瘡面積8~15cm2,平均(9.8±2.2)cm2。壓瘡部位:骶尾部 12例,臀部 10例,髖部 10例,膝部 5例,足跟部5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30~72歲,平均(52.8±3.5)歲。壓瘡面積8~14cm2,平均(10.2±2.4)cm2。壓瘡部位:骶尾部 10例,臀部 12例,髖部 10例,膝部 6例,足跟部 4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應用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
1.2.1 建立壓瘡護理指導團隊 團隊由3名具備大專以上學歷,且工作經(jīng)驗大于5年的護理人員組成,其中組長1名,組員2名。組長負責對患者壓瘡發(fā)生風險進行評估及制定預防控制措施,組員負責落實壓瘡預防措施。另外,設立壓瘡護理核心指導團隊,成員由2名主管護士組成,負責對科室高危壓瘡患者進行指導及督查,向患者發(fā)放《外科手術術后壓瘡防治指南》,指南圖文并茂,以供患者自行閱讀。每周為患者播放一次壓瘡發(fā)生及防治相關視頻,提高患者壓瘡知識水平。
1.2.2 建立壓瘡護理管理指導團隊 團隊成員包括總護士長1名、病區(qū)護士長1名、壓瘡專科護士2名??傋o士長每天負責對新上報的壓瘡患者進行評估,并分析患者壓瘡發(fā)生原因,制定相關預防控制措施。每2周對科室高危壓瘡患者進行跟蹤評估,定期檢查及監(jiān)督高危壓瘡患者護理情況,對存在問題進行持續(xù)改進。科室護士長定期對壓瘡護理團隊成員進行培訓,提高團隊壓瘡理論知識及護理技能,并通過小組案例分析會、??谱o士培訓、標準流程研討會等提高團隊整體素質(zhì)。壓瘡??谱o士負責上報壓瘡高危患者具體情況、預防措施,定期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及反饋,并對改進效果實施標準化分析。
1.2.3 建立壓瘡風險信息化管理團隊 由信息工程師、護士長、骨干護士及護理部共同組成智能化高危護理風險管理系統(tǒng),系統(tǒng)具備壓瘡評估、風險提醒、信息呈報及技術指導等功能。通過建立壓瘡管理信息化流程,不斷完善系統(tǒng)功能,從而實現(xiàn)壓瘡全程動態(tài)管理及自動化統(tǒng)計,為壓瘡質(zhì)量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動態(tài)監(jiān)測模式。1.2.4 建立多學科技術指導團隊 由主治醫(yī)師、??谱o士、營養(yǎng)師、康復治療師共同組成多學科技術指導團隊。主治醫(yī)師負責對患者基本情況、病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與康復治療師共同制定壓瘡康復治療措施,同時制作康復治療手冊。??谱o士負責對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及營養(yǎng)狀況進行評價,并制定干預措施,減輕局部擠壓對皮膚的損傷??祻椭委煄熦撠煂颊邏函徲蠣顩r進行評估,并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及預后情況為患者制定個體化運動方案及體位干預方案。膳食營養(yǎng)師負責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膳食營養(yǎng)方案。
1.3 觀察指標
(1)預后情況:參考文獻[5]對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預后進行評價。顯效:潰瘍面愈合,瘡面清潔、光滑、無分泌物溢出,患處周圍出現(xiàn)新的肉芽組織;有效:潰瘍面積明顯縮小,創(chuàng)面分泌物減少,新的肉芽組織緩慢生長;無效:潰瘍面無明顯變化,瘡面有大量分泌物。(2)壓瘡相關知識評分:患者出院前應用自行設計的《壓瘡防治調(diào)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評價,問卷包括壓瘡病因、壓瘡預防、壓瘡評估及壓瘡治療等維度,每個維度包含10個條目,答對1分,答錯0分,總分為40分。該量表信度為0.86,Cronbach's a為0.75,其結構效度為0.81,提示該問卷有較高的可信度。(3)滿意度:兩組患者出院時發(fā)放本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問卷內(nèi)容包括溝通能力、壓瘡預防、壓瘡處理、服務態(tài)度、健康宣教、文書書寫6個維度,每個維度5個條目,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0分(不滿意)~4分(非常滿意),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滿意度越高。該量表信度為0.83,Cronbach's a為0.81,其結構效度為0.79,提示該問卷有較高的可信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預后情況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預后情況的比較 n(%)
2.2 兩組干預后壓瘡相關知識評分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干預后壓瘡相關知識評分的比較 (分
2.3 兩組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的比較 (分
