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認知活動,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認知方式,同時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還起著重要的銜接作用。隱喻的銜接作用不是表層的,而是暗含在語言背后的,主要是借隱喻機制的構(gòu)成要素的前后關聯(lián)性而將語篇銜接起來。本文將通過對《老友記》第一季劇本的分析,試論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
關鍵詞:隱喻;語篇銜接
作者簡介:楊麗娟(1991-),女,廣西凌云人,漢族,中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3--02
隱喻是語篇中常用的銜接手段,表達的是語篇中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交流。在語篇中,隱喻的使用能夠保證語篇的連貫,同時使語篇的描寫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更容易理解。劇本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是戲劇藝術創(chuàng)作的文本基礎,其主體是臺詞。劇本一般以對話的形式來構(gòu)建情景,因而對上下文銜接的緊密性要求更高一些。而《老友記》能夠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情景喜劇之一,其詼諧有趣的語言功不可沒。其實,國外的影視劇如《老友記》等,都是按系列來拍的,并將系列按順序稱為“第x季”,其中的“季”也是一個隱喻,用一年四季的“季”(season)來映射影視劇的系列。因此,本文選擇了《老友記》第一季的劇本作為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的分析對象。
一、單隱喻和雙、多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
從隱喻的角度來看,可以將隱喻分為單隱喻和雙、多隱喻,下面以《老友記》第一季為例,試論單隱喻和雙、多隱喻在語篇中的銜接功能。
(一)單隱喻的銜接功能
所謂單隱喻就是指在某一語篇當中,某一隱喻的用法構(gòu)成了這個語篇單位的基調(diào),整個語篇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細化、深化這一隱喻,這樣就使整個語篇由該隱喻銜接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
下面通過《老友記》中Ross分手后的片段為例進行說明。
Background: Ross broke up with his girlfriend.
Ross: (mortified) Hi.
Joey: This guy says hello, I wanna kill myself.
Monica: Are you okay, sweetie?
Ross: She left me. I just feel someone reached down my throat, grabbed my small intestine, pulled it out of my mouth and tied it around my neck……
在這一場景中,Ross通過隱喻來形容失戀的痛苦:就像有人把手伸進我的喉嚨里,向下抓住我的小腸,再從我嘴里扯出來并綁在我的脖子上——這是一句聽到就讓人感到難受且有切身之感的描述。Ross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描述一步一步地深化痛苦的程度,用能夠讓人有清晰感受的描述來說明失戀這種難以想象的痛苦。同時,這一隱喻與上文緊密地銜接在一起,使整個語篇形成了一個整體:首先是與Ross一出場時mortified(受羞辱的、窘迫的)的表情相照應;其次,與Joey: “This guy says hello, I wanna kill myself.”這段話一貫相承,這句話是說,Ross雖然是在和大家打招呼,但是看到他難過的表情簡直就想殺了自己,這是一個夸張的說法,但也從側(cè)面說明了Ross確實非常難過。這兩點既可以作為Ross說出接下來的話的引子,也與其相呼應,使整個語篇完美的銜接在一起。
(二)雙、多隱喻的銜接功能
在語言使用中,有時候一個事物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隱喻形式,以此來構(gòu)成一個語篇的主要框架結(jié)構(gòu),使整個語篇連為一體。例如,《老友記》中的經(jīng)典情節(jié)——Rachel逃離父母安排的婚禮后,與父親通話中的一段對白:
Rachel: C'mon Daddy, listen to me! It's like, it's like, all of my life, everyone has always told me, 'You're a shoe! You're a shoe, you're a shoe, you're a shoe!'. And today I just stopped and I said, 'What if I don't wanna be a shoe? What if I wanna be a- a purse, y'know? Or a- or a hat! No, I'm not saying I want you to buy me a hat, I'm saying I am a hat, Daddy!
