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山
推開朝北的窗戶
百望山就在眼前
山頂有古塔 玲瓏七層
據(jù)說從那里可以望見北遼
如今北遼亡佚
金沙灘上的煙塵早被大風收回
山海關前臥軌的先亡人我看見
你青發(fā)如暮墳草已深
我來自遙遠的北方
雪涌藍關的秦嶺
多少年里我一直在身體里建一座塔
取名也叫百望
它由七層大石構成至今沒有竣王
我想站在上面看看
征戰(zhàn)未回的先人
我的身后是友人的主臥
書架和床頭堆積著書本
百家與諸子站在書頁里
保持著原本的沉默
他們偶爾說話內(nèi)容與語氣
與百望山上的朔風
多么相類
過洛水
不舍晝夜的洛河
此刻我看見的它兩岸的景象
還是早先的樣子
但肯定的是流水深處的沉沙
必有嶄新之物
今夜月光浩大
今夜月光鋪開多少浮橋
一些物事一些夢境
一些細碎到無可捉摸之聲
在此岸與彼岸之間穿錯奔走
岸上人煙此刻燈火如織
黑夜總是以熄滅的方式
讓光亮復活
對于巨大的生活
人們一直有著自己的解構
比如一頁頁青卷比如一針針織腳
地里的白菜熬過了秋天
此時更加蔥綠整齊
季節(jié)有季節(jié)的逼仄寒冷
白菜有白菜的遼闊和安靜
在洛河之源的靈口我用
半個夜晚看大水東流
看河風把石頭搬向平川和山阿
而月光與河水
一直沿著自己的方向與速度
漢水
多少年
我們小瞧了漢水
一把殺人如麻的刀
血漬滲入石頭
嘶喊散于風云
河神與山妖
相安于同一座廟宇
江水濯炊煙也洗烽火
大水劈開的江山遍生青柳
人群和六畜心懷同樣的信仰
河流以分開的方式讓他們情愛
并保持距離
讓一列奔跑的火車
和一群飛天的燕子
有了共同的回首
石門關
石門一直開著
幾叢長在門楣上的山竹
清數(shù)人間過客
也數(shù)他們心里的風塵
車馬蕭蕭人民泱泱
歷史的煙塵穿門而過
山溪宛若絲綢
拭亮門前的燈火
相對遙遠的傳說
我更愛真實的地理
油菜花遍開田野
艷若劉氏三千女兒
李天路
在李天路的某處房間
一轉(zhuǎn)瞬我就住到一月了
一月來我不問世事
世事一直也沒有問我
除了電視我偶爾
也看看手機里的新聞
對于它們我從來是將信將疑
這些年我更相信一張白紙
李天路是北京最像路的路了
除了車輪還有一些腳步
它通向高鐵和機場
也通向商州的某間瓦屋
某晨在離公路不遠處
我發(fā)現(xiàn)一段殘碑
模糊的小楷向我講述一段清晰往事
事件發(fā)生在嘉慶五年暮秋
英雄和美人各有出處
但末路大致相同
要么歸于木頭要么歸于石頭
當曲終人散它們?yōu)樗麄冴P上大幕
昨天夜里北京城落下一場大雪
年末歲晚背井離鄉(xiāng)的人都在回家
這使李天路回到了路的本質(zhì)
新聞說臺灣正在大選
母親說門口的路長滿了棗刺
我想這回的消息都是真的
縫被子的女人
她三十歲了
有最好的身段和青春
平時她把它們裏起來
藏在碎花衣袍和風塵里
現(xiàn)在她把它們
放在一床鋪開的棉被上
這多像把一葉扁舟
放回通天河上
這多像把一朵牡丹
放在龍門下的洛陽
她沒有這么想
她想能不能線再細一點
別硌著鋪開的疲倦
她想針腳能不能再密一些
人世間的好光陰都細細相連
她想那個人若是還在
那白凈的笑一定還像這一床新棉
她這樣想著想著
太陽就從南山上落下來了
落在盛滿清水的瓦缸
馬蹄
多少年里我總是
想起甘南草原
那是春天馬蹄聲碎
馬上端坐卓瑪和藏語
多少年里我從
甘南到藏北
磕長頭的人從身邊經(jīng)過
他們從不說話
他們一直在用
血肉和骨頭交談
那大國里奔馳的
春天的馬蹄啊
緩慢而又緊急
京西之幽
京西之幽無疑是富有的
有足夠的現(xiàn)代可供揮霍
無數(shù)條道路從這里出發(fā)
而出發(fā)者并不清楚要去向哪里
據(jù)說這里早年曾是一道關口
輸運過無數(shù)兵馬
吹動今天塵埃的朔風
也吹亮過他們刀頭的玄鐵
現(xiàn)在是十二月末
一些事物正在走遠
而新的事物遠未到來
地理和時光一樣
充滿了未知和斷口
一條河水日夜東流
它們多么渾濁
它攜帶的兩把大刀
鋒利冰冷
像一個人半生的報應
進京白菜
在小旅館的左邊
有一個菜市場
它日夜嘈雜喧囂
有一群白菜獨自安靜
我不知道它們來自哪里
但我看得見它深處的光陰
那是五月或八月
田埂的野花細碎
有一些人畜有一些神
他們在天空下停留和走動
它們是干凈的
為了保持干凈
它們身上裹著微微的泥土
有一些被脫光了衣裳
露出神賜的乳房
偈志摩墓
先生我至今
對你所知不多
一如漸涼的命運
那么茫然
今天我?guī)砹?/p>
花束雨水北方的倦意
它們和我一起
低低俯身
墓塋低小是否
放得下你的安靜
眼鏡長衫
你飲過水的古井
都在
而民國的風雅
已落草于蠅頭小楷
先生唯有恨讓恨蒙垢
唯有愛讓愛回首
唯有生讓生走開
唯有時間
讓時間蒼茫如暮
陳年喜,七十年代初生,陜西丹鳳縣人。九十年代開始寫詩,文字散見《詩刊》《綠風》《陜西日報》《青海湖》《中國詩歌》《山東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