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紹歡
(西昌市禮州中心衛(wèi)生院,四川 西昌 615014)
妊娠期糖尿病為妊娠期女性常見并發(fā)癥,為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會導致新生兒畸形、早產、巨大兒、死胎及母體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產后宮縮乏力、產后大出血等并發(fā)癥[1]。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明顯提高,飲食結構變化,膳食種類豐富,隨之出現(xiàn)的是膳食結構比例失衡以及能量攝入過多,再加上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缺乏運動、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飲食,妊娠糖尿病人群發(fā)病率不斷增加。
國外一些經濟水平發(fā)達國家經過臨床試驗,通過改變飲食、加強運動等干預方式,可預防減少糖尿病發(fā)生。但我國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研究方面相關病例較少,并未得出統(tǒng)一結果[2]。本次研究中,通過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干預措施后對患者的影響,并用以指導臨床治療妊娠期糖尿病,改善母嬰妊娠結局,總結如下。
研究我市三級乙等人民醫(yī)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前均無糖尿病病史,無肝腎、心臟等內科并發(fā)癥,且所有患者均獲得知情權,自愿參與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年齡為20~37歲,平均年齡為(26.0±4.0)歲,平均孕周為(38.0±4.5)周,觀察組60例,年齡為22~38歲,平均年齡為(27.1±4.2)歲,平均孕周為(38.2±4.2)周,兩組一般資料進行類比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篩查糖尿病,妊娠期24~28周,空腹10h后,將葡萄糖粉50g溶于200mL水中,5分鐘內喝完,從喝第一口糖水開始計時,測定1h血糖水平,若血糖濃度大于7.8mmol/L,第二天做75g糖耐量試驗,測定空腹、1h、2h、3h血糖水平,正常值分別為5.6mmol/L、10.3mmol/L、8.6mmol/L、6.7mmol/L,若其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值,則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測定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標準: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6.7mmol/L。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飲食護理指導,提醒患者注意飲食,不做健康教育指導。觀察組實施綜合性干預措施: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根據糖尿病協(xié)會推薦的飲食方案,按照孕婦體質量計算每天所需總熱量,每天的熱量以每公斤標準體重給予146.3~158.8kJ為宜。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5~2g,脂肪應占總熱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0%~60%。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可發(fā)放妊娠和糖尿病相關健康宣傳手冊,組織患者觀看視頻、講課等,對患者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妊娠以及糖尿病的認知了解。從主觀方面,調整患者的飲食習慣,鼓勵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鍛煉,養(yǎng)成規(guī)律作息,控制血糖指標水平;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體重,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根據身體情況加強鍛煉,控制體重,在保持基礎體重上,將孕期體重增長控制在10.0kg~15.0kg之間;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并嚴格要求落實,飲食計劃堅持少量少餐、定量進食、定時進餐的原則,并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制定,減少患者日常飲食中熱量和脂肪的攝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增加患者所需要的維生素食物,保證均衡營養(yǎng)。分別隨訪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統(tǒng)計對比兩組血糖變化情況以及妊娠結局。
①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胰島素使用情況;②孕婦情況:剖宮產例數(shù)、產程長、胎膜早破、羊水過多;③圍生兒情況:胎兒出生體重、巨大兒、早產、新生兒窒息例數(shù)。
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的空腹血糖水平分別為(7.75±2.15)mmol/L、(7.80±2.12)mmol/L;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則分別為(6.95±2.05)mmol/L、(5.49±2.01)mmol/L。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28,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939,P<0.05)。胰島素治療:對照組60例,應用胰島素治療12例(20.0%),觀察組60例,應用胰島素治療4例(6.7%),觀察組的胰島素用藥治療少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62,P<0.05)。