護理質(zhì)量是指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技術及服務的效果,確保護理質(zhì)量是護理管理中的核心內(nèi)容。壓瘡護理是評價護理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在壓瘡預防及管理中護士起到重要的作用[6]。本研究為了更好地改善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預后,提高患者壓瘡管理能力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建立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加強對高危壓瘡患者護理管理及技術指導,使護理人員能第一時間獲取壓瘡患者相關信息,并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從而提高壓瘡患者護理效果,促進患者康復及病情轉歸。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應用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可有效促進壓瘡患者病情轉歸。在傳統(tǒng)護理管理中,由于護士專業(yè)知識缺乏及對壓瘡護理知識掌握缺乏,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通過實施壓瘡護理團隊管理,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共同組成壓瘡管理小組,小組成員通過理論知識及技能知識學習,并結合壓瘡特點,提高了護理人員壓瘡護理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從而提高了護理效果,促進患者病情轉歸及預后[7]。
研究表明[8]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將影響患者治療積極性及主動性,從而影響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壓瘡相關知識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提高患者壓瘡知識水平,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及配合度。其原因:可能由于團隊在對患者實施管理過程中,為患者發(fā)放了《外科手術術后壓瘡防治指南》,定期為患者播放壓瘡護理視頻,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了解。
患者滿意度是評價護理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患者滿意度越高提示護理服務開展效果越理想[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壓瘡護理團隊管理可提高護理質(zhì)量,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其原因:可能由于壓瘡管理團隊不僅加強了壓瘡患者管理力度,而且為患者提供了護理技術指導,一旦獲取壓瘡患者高危信息后立即對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壓瘡預防能力[10,11]。另外,通過建立壓瘡信息管理系統(tǒng),提高了護理人員壓瘡管理效率,使壓瘡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滿意度[12]。
綜上所述,壓瘡護理團隊管理模式可提高自理能力高度依賴患者壓瘡管理能力,促進壓瘡病情轉歸,提高患者對護理質(zhì)量的滿意度。
1 彭雅君,林博曉,何麗娟,等.集束化護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9):1808~1809.
2 馮珊,宋國菊.難免性壓瘡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5):418~420.
3 孟寶親,王曉燕,程永剛,等.壓瘡危險人群居家護理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0):1079~1081.
4 姚建琴,朱一軍,吳敏,等.集束化干預在腫瘤晚期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13):1213~1214.
5 段小芳,張霞,魏劍瓏,等.PDCA循環(huán)在基層醫(yī)院壓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江蘇醫(yī)藥,2015,41(21):2645~2646.
6 王秀麗,桑琳霞,魏忠梅,等.分級監(jiān)控管理預防神經(jīng)外科患者壓瘡的效果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6):649~651.
7 劉英,都燕平,徐少娜.一體化管理在高危壓瘡患者中的實施[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55~56.
8 鄒麗華,葉國玲,陳錚立,等.標準化防護流程在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0):741~743.
9 湯新輝,諶永毅,朱小妹,等.壓瘡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成效[J].護理學雜志,2015,30(24):65~66.
10 付曉,全麗芳,吳寶鳳.壓瘡質(zhì)控小組在預防壓瘡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20(1):97~98.
11 盧虹.PDCA 循環(huán)在壓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22):3432~3433.
12 王英,郝利,郭婧穎,等.集束化干預在神經(jīng)重癥病人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25):2624~2626.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4.025
226006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康復科 南通
陸紅,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R632.1;R473.6
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