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貴州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貴州 貴陽 550000)
《詩經(jīng)》主要反映了“殷商時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盵1]孔子說讀《詩經(jīng)》可“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2]三國時期吳人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統(tǒng)計出動植物175種,其中鳥類有23種;清代黃春魁《詩經(jīng)鳥獸草木考》從鳥、獸、草、木四部分考察,其中鳥有17類,共41種。[3]近代學(xué)者胡樸安先生在《詩經(jīng)學(xué)》中說到:“計全《詩經(jīng)》中言草者一百零五,言木者七十五,言鳥者三十九,言獸者六十七,言蟲者二十九,言魚者二十;其他言器用者曰三百余?!盵4]通讀《詩經(jīng)》可發(fā)現(xiàn)鳥類有許多,如:雎鳩、雁(又名鴻)、鳧、鴇、鵜、鶴、鸛、鴟鸮、燕(又名玄鳥)、鴛鴦、鵲、鶉、鷺、鳶、鹙、鸒、桑扈、翚、脊令、鵻、鸤鳩、鵙、倉庚、雉、晨風(fēng)、隼、鳳凰、鷹……由此可見《詩經(jīng)》中的鳥確實出現(xiàn)了很多次而且占有很特殊的地位。通過整理不難看出,“黃鳥”出現(xiàn)的最為頻繁,在不同的詩篇中,黃鳥被賦予的形象與情感大不相同,本文旨在探討《詩經(jīng)》各詩篇中“黃鳥”的象征意義。
關(guān)于黃鳥釋義,《爾雅·釋鳥》提到:“皇,黃鳥?!盵5]377皇又稱黃鳥,即黃雀。郭璞注:“俗呼黃離留,亦名摶黍?!盵5]379“倉庚,商庚”倉庚又叫商庚即黃鸝?!稜栄拧钒选包S鳥”和“倉庚”進(jìn)行了區(qū)分?!斗窖浴罚骸胞Z黃,自關(guān)而東謂之鸧鹒,自關(guān)而西謂之鸝黃,或謂之黃鳥,或謂之楚雀?!盵6]朱熹《詩集傳》云:“黃鳥,鸝也?!盵7]3《毛詩正義》曰:“黃鳥,搏黍也?!盵8]8這三者都認(rèn)為黃鳥是黃鸝。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黃鳥,黃鷓鶴也,或謂之黃栗留也。幽州人謂之黃鶯,或謂之黃鳥,一名倉庚,一名商庚,一名鵝黃,一名楚雀。齊人謂之搏泰,闊西謂之黃鳥。甚熟車來在桑間,故里語曰:‘黃栗留看我麥黃套熟不',亦是節(jié)趨時之鳥或謂之黃袍。”[9]由此看來,歷代學(xué)者對于黃鳥的定義出入不大,泛指在春天活躍的黃鸝、黃雀。陸璣把黃鳥和倉庚都統(tǒng)稱為“黃鳥”,本文不去探究黃鳥與倉庚是否是同一種鳥,因為古人對動植物種類的劃分并不清晰,姑且將二者統(tǒng)稱為黃鳥,這樣黃鳥在《詩經(jīng)》中的形象就更加靈動了。
《詩經(jīng)》中有10篇詩文提到了黃鳥的形象。分別為“風(fēng)”中《葛覃》《凱風(fēng)》《旄丘》《秦風(fēng)·黃鳥》《七月》《東山》,“雅”中《伐木》《出車》《小雅·黃鳥》《綿蠻》,“頌”中并沒有提及此鳥。在不同的詩篇中黃鳥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
1.《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盵10]5《葛覃》是一首表達(dá)豐收喜悅之情的詩作,黃鳥在其中的形象自然代表了可愛討喜的春使者?!班吐曋h(yuǎn)聞也。”[7]3此處的鳥兒叫聲宛轉(zhuǎn)悠揚(yáng),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引郝懿行云:“其鳴聲和調(diào)而圓亮,故《葛覃》云‘其鳴喈喈’?!盵11]悠揚(yáng)的鳴叫聲響徹了整個山谷,給整個山谷增添了生機(jī)與活力。春天到了,萬物復(fù)蘇,黃鳥飛鳴,預(yù)示著女子也將遠(yuǎn)嫁。鄭《箋》:“葛延曼之時,則摶黍飛鳴,亦因此興焉。飛集聚木,興女有嫁于君子之道;和聲之遠(yuǎn)聞,興女有才之美之稱,達(dá)于遠(yuǎn)方?!盵8]8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曰:“詩蓋以黃鳥之有好音,興賢女之有德音?!盵12]因此透過“喈喈”鳴叫聲來傳達(dá)出贊譽(yù)女子的賢德之音。而“喈喈”的鳥鳴聲也是“諧諧”的諧音,隱喻著未來家庭的和諧與幸福。因此黃鳥飛鳴就預(yù)示著春天的到來,黃鳥群飛群落于灌木叢中的景象預(yù)示著春天到來后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它在詩中傳遞了愉悅之情。