對照組60例:剖宮產19例31.7%、產程長9例15.0%、羊水過多7例11.7%、胎膜早破8例13.3%;觀察組60例:剖宮產11例18.3%、產程長3例5.0%、羊水過多2例3.3%、胎膜早破5例8.3%。觀察組的剖宮產率、產程長率、羊水過多率以及胎膜早破率發(fā)生情況均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新生兒出生體重為(3195±472)g,觀察組新生兒的出生體重為(3442±552)g,觀察組的新生兒出生體質量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34,P<0.05)。對照組巨大兒8例13.3%、新生兒窒息10例16.7%、早產9例15.0%;觀察組巨大兒2例3.3%、新生兒窒息2例3.3%、早產3例5.0%。觀察組的巨大兒、新生兒窒息、早產發(fā)生率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妊娠期糖尿病作為妊娠期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對胎兒以及母體均有著嚴重的不良反應。分析該疾病的發(fā)生機制:因妊娠期孕婦體內各種激素,尤其是胎盤產生胰島素抵抗因素增加,機體胰島素相應減少,從而影響機體的正常代謝。研究表明,若能在孕期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可有效改善母嬰預后,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但在孕早中階段,自覺癥狀不明顯,且檢查空腹血糖無明顯異常,因此單純靠檢查空腹血糖不可靠,容易導致誤診、漏診發(fā)生。當前臨床最常用50g葡萄糖負荷試驗篩查妊娠糖尿病,用于早期確診患者疾病,提高預后效果[3]。
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兒不良影響包括低血鈣、新生兒低血糖、畸形、胎兒過度發(fā)育、胎兒發(fā)育受限等。分析主要發(fā)病機制:孕婦血糖水平過高,持續(xù)增加的高血糖會經胎盤輸送給胎兒,導致胎兒出現(xiàn)高胰島素血癥,抑制脂肪分解,促胎兒體內脂肪、蛋白合成,而出現(xiàn)胎兒過度生長,形成巨大兒。更為嚴重者,胎兒高胰島素血癥亦會增加胎兒耗氧量,引發(fā)新生兒窒息、窘迫等[4]。妊娠糖尿病對母體以及胎兒造成的不良影響大,因此臨床認為及時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十分必要。
既往研究表明,孕前、孕期飲食運動是糖尿病發(fā)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如何通過飲食指導、個體運動降低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發(fā)生,已經成為當前臨床研究的重點。但當前臨床中關于該疾病的研究認識、干預內容、發(fā)病人群等不同,研究結果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臨床進一步開展大規(guī)模、高質量的干預研究,從飲食指導以及健康教育方面提高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預防效果。當前我國臨床缺乏對妊娠期糖尿病預防性的干預研究,而且該疾病的發(fā)生率逐漸上升,對妊娠期糖尿病的母親健康以及妊娠分娩質量產生近期和遠期的不良影響,做好產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預防工作已經成為臨床工作重點。我國醫(yī)務工作人員,學習國外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經驗,結合孕婦的身心狀況制定干預措施,選擇干預地點,提高孕婦的依從性。不管采用健康教育、飲食運動干預,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不良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經過一系列的干預措施,改變患者的行為模式。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不同干預措施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明顯下降,而且觀察組的血糖水平下降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胰島素治療率低于對照組[5]。另外統(tǒng)計對比兩組妊娠結局情況,觀察組的孕婦剖宮產率、產程長率、羊水過多率以及胎膜早破率少于對照組,觀察組圍生兒的出生體重重于對照組,巨大兒、新生兒窒息、早產發(fā)生率少于對照組,表明實施綜合干預可有效改善妊娠結局,減少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母嬰分娩質量。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及運動,結合健康教育,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關鍵,而且還可有效改善妊娠分娩結局,提高母嬰生存質量。這些干預措施操作實施簡單方便,可在基層醫(yī)院廣泛開展,醫(yī)院也可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而開展綜合干預措施。但關于怎樣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診斷以及臨床處理,始終是臨床關注的重點,臨床應明確妊娠期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不良影響,定期檢測血糖,及早診斷發(fā)現(xiàn)妊娠期糖尿病,并采取切實可行方案,保證母嬰生命健康。
[1]尚迎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對母嬰結局影響的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S2):160-161.
[2]陳 梅.生活方式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08):70-72.
[3]李曉紅,陳友婷.不同干預方式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05):117-118.
[4]毛月珍.探討不同孕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9):23-24.
[5]于江華,崔利娜,王 峰,等.不同時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1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