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丹+何蘭+姚瑩+李欣然+彭寶瑤
摘要:植物作為園林中唯一具有生命色彩的景觀要素,帶給人不同的感官感受,進而達到情感上的交流。本文針對寒地特殊的地域條件,淺析了寒地大學校園植物景觀的現(xiàn)狀,并從植物景觀營造情感的變化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寒地大學校園植物景觀情感化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以增強大學校園師生對校園環(huán)境的認知,創(chuàng)造一個情感豐富、人性化、舒適的大學校園環(huán)境。
關鍵詞:寒地;大學校園 ;植物景觀 ;情感化
項目基金:2015年吉林農業(yè)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410193048); 2015年吉林農業(yè)大學本科生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
中圖分類號: S731.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6.038
我國北方寒冷地區(qū)(以下簡稱寒地),氣候條件特殊,大學校園作為傳播文化的知識殿堂,營造具有人文氣息的環(huán)境十分重要,而植物要素起著不可或缺的功用。寒地大學校園植物景觀不僅要滿足美觀校園景觀的功能,更要發(fā)揮地域特色,讓師生近距離接觸,感受植物帶來的文化氣息、生命色彩,引起師生情感上的共鳴。
1寒地校園植物景觀規(guī)劃的現(xiàn)狀
1.1校園廣場大面積的硬質鋪裝
大學校園廣場的設計為滿足集會活動的需求,多追求大面積硬質鋪裝,對于實際使用情況缺乏考慮,很少結合植物營造舒適、宜人的空間。造成了平時使用率低,在夏季處于暴曬的狀態(tài),師生避之不及。
1.2缺乏地域特色
寒地特殊的氣候條件形成了獨有的地域特色,雖然植物種類相對南方較少,但具有其特殊的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一些校園的設計者重外來樹種,輕鄉(xiāng)土樹種,最終導致外來樹種不抗凍,長不高的現(xiàn)象。例如吉林農業(yè)大學崇智廣場,引栽了幾棵銀杏樹,每年葉子等不到變色,就已經凋落,且生長緩慢。
1.3冬季景觀蕭條
寒冷地區(qū)日照時間短,當冬季來臨時,植物隨著氣溫的降低而進入休眠期,大部分的樹木此時只剩下光禿的樹干,呈現(xiàn)一片灰暗的褐色,使人感到冷清而單調。
1.4缺乏情感設計
一些校園在進行植物規(guī)劃時顯得十分粗糙,并沒有考慮與人的聯(lián)系,植物與人同是校園里有生命色彩的元素,應建立其情感上的互動,共同打造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校園環(huán)境。
2情感設計原則
2.1人性化設計原則
2.1.1滿足人的知覺需求 人是通過環(huán)境的刺激才產生各種感覺,進而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同時,人也在空間中尋求這種刺激我們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等感覺接收環(huán)境信息[1],通過感知環(huán)境,將這些信息存儲在大腦記憶中,建立起一個個環(huán)境的畫面。寒地大學校園植物景觀需要利用植物的特質,充分調動人的感官感受,從而加強師生對于植物的認知,調動師生情感上的變化。
2.1.2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在校園景觀設計時,應清楚服務對象,并充分考慮其心理需求。校園的植物景觀同樣需要調查需求,并研究他們在環(huán)境中的活動。大學校園中師生具有抄近路、避光性、向光性、私密性、領域性等行為特征,在植物情感化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人的習性行為,滿足師生的安全感和領域感,提供舒適的交流空間,真正的體現(xiàn)以人為本。
2.2生態(tài)植物景觀原則
