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拳是江浙一帶的拳術,又稱“船頭拳”。開口船頭拳就是拳師在船頭上打拳時邊打邊唱拳歌,舞弄刀槍劍戟時也邊舞邊唱,主要唱《三國》《八仙》《楊家將》等英雄人物。開口船頭拳始于春秋,盛于唐代,強于明代。北橋祖先受越國水軍操練和東吳水軍作戰(zhàn)影響,為護村保家強身,練就“船頭拳”。唐代,北橋建了一座覺林寺,“船頭拳”進入廟會表演,有些拳師把歷代英雄人物編為拳歌,融入船頭拳中,開口船頭拳逐步形成并興盛起來。明代,為抵抗倭寇,北橋開口船頭拳十分強盛,17個自然村有300多人會打此拳。有些拳師練氣功,可刀槍不入;有些拳師舞鋼鞭,一人可抵抗幾十個倭寇。明代后期,北橋開口船頭拳最為興盛,北橋鎮(zhèn)被鄰近鄉(xiāng)鎮(zhèn)喻為“武術之鄉(xiāng)”“船拳名鎮(zhèn)”。
每年立夏、中秋節(jié)和廟會日(解放后增加國慶節(jié)),拳船開到北橋鎮(zhèn)上市河里來回進行表演,最多時有6只拳船競爭比賽。拳船上的拳師和武術隊員們在船頭上輪流進行表演,以舞麻叉開場,舞青龍偃月刀收場。麻叉舞完后,就按南拳套路進行拳術表演,有四方拳、合手拳、羅漢拳、小紅拳、梅花拳、猴拳、醉拳、對子拳、林沖上山拳、武松下山拳、楊家將拳等。接著弄槍、舞劍、使大刀,舞雙拐、雙刀、單刀、雙鎖、雙錘等兵器。最后表演拳術對打和兵器格斗,如空手奪匕首、金剛腿掃羅漢拳、單刀戰(zhàn)長槍、雙刀破雙拐、棍棒迎大刀、大斧劈雙錘、狼牙棒對鉤連槍等。拳船在廟前和鎮(zhèn)上市河里來回表演2個小時左右,集中停在廟旁,到廣場上比賽杠棒功夫和氣功絕技。五六只拳船上的拳師都各顯神通,拿出看家本領和祖?zhèn)鹘^技,看得觀眾目瞪口呆,掌聲不斷。
文革期間,開口船頭拳被當做“四舊”破壞。1959年至今,開口船頭拳消失了50余年。
2010年,文體部門提出要挖掘開口船頭拳非物質文化遺產。北橋街道領導把這件事重視起來,委派街道武術協(xié)會與文化站干部到新北村去調查摸底,召集一些健在的武術老人開座談會,發(fā)現(xiàn)還有10位老人可以傳承開口船頭拳,于是就在新北村搞恢復船頭拳試點,村里專門提供練武活動場所,花錢買設備、購服裝,集中這些會拳術、會舞兵器的老人挖掘套路和排練。2010年9月中旬,北橋街道武術協(xié)會組織10位武術老人參加蘇州市舉辦的首屆“聯(lián)豐杯”武林大會,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新北村開口船頭拳的出現(xiàn),震動了武林大會,得到了蘇州市武術協(xié)會和市民觀眾的一致好評。
2012年10月,相城北橋開口船頭拳傳承基地在北橋城隍廟古戲臺隆重揭牌。北橋街道在蘇州體育局和蘇州大學的幫助下,出版《北橋開口拳圖集》,并制作了船拳視頻;建成并開放北橋船拳館;開展船拳輔導培訓、交流展示。開口船拳隊伍不斷壯大,先后兩次受邀到蘇州楓橋景區(qū)表演,進一步推廣了船拳文化。2013年,北橋開口船頭拳成功申報成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5年,北橋開口船拳與沙家浜、越溪船拳合稱“江南船拳”,成功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p>
(供稿單位:中國農民體育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