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聯(lián)
【摘 要】責任感是為人之本,它是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等所承擔的責任,也是自我意志的體現(xiàn),是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等關系的最基本要求。多年的班主任經(jīng)驗告訴我,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有較強的責任感,那么這個集體一定是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反之,則會變成一盤散沙,班級凝聚力也無法形成。那么,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呢?
【關鍵詞】管理;責任感;評價
一、讓學生認識責任感
因為小學生對責任感的概念比較模糊,特別是低年段的學生,所有考慮他們的年齡特點,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可以準備一些鮮活的例子,比如動畫片、他們生活中鮮活的例子。讓他們從身邊和自己喜歡的資料中,感知責任感的重要性,從而認識責任感的存在。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班主任就可以直接告訴他們一些道理,還可以加一些實例。用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對于責任感有所認識。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舉例,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發(fā)言中,讓他們互相學習,認識責任感,感知責任感的重要性。
二、用“愛”的開啟學生責任感
“愛”是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孩子心中有愛,關心他人,善待他人,是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前提和基礎。要求孩子主動關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在班會中,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愛自己的談心活動,例如:讓學生閉上眼睛,完全放松下來,用語言引導他們和自己進行對話。學生做完后,覺得好像是一次不尋常的心靈路程。他們個個快樂起來了。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愛家鄉(xiāng)》《愛學?!贰稅鄹改浮返日魑谋荣惢顒?;還可以利用各種節(jié)日,如母親節(jié),為母親表示感激的活動。還可以組織開展“護蛋”活動,讓學生真正從心里萌生起對于自己、家人、他人、班級、社會、祖國等的“愛”。也可以組織社會向學生奉獻愛心活動,讓學生深感社會對他們的愛,從而用社會的愛來激發(fā)他們?yōu)樯鐣膼?。有了“愛”,自然就會對這些產(chǎn)生責任感。所有,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就必須對他們進行“愛”的教育,這是培養(yǎng)責任感的突破口。班主任還要用愛來推動愛,用愛來感化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愛,要做他們的榜樣。
三、用榜樣引領責任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越小,他的生活經(jīng)驗越有限,那么生活鮮明的形象對他的影響就越強烈”。所以,給學生樹立些榜樣是責任感培養(yǎng)重要的方法。在班級內,找?guī)讉€責任感強的典型事例,通過這些事例,對學生進行責任感的教育,讓他們通過觀察,模仿榜樣而感知責任感,并且可以建立責任感培養(yǎng)記錄登記冊,緊抓學生的責任落實,及時評價責任感教育效果。其外,我們班主任是很重要的榜樣,俗話說,身教重于言傳。因此,班主任必須以身作則,用自己高度的責任感去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行為對孩子責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對孩子采取民主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利于孩子形成責任心。嬌慣、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自私自利、為所欲為,孩子成年后就會缺乏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心。班主任可以對家長進行責任感教育,讓他們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提供平臺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
對于班主任來說,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行為情景。在班上,可以推行“班級自主管理”,例如:班上設了常務班長、值日班長(全班同學輪流任值日班長),還設了其他如學習委員等崗位,還可以通過包干制,把班級內的任務分成小塊,讓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采取自愿的情況下,讓學生選擇自己適合的工作。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就會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來,表現(xiàn)出負責的特點。對于學校布置的活動,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讓學生自愿選擇,承擔責任,讓他們自己為自己的后果負責。班主任還可以就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責任分工,讓學生對自己進行的學習或活動進行負責,提高自主性,發(fā)掘學生的潛能,自我實現(xiàn)。學生有了這些平臺,他們的干勁就會十足。如:有位學生他愿意負責承包擦黑板。同學們都答應了他的要求。于是,每節(jié)課下,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黑板擦得一塵不染。見他做事那么負責,班主任抓住時機表揚他,鼓勵他,他的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他對班級的責任感,也從這件事中得到了增強。所以,搭建平臺,是學生責任感培養(yǎng)重要的一個方面。
五、從小事做起形成責任感
強烈的責任感是在小的事情中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學生往往認為責任感在大事中有。所以,作為班主任就要告訴學生,責任感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在班主任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就得抓緊小事不放松。當學生知道了什么事責任感的基礎上,有提供了平臺后,班主任要善于從學生平常的學習、活動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如班級的圖書柜門子壞了,很多同學都視而不見,可有位同學修好了。班主任就抓住這一件小事,利用班會時間,表揚了這位同學有責任感,并把他的事例記入責任記載本里。又如,在班級每次打掃除,每次活動后,班主任總要找些責任心強的孩子表揚一番。久而久之,班級里關心集體,關心同學的人越來越多,班級凝聚力大大增強了。班主任還要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yǎng)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教育家長和孩子進行協(xié)商,對孩子解釋他們應該做某事的理由。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對孩子交代清楚,保證孩子能完全理解。耐心指導孩子做家務,以鼓勵、表揚、獎勵等方式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反饋。
六、多元評價強化責任感
學生責任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讓孩子信守諾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告誡孩子不要輕許諾言,一旦許諾,就必須遵守。積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公益勞動和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孩子對集體的責任心。做到及時反饋,經(jīng)常評估。班主任要對所帶班級制定了《責任感評價量表》,量表采用了多種方式的評價,有同伴評、小組長評、班長評、班主任評等,對學生每人承擔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以便讓學生及時了解情況,鞏固成績。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班主任必須要有高度責任心,要無限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要善于通過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責任感,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去展示自己,體驗責任感,在件件小事中實踐責任感,不斷強化學生的責任感,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成星.“五勤”班主任的基本模式.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
[2]徐恒.班主任工作應堅持“六到”.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
[3]黃向陽.學校春秋:一位小學教師的筆記[C].北京:《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第2輯,2002.
[4]劉慧.生命敘事的道德教育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