隨著綠色和生態(tài)文明城市的出現(xiàn),大學校園的植物設計中形成生態(tài)性、可持續(xù)性、多樣性景觀尤其重要,為打破校園植物單一的局面,植物配置多采用喬、灌、草多層次搭配,為動物提供棲息地場所,滿足物種多樣性,形成一副人、動物、植物融洽相處的校園畫面。
2.3美學原則
任何設計都應滿足對美學的需求。大學校園的植物設計應遵循美學上的統(tǒng)一、調和、均衡、韻律的四大基本原則,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態(tài)、色彩、枝干、質地、紋理等構景要素進行景觀設計,體現(xiàn)出植物個體及其群落的藝術美和形態(tài)美。
3校園植物景觀的情感設計策略
3.1注重植物營造的情感空間
植物具有空間構成功能,以其特殊的形態(tài)、色澤、質感影響和改變著人的視線和視覺感受,進而影響人心理上的變化??臻g的開合有致,設計不同的空間類型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根據視線的分析組織空間的私密和開敞,營造私密空間要注意安全性,但不形成視覺死角[2]。以師生情感為基礎將植物空間劃分為四大類:私密空間、開敞空間、親切空間和公共交流空間。
私密空間:大學生希望在戶外仍能有私密的地方進行讀書、靜坐、交談、私語等。利用植物的圍合,在空間屬性上有較為完整和明確的限定,形成視線的封閉,提供可供個人或少數(shù)人自由支配的場所。
開敞空間:利用疏林草地形成四周開敞、外向、無隱蔽性的空間,適合集體活動,讓人在空間中心胸開闊、自由自在、舒適,營造一種自由誘導和勃勃生機的景觀。例如清華大學禮堂前廣場,整個廣場視野開闊,景色怡人,透出一種親切、祥和的氣氛,令人心情舒暢、愉快。
親切空間:人能看見對方細節(jié)的距離是25米左右,所以植物營造的親切舒適的空間,應滿足人的這種交往距離。適合小群體聚會與交流,使人在交往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對方,營造一種熟悉、輕松、熱情的空間。例如林下空間結合不同組合形式的座椅,這樣的空間設計符合大學生的行為習慣。
公共交流空間:在大學校園中,戶外空間必不可少的便是公共交流空間,其營造一種開放、熱情的校園環(huán)境。植物營造的公共空間滿足人的參與、互動等活動,并吸引學生的駐留,提供了一個舒適、輕松的公共交流環(huán)境。
3.2注重植物營造的情感體驗
植物作為廣場上唯一有生命的設計元素,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可以給人以視覺、嗅覺、觸覺上的不同感受。植物空間中情感設計是根據人們對視覺、嗅覺、觸覺刺激的感受,加之對環(huán)境的感知、記憶、想象并加工轉化成對環(huán)境產生的場所精神,從而流露出真摯的情感[3]。情感體驗是通過植物的色彩、形態(tài)、質地、氣味等方面體現(xiàn)。
視覺:植物的視覺感受來自于植物的色彩、層次搭配等方面。在春季和夏季,開花植物可以營造一種溫馨、浪漫的空間。根據植物的開花時間順序不同進行合理搭配,隨時給行人意外的驚喜,通過視覺的刺激吸引學生停留。秋季,植物處于從生長期向休眠期轉化的過程,植物的色彩變化極其豐富,秋季的落葉也可作為校園的特色而被充分利用。冬季,寒地大部分植物處于冬眠狀態(tài),所以應選擇常綠樹種作為基礎樹種,保證校園的生命力,在植物脫下綠裝后,可選擇一些有色彩的枝干,可與白雪形成對比。例如鄉(xiāng)土樹種紅瑞木、白樺、京桃、金絲垂柳等。在冬季,除了枝干彩色景觀外,宿存果實也是植物冬季的另一種美麗景觀。例如東北的花楸、接骨木、山丁子,這些冬季宿存的果實若在白雪的映襯下,觀賞效果更佳。
嗅覺:植物的嗅覺感受在醫(yī)學上有芳香療法,使人體處于放松狀態(tài),情緒變得松弛,緩解緊張。此外,芳香植物能夠加深人對環(huán)境的體驗和記憶,也可以作為視覺的引導[4]。合理發(fā)揮芳香植物在校園植物配置中的作用,使其成為視覺感受的補充, 虛實結合,達到“景有盡而意無窮”的園林意境美。
觸覺:人對植物的觸覺感受是針對植物的質感而言,如其斑駁開裂的樹皮給人以幽深古遠的歷史滄桑感,植物細膩光滑的枝葉精致嬌嫩的花朵讓人充滿喜悅與興奮;在接觸帶有尖刺葉之類的植物會讓人產生畏懼、退縮的心理感受。這種心理感受暗示著人們的行為和習慣。在大學校園利用植物圍合私密空間時,應特別注意植物的質感,避免選用肆意生長的,枝條雜亂的植物,多選擇枝葉圓潤,細膩的植物,給人一種親切感。
3.3 注重植物營造的人文氣息
