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貴濤
一罵之力
□程貴濤
清代學者朱起鳳,出身書香門第,自幼熟讀經(jīng)史,21歲到海寧安瀾書院執(zhí)教。某晚,朱起鳳批閱學生策論試卷,見有學生用“首施兩端”一詞,他未曾見過,便以為學生誤寫,便提筆在“施”字上畫一圓圈,批注“首鼠兩端”。
試卷發(fā)還學生,引發(fā)一場風波。原來“首施兩端”有出處,《后漢書·西羌傳》里赫然寫著“首施兩端”,注明“首施即首鼠也”。學生譏笑朱起鳳:“《后漢書》都沒讀過,怎能批閱文章?”此事傳開,“合院大嘩,貽書謾罵”。
受到這樣的奚落,朱起鳳沒有因此而耿耿于懷、惱羞成怒,而是深感學業(yè)上的不足,把學生的嘲笑化作鞭策自己嚴謹治學的動力。此后他一邊認真教學,一邊用心治學,讀書凡有疑義,決不囫圇吞棗,而是隨手摘錄。他還將古籍中的雙音詞語按類分列,把音同的通假字、義同的通用字一一收集起來,仔細加以考證。在浩如瀚海的古書中,從搜集資料到研究、抄錄,往往是“一字之征,博及萬卷”。他對一些沿訛已久的詞,不厭其煩地考訂、校正,對一些解釋含糊的詞,經(jīng)過他的類比辨析,獲得明確含義。有些詞一時委決不下的,就把它寫在小紙條上貼起來,以供時時考證、審訂,以至于把書齋的墻上、窗戶上都貼滿了紙條?!伴喿x既久,積帙遂多,銖積寸累,持之以恒”,歷經(jīng)30年的刻苦努力,在沒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朱起鳳獨立編纂出一部300萬言的《辭通》。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之后,非但不記恨當年嘲笑、譏諷過自己的學生,而且還對他們表示真誠的謝意。他在《自序》中寫道:“《辭通》能付之梨棗,傳播義林,未始非昔時一罵之力也?!?/p>
讀罷朱起鳳在《辭通》中記述的這段往事,我們不能不為他這種正確對待旁人批評的氣度所折服。天下書讀不盡,一個人學問再淵博,恐怕也難免出差錯、鬧笑話。出了洋相怎么辦?要像朱起鳳那樣,老老實實地承認不足,然后變壓力為動力,扎扎實實不斷充實提高自己,這才是應有的治學精神。
選自《新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