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英霞
[摘 要] 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要求有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策略。它要求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更新評價理念,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反對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方式,主張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xiàn)進行評定,力圖讓學生在評價中進步、發(fā)展。
[關 鍵 詞] 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評價;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5-0037-01
高職高專學校的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內(nèi)容包括幾個方面:提高學生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知識的素養(yǎng)、德育修養(yǎng)的教育、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以及法律修養(yǎng)教育等。旨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這塊主陣地和主渠道,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了解社會和國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義務服務能力、搜集采訪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會學習、思考,掌握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未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動。而這些又都是很難用一紙考試就能解決的。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同時,能夠客觀地對思政課程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的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不斷進步,獲得全面發(fā)展。
那么如何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有效評價,就要看其是否使學生有收獲、多收獲,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筆者認為思政課實踐活動評價方法的創(chuàng)新主要包括以下三種評價策略:
一、教師更新評價理念
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同時還擔負著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責任。作為思政課教師,不能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必須轉變觀念,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幫助學生能夠在是非、真假、善惡面前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理性的選擇,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的踐行者。
二、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一)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狀況以及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提升狀況,不能用簡單的數(shù)量指標予以認定,而應通過長時間的綜合觀察、全面考核予以鑒定(如操行評定);此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又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參加時數(shù)、出勤狀況等硬性指標、討論發(fā)言、實踐態(tài)度等平時表現(xiàn)、論文質(zhì)量、心得體會等實踐成果這些可以量化的指標予以鑒定。
(二)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成績時,應將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思想進步、發(fā)明創(chuàng)造、社會貢獻、能力培養(yǎng)等現(xiàn)實表現(xiàn)與所取得的實踐成果結合起來,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中,如在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視頻拍攝”活動中引導學生撰寫劇本、拍前記和拍后記,學生詳細地記錄了拍攝時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經(jīng)過、收獲及感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多主體參與測評——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
(一)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
在思政課實訓教學有效評價中,既要重視評價者(教師)的評價,更要重視受評人(學生)的積極參與及其自我評價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統(tǒng)一起來,強調(diào)多主體測評,才能更全面、更準確、更科學地評價大學生在思政課實踐活動中得到的思想、道德、情感、覺悟等方面的發(fā)展與提高,也就是說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讓受評人(學生)學會自我認知、自我評價。
(二)教師評價與生生互評相結合
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形式多、立體化,有利于學生參與。學生的匯報、展示、交流是資源共享、互相學習、感悟的過程,同時也是評價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依據(jù)。但在平時實踐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在前面匯報展示的學生準備得很精彩,本團隊的學生很關注,總有個別學生不能認真傾聽,所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之間的互評,把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和匯報作為是提高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教師可在學生匯報交流時,對其他傾聽者提出要求或者精心設計互評量表,如“誰更有價值”辯論賽、“愛國主義”演講、“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微視頻展示等實踐活動評價量表的設計,使小組互評有了依托,學生必須認真傾聽后方能給予準確、公正的評價,也使更多的學生樂于參與到實踐活動交流中。
新理念下的高職高專學校思政課實訓教學有效評價策略是思政課教師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進行方法創(chuàng)新和有效評價,提高思政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林少杰.有效教學的評價、理念和策略[J].教育導刊,2007(3).
[2]王學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機制創(chuàng)新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2).
[3]涂剛鵬.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新思考[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