2.《凱風(fēng)》:“睍睆黃鳥,載好其音?!盵10]80此處通過聲音來刻畫黃鳥正面的美好形象。清代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睍睆,毛氏萇曰:‘睍睆,好貌’?!盵13]131鄭《箋》云:“睍睆,以興顏色說也,好其音者興其辭令順也,以言七子不能如也?!盵8]34黃鳥被賦予了聲容并俱的美好形象,詩人用“黃鳥”美好的形象去反襯“七子”的不如。“睍睆,清和圓轉(zhuǎn)之意。言黃鳥猶能好其音以悅?cè)?,而我七子?dú)不能慰悅母心哉?!盵7]19高飛的黃鳥不僅聲音悅耳討人喜愛,它還習(xí)慣結(jié)群生活,并且彼此之間和睦相處,不會因為某些利益而使彼此之間有間隙。詩人將“黃鳥”與“七子”進(jìn)行對比,由“黃鳥”可愛的形象烘托出“七子”的丑陋。
3.《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盵10]363《七月》是一首慶祝豐收的詩篇,詩中黃鳥象征著收獲者便不言而喻,這一形象的塑造也是通過鳥鳴聲?!皞}庚,黃鸝也……有鳴倉庚之時,而蠶始生?!盵7]91黃鸝,黃鳥也,好春日鳴,而一旦黃鳥鳴叫便意味著蠶開始生長吐絲,人們便開始了各種農(nóng)忙。黃鸝在溫暖的太陽的照耀下,歡樂的唱著歌,聲音婉轉(zhuǎn)悅耳,象征著收獲之音。
4.《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盵10]418《出車》與《七月》相同,都是通過“喈喈”的鳥鳴聲來預(yù)示春天的到來?!班曋鸵?。……春日喧妍,草木榮茂,而禽鳥和鳴。”[7]108春天到,草木茂盛,四下一派生機(jī),象征著春天到來收成頗豐之意。詩人通過聲、貌兩方面來塑造黃鳥“收獲者”的形象,其寓意深刻。
1.《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盵10]95該詩通過鳥兒的生活習(xí)性起興,賦予黃鳥孤獨(dú)無依、弱小無助的形象。鄭《箋》注:“鎖尾,少好之貌。流離,鳥也?!盵8]38在此鄭玄認(rèn)為“流離”為鳥名,而具體是什么樣的鳥,他并沒有進(jìn)一步探究。其實“流離”即“黃鸝”、“黃鳥”?!傲麟x:黃鸝,黃留離。此為雙關(guān)語,以流離之子喻流離之人?!盵10]96也有學(xué)者將其意化,認(rèn)為“流離”象征著漂泊無助之人?!艾?,細(xì);尾,末也。流離,漂散也。”[7]23探其本原流離仍是黃鳥,在詩中象征的是四處漂泊的遠(yuǎn)行之人,他們是那么的卑微無助,飽受著思念之苦。
2.《綿蠻》:“綿蠻黃鳥,止于丘阿,道之去遠(yuǎn),我勞如何?!盵10]632本詩通過黃鳥嬌小的形態(tài)來詮釋漂泊者的弱小無依。鄭《箋》云:“綿蠻,小鳥貌。丘阿,曲阿也。鳥止于阿,人止于仁?!盵8]230以鳥喻人,人止于仁義就像鳥止于丘阿一般,無法逾越那一座座山丘。方玉潤:“綿蠻黃鳥,音雖可聽,而所飛不遠(yuǎn),極其所至,不過止于丘阿、丘隅、丘側(cè)而已。以喻遠(yuǎn)方寒士,雖有令聞,無力觀光,難賓于王者。”[13]467一只弱小的黃鳥,飛落在蜿蜒曲折的山丘之中,就像微賤的士人一般孤獨(dú)無助,有志難伸。通過黃鳥弱小的身軀起興,以此喻己。而朱熹認(rèn)為“綿蠻”二字是形容鳥叫聲,“綿蠻,鳥聲。此微賤勞苦、而思有所托者,為鳥言以自比也。蓋曰綿蠻之黃鳥,自言止于丘阿而不能前,蓋道遠(yuǎn)而勞甚矣?!盵7]172不管是通過鳥聲還是鳥形,它都象征著弱小無助者。