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常賦予植物特殊的情感,“與梅同疏,與蘭同芳,與竹同謙,與菊同野,與蓮同潔”,借此表達自己的性格與情趣。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中更注重意境的表達,常采用楹聯(lián)和匾額的形式,例如留園的聞木樨香軒,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等,使觀園者與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即使歷經歲月的變遷,植物所營造的人文氣息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大學校園空間是文化氣息最濃厚的地方,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影響著千萬學子。豐富的植物寓意為校園景觀增添了濃厚著文化色彩。最常用的便是桃、櫻、李,寓意師恩難忘、桃李天下。校園還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植物文化特色,師生自然對這一植物的認知會產生情感的變化。
3.4注重植物營造舒適的林下空間
寒地夏季炎熱少雨,空氣稀薄,紫外線極強,冬季寒冷干燥,每年至少有四個月的時間平均氣溫在0℃或0℃以下。因此,廣場需要結合植物的搭配,夏季營造涼爽的小氣候,與外界產生明顯的溫度、濕度差異,吸引行人停留,提高人的交往性,參加活動的積極性。秋冬季利用植物落葉、樹干起點綴作用,營造出特殊的文化氛圍。
例如吉林農業(yè)大學明德廣場兩側是植物種植區(qū),東廣場由于位置選擇的不合理,幾乎失去廣場應有的功能,但在夏天,旁邊的種植區(qū)卻成了整個廣場中利用率最高的地方。一方面是因為它設置了木頭座椅,滿足了人們停留休息的需要。另一方面植物營造出宜人的小空間、小氣候,可以讀書、散步、交流。
3.5注重植物與其他景觀要素搭配
3.5.1 植物與水系景觀 “無水不成園”。然而,在寒地特殊條件下,水體得不到靈活運用,一般只是以旱噴的形式出現(xiàn),日本枯山水庭院中雖有“山水”卻是“枯山枯水”,水景的營造則是用白砂代替,運用隱喻和象征的手法[5],結合置石、植物,營造富有禪意文化的園林空間,寒地大學校園可以借鑒日本枯山水式園林,也貼合了大學校園“學無止境”“寧靜致遠”的學習氛圍。
3.5.2植物與景觀座椅 大學校園在夏季或冬季的戶外活動都會減少,尤其在座椅的四周,要利用落葉樹種進行配植,在夏天營造蔭蔽空間,冬天陽光能透過枝干,以鼓勵師生進行戶外活動。
3.5.3植物與雕塑景觀 寒地大部分植物在冬天處于冬眠狀態(tài),廣場景觀不免有蕭條之感,所以應選擇常綠樹種作為基礎樹種,為保證廣場的生命力,還可選用具有活力感的雕塑或景觀柱等加以點綴,打破冬天校園環(huán)境的沉悶。
4結語
寒地大學校園的植物景觀,不僅要創(chuàng)造適宜、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滿足人對自然的追求,更要建立起校園師生與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激起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校園植物情感化設計,可以營造出富有人文氣息的環(huán)境,滿足師生心理需求的人性化設計,成為鼓勵師生進行戶外活動、交流的因素,增強校園的歸屬感。
參考文獻
[1]布萊恩·勞森.空間的語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5-7.
[2]蒙薇,楊華,車代弟.人—植物空間—情感—以天津市河東公園植物空間設計為例[J].中國園林,2010(10):91-94.
[3]陳自新,蘇雪痕.北京城市園林綠化生態(tài)效益的研究[J].中國園林,1998(03):52-58.
[4]王秀良.唐山市城市森林植物結構特征分析與評價[D].保定:河北農業(yè)大學,2009.
[5]孫琴,楊柳青.枯山水庭院設計要素淺析[J].文史博覽(理論),2009(31):23-24.
作者簡介:周旭丹,副教授,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