在這段Rachel與她父親的通話中,我們可以看到life的三個隱喻:shoe、purse和hat。Rachel出生在一個富裕、備受父母寵愛的家庭里,父母想要為她安排好一切,因此有了這位門當戶對的未婚夫和一場看似浪漫的婚禮。由于Rachel一直以來對父母言聽計從,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打算,所以朋友們都說她的人生就像鞋子一樣。這是一個很貼切的隱喻:鞋子即使有些不合腳,但是穿久了就變得合腳且一直保持著合腳的樣子——她就像一雙鞋一樣不斷改變自己以迎合父母,逐漸失去個性和思想。但因為對所謂門當戶對的未婚夫完全沒有任何感情,Rachel難以想象余生要與這樣一個人渡過,終于鼓起勇氣逃婚,以此反抗父母對她的人生安排,所以,她希望自己的人生就像錢包和帽子一樣:前者為自己的囊中之物,隨自己的意愿而支配;后者置于自己頭上,即將生活置于思想之上。這兩個隱喻是同義的,都表明了她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同時又與第一個隱喻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自己反抗的決心。對比和同義都具有銜接的功能,Rachel勸說父親這段話中對于生活的三個不同隱喻,就是通過對比、同義很好地銜接起來,極具說服力。
二、詞匯隱喻銜接
從銜接的角度來看,有詞匯銜接,下面以《老友記》第一季為例,試論隱喻在語篇中的詞匯銜接功能。
詞匯隱喻,就是用一個詞映射另一個詞,或者說是用同一語言符號表現(xiàn)不同的概念意義。簡單地說,就是用一個比較易于理解的、具體的概念來說明另一個錯綜復雜的、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老友記》中,Chandler曾經(jīng)對Ross說過這么一句話:“Look, Ross, you gotta understand, between us we haven't had a relationship that has lasted longer than a Mento.”句中的Mento是曼妥思糖(Mentos)的簡稱。在Chandler和Joe安慰離婚的Ross時,Chandler說他和Joe與女孩的關系從來沒有“長過嚼一顆曼妥思糖的時間(lasted longer than a Mento)”,以此勸慰Ross看開一些。人們對“嚼一顆曼妥思糖的時間”有比較具體的感受,而對“與女孩戀愛時間”的短沒有確切的體會,所以這里用“吃一顆曼妥思糖的時間”來說明與女孩戀愛的時間之短,十分形象。
總而言之,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總是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的,因此通過隱喻,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抽象的事物。而詞匯隱喻銜接正是通過一系列的相關詞匯的集合形成整個語篇的銜接。詞匯隱喻銜接主要是隱喻重述銜接。
韓禮德和哈桑認為,重述作為銜接手段,可以分為重復、同義與反義、上義與下義、整體與部分等。他們對重述的定義是:某一個或某幾個詞項在同一個語篇或語段中兩次或多次出現(xiàn),也包括同義詞的使用,條件是指代對象不變。
Background:After Monica went out with Paul.
Monica: There's nothing to tell! He's just some guy I work with!
Joey: C'mon, you're going out with the guy! There's gotta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him!
Chandler: So does he have a hump? Or a hump and a hairpiece?
Phoebe: Wait, does he eat chalk?
(They all stare, bemused.)
Phoebe: Just 'cause I don't want her to go through what I went through with Carl- oh!
Monica: Okay, everybody relax. This is not even a date. It's just two people going out to dinner.
Chandler: Sounds like a date to me.
在這一場景中,當?shù)弥狹onica和Paul約會后,Chandler用了這么一句話來挖苦Paul:“So does he have a hump? Or a hump and a hairpiece?”(他有駝背么?或者是既有駝背又有假發(fā)的禿子?)這兩句話中hump一詞連續(xù)出現(xiàn),既起到了強調(diào)的作用,又使兩句話自然地銜接起來。這兩句話表面上看是諷刺Paul的,但這其實是對Monica一直以來約會對象質(zhì)量不高的直接反應,這與下文中Phoebe的反應是相互呼應的,因而整段對話顯得很連貫。從這段對話中不難看出,《老友記》中人物之間的對話常常表現(xiàn)為“毒舌”,但其實這正表達了對彼此的關心。
三、結(jié)語
理解一個語篇,不僅要從傳統(tǒng)的字面意義,或是簡單的語言形式上入手,更要從認知的角度去把握整體的含義,因而就不能不注重于認知有重要作用的隱喻;而隱喻又是語篇中常用的銜接手段之一,因此,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需要更多學者的關注以及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胡英.語篇的銜接與連貫問題[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第32卷.
[2]侯春杰.語法隱喻的篇章實現(xiàn)功能[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第14卷.
[3]李春蘭.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隱喻理論分析[J].科技資訊,2015,第25期.
[4]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劉彩麗,趙曉強,秦楓.試論銜接、連貫以及語篇理解[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第32卷.
[6]盧衛(wèi)中,路云.語篇銜接與連貫的認知機制[J].外語教學,2006,第27卷.
[7]苗興偉.論銜接與連貫的關系[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第4期.
[8]孫玉.試論銜接與連貫的來源、本質(zhì)及其關系[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第1期.
[9]王全智.也談銜接、連貫與關聯(lián)[J].外語學刊,2002,第2期.
[10]熊昕.語法隱喻的篇章銜接功能[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