《秦風(fēng)·黃鳥》:“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盵10]319“交交”即聲亦形,若聲表達(dá)了凄苦哀怨之音,若形描繪了微小單薄之樣,皆表達(dá)了悲憤無奈之情?!敖唤唬w而往來之貌……言交交黃鳥,則止于棘矣,誰從穆公,則子車奄息也。蓋以所見起興也。臨其穴而惴栗,蓋聲納之壙中也。三子皆國之良,而一旦殺之,若可貿(mào)以它人,則人皆愿百其身以易之矣。”[7]77可以感受到人們在面對如此無情冷酷的殉葬制度時是何等的悲憤與無奈,他們不愿意失去賢良之人,都愿意千百次地犧牲自己來拯救賢士。鄭《箋》:“交交,小貌,黃鳥以時往來得其所,人以壽命終亦得其所?!豆{》云,黃鳥止于棘,以求安己也。此棘若不安則移,興者,喻臣之事,君亦然。今穆公使臣從死,刺其不得黃鳥止于棘之本意。”[8]105世人認(rèn)為人應(yīng)當(dāng)死得其所,對黃鳥一樣沒有找到安身之所的賢士充滿了惋惜,對罪惡的殉葬制度充滿了無限的憤恨。劉毓慶、李蹊注:“交交:鳥鳴聲。交交黃鳥,黃鳥啾啾啼叫凄楚。”[10]320這首詩分三章,每章都是以“交交黃鳥”起興,用黃鳥哀鳴之聲渲染出悲涼的氣氛以此來表達(dá)對殉葬制度的不滿,至此它悲涼的叫聲成為了凄苦的代表。
《東山》:“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10]379該詩中展翅高飛的黃鳥為即將遠(yuǎn)嫁的女子保駕護(hù)航,蘊(yùn)含著甜蜜的情愫。倉庚飛鳴預(yù)示著婚嫁之期已到,朱熹“倉庚飛,婚姻時也?!盵7]95孔穎達(dá)《疏》:“黃鳥于飛,喻女當(dāng)嫁?!盵8]129說明倉庚大量出現(xiàn)的時候便是娶親的黃金時期。黃鶯飛鳴,帶來了春天的氣息,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jī),正是男女婚嫁的好時機(jī)。鄭《箋》云:“倉庚仲春而鳴,嫁娶之候也。熠耀其羽,羽鮮明也,歸士始行之時,新合昏禮。今還,故極序其情以樂之?!盵8]128
《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盵10]404《伐木》是一首宴饗朋友兄弟的詩,黃鳥在此處化身為相互幫助、患難與共的朋友,表達(dá)“君子雖遷于高位,不可以忘其朋友”[8]142的情感?!皣?,《魯詩》本作‘鸎’,即‘鶯’,則《魯詩》認(rèn)為‘嚶嚶’即為黃鶯的鳴聲?!盵10]406“求其友聲”表明定是群鳥相鳴。朱熹:“嚶嚶,鳥聲之和也……故以伐木之丁丁興鳥鳴之嚶嚶,而言鳥之求友,遂以鳥之求友喻人之不可無友也?!盵7]103開端以鳥起興,更表現(xiàn)了友情就像天地萬物的感情一般自然天成,不需要過多的雕飾。方玉潤:“嚶嚶,兩鳥鳴也?!盵13]337“兩”,虛指,實指多鳥相向鳴之貌。深遠(yuǎn)悠長的鳥叫聲仿佛在呼朋引伴,而群飛群息的習(xí)性也正觸動了詩人心里的“情”弦,寄予了黃鸝厚重的朋友之義。
《小雅·黃鳥》:“黃鳥黃鳥,無集于榖,無啄我粟。”[10]469全詩三章,每章七句,都用黃鳥起興,該詩中黃鳥一反之前的正面形象,成為無情冷漠,惹人討厭的反面形象。鄭《箋》:“黃鳥宜集木啄粟者,喻天下室家不以其道而相去,是失其性?!盵8]166黃鳥啄食于糧食乃是它的本性,詩人用此本性起興,借對黃鳥的厭惡之感表達(dá)自己在面對屈辱時的憤怒與無奈。本詩開篇以呼散黃鳥起興,隱含著他被群起而攻之的艱難處境,詩人將內(nèi)心的怨念寄托在黃鳥身上,通過黃鳥來表現(xiàn)他對此邦之人的仇恨。黃鳥的形象具體化,讓讀者感受到密密麻麻、成群而飛黃鳥是多么令人厭惡,更能對詩中的“他”產(chǎn)生憐憫,從而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黃鳥在《詩經(jīng)》中被賦予了多樣深刻的含義,而在以后的文學(xué)作品中其形象愈加鮮明。
關(guān)于黃鳥的意象,后世文獻(xiàn)多有引用,亦有一定變化。黃鳥的形象在后世詩文中的沿用愈加頻繁,它以報春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許多詩句中,這是《詩經(jīng)》中形象的延續(xù)。作為一只歡樂的報春者,它的到來意味著暖春即到,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盵14]4957(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14]5964(杜牧《江南春絕句》)除了帶來歡樂,有時也給帶去煩絲,“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換春愁?”[15](朱淑真《眼兒媚》)傳遞著情絲,“幽宮積草自芳菲, 黃鳥芳樹情相依?!盵16]433(蕭子顯《春別》)寄托著相思,“雪罷枝即青, 冰開水便綠, 復(fù)聞黃鳥思,令作相思曲。”[16]498(王僧儒《春思絕句》)黃鳥在后世詩文中的形象越來越陽光,草長鶯飛,生意勃發(fā),《詩經(jīng)》中討嫌的形象也已蕩然無存。
