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瑋
[摘 要] 漢語學習是留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門必修課,也是他們更快融入中國社會和文化的基礎。以武科大2016級非洲留學生為例,從三個方面分析影響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因素,為今后的漢語教學作為參考。
[關 鍵 詞] 對外漢語;漢語學習;文化;非洲留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5-0083-01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扶持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中國求學發(fā)展。對初次來中國的留學生而言,漢語學習一方面為他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使他們更快地融入中國文化和社會。漢語尤其是漢字,由于其特殊性,與世界上其他文字體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作為零基礎的留學生如何在預科一年當中有效快速地學習漢語是教師關注的重點,而分析影響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我校2016級招收非洲留學生為例,分析留學生漢語學習的過程和最后水平高低產生的原因,對今后教學起到參考和指導的作用。
一、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對語言學習的影響
動機是激發(fā)人們采取行動、做出一定努力的心理愿望。學習動機是由發(fā)展、個性、態(tài)度等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種不斷變化的內驅動力。教育學家Jakoboits曾指出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中動機占33%、能力占33%、智商占20%,其他占14%,由此可見學習動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
我校留學生在被招錄時明確被告之所學專業(yè)一律英文授課,但是第一年需要學習漢語,便于學生生活和交流。筆者針對留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64%的學生學習漢語僅僅是學校HSK三級的要求,僅14%的學生學習漢語希望一定的持續(xù)性,一年以后繼續(xù)學習,能在中國找工作和生活。95%的學生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但其中16%的學生并不想系統(tǒng)地學習漢語,尤其是漢字。學生學習動機的不同影響其學習的自主性以及漢語提高的速度。
二、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對語言的影響
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首先要適應中國的居住環(huán)境和文化習俗,在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無論是生活或是學習中都會面臨許多的變化和挑戰(zhàn),一個人的文化適應能力決定他能否自如、愉快地生活學習。加拿大文化心理學家Berry(1990)指出文化適應的過程是個人改變自我的過程,而個人處理跨文化適應的策略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1)個人對保持自己原有文化傳統(tǒng)和身份的態(tài)度。(2)個人尋求與新環(huán)境主流文化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模式。部分留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更樂意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接受新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這種主動想融入的意愿成為學習漢語的最大動力。漢語知識的積累,對中國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加速了漢語學習的進度,更容易克服文化焦慮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部分留學生喜歡在自身小的社會環(huán)境中接觸來自同一個國家的人,相對排斥新的朋友,這樣雖然相對感到輕松但有礙于漢語的學習。在受到挫折、迷茫時不會主動接受、思考來自不同文化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安于同和自己文化相近的學生交往。長期下去,不主動積極適應新的文化語言環(huán)境對今后的學習生活弊大于利。
三、留學生的思維模式,漢語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對語言學習的影響
中國與西方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多種差異。中國多以語言結構為中心教學,強調講解和練習語法與詞匯,多采用演繹法來教授語言,學生通過大量練習和翻譯來掌握知識點。教師強調語言的準確性,師生之間缺少真實的交際性活動。西方多采用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將學生引入真實的語境,精心設計目標,讓學生參與其中,逐步解決問題而達到交際和語言實現的結果。
針對非洲留學生的特點,來我校留學之前都接受了高中教育,并且大多數學生在本國的私立中學接受西式教育,英語基礎良好,善于思考、提問,喜歡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學生漢語學習的持續(xù)興趣和動力??紤]到學生的漢語基礎為零,學習漢語的時間有限,教師開始時必須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通過對比分析,來幫助學生理解兩種語言的異同,并進行語法的解釋和反復的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相對枯燥,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尤其是學生有初步了解后要通過配對練習、小組會話、游戲活動以及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的任務,設置場景來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合理分配講解和活動的時間,控制學生活動的進程、節(jié)奏,不斷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文化學習深入語言技能學習的各個方面,能使課堂既有趣味,又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漢語的效果。
綜上所述,影響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漢語學習的動機、文化適應的程度以及教師是否根據留學生的思維方式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師應時刻關注留學生的生活和情感變化,從開始就創(chuàng)造與中國學生多交流的機會,以自身的努力以及對學生真摯的責任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從而調動學生的正能量面對留學生活,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3]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4]曹潤宇.中西思維形態(tài)差異對漢英語言的影響觀察[J].學術探索,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