黃鳥的形象的演變體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中,它被神化了?!侗贝稳?jīng)》中的“黃鳥”食之可以不妒,《山海經(jīng)·北次三經(jīng)》中提到:“有鳥焉,其狀如梟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食之不妒?!盵17]92黃鳥發(fā)展到后來被賦予了鳳凰的形象,《大荒南經(jīng)》中說:“有巫山者,西有黃鳥,帝藥八齋。黃鳥于巫山,司此玄蛇?!盵17]278“黃鳥”,袁珂注:“古黃、皇通用無別,黃鳥即皇鳥,蓋鳳凰屬之鳥也。《周書·王會篇》云:‘方揚(yáng)以皇鳥’?!盵18]《大荒南經(jīng)》中的黃鳥亦指鳳凰,掌管著黑蛇。此處的形象已經(jīng)脫離了《詩經(jīng)》中的具體形象的鳥兒,羽化而成仙。
黃鳥不僅出現(xiàn)在文學(xué)著作中,在其他著作,如醫(yī)學(xué)著作中也可見其身影。《本草綱目》中黃鳥的氣味、肉色等方面更加神奇,卷四十九記載:“時珍曰:‘鶯處處有之。大于鸜鵒,雌雄雙飛,體毛黃色,羽及尾有黑色相間,黑眉尖紫,青腳。立春后即鳴,麥黃椹熟時尤甚,其音圓滑,如織機(jī)聲,乃應(yīng)節(jié)趨時之鳥也?!盵19]李時珍從醫(yī)療功效方面進(jìn)一步研究了它的肉、味,得出鶯性甘,溫,無毒,食之可以補(bǔ)益陽氣,有助脾的功效。黃鳥不再是文人筆下充滿詩情畫意的形象,而成為實實在在的藥引,它的羽毛、肉等皆是良藥。
從黃鳥意象的演變軌跡可得,黃鳥的意象在后世沿用中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愈加清晰普遍了。
[1]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3.
[2]文若愚.論語全解 [M].北京:北京華僑出版社,2013:445.
[3]楊苘.《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研究 [D].昆明:云南大學(xué),2012.
[4]胡樸安.詩經(jīng)學(xué) [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0:155.
[5]胡奇光 ,方環(huán)海.爾雅譯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趙振鐸.古代辭書史話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43.
[7]朱熹.詩集傳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9.
[9]陸璣.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卷下 [M].北京:中華書局,1985:44.
[10]劉毓慶,李蹊.詩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1]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 , 1987:18.
[12]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 , 1989:36.
[13]方玉潤 .詩經(jīng)原始上冊 [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4]彭定求.全唐詩 [M].北京:中華書局,2016.
[15]唐圭璋.全宋詞:第二冊 [M].北京:中華書局,1965:1405.
[16] 徐陵.玉臺新詠箋注 [M].北京:中華書局,1999.
[17] 陳成.山海經(jīng)譯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8]袁珂.山海經(jīng)全譯 [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287.
[19]李時珍.本草綱目 [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1752.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