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濤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3-0099-01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喚醒學生的應用意識
我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已經證實,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要把教學活動安排在豐富的、現實的、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可以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問題情境中去,自覺地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引導他們興致勃勃地走進數學世界,體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讓他們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去尋找、探索知識的規(guī)律。從而喚醒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參與實踐活動的愿望。
例如,在教學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時,學生已經會由實物統(tǒng)計圖到填寫、制作簡單統(tǒng)計表。因此,上課伊始,我就出示了讓學生課前早已調查出的相鄰兩班同學愛吃的水果情況統(tǒng)計表,我故意使兩張表離得遠一些,當我比較數據時,裝作認真又費力地在黑板前走過來,跑過去的,終于無力又不高興地抗議:“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呀?我都跑迷糊了!”學生提出可以把兩張表一上一下放著。我按著去做了,又裝作東指一下西指一下的,數據還是不能一目了然,在我的又一次抗議下,有個學生大聲說:“反正統(tǒng)計的水果都相同,不如放在一個統(tǒng)計表里!”于是,我鼓勵學生:“你們試試看吧!”在我的“刁難”之下,大多數孩子都制成了非常完整、準確的復式統(tǒng)計表。
這節(jié)課結束后,學生們仍然余猶未盡,下課時還在提出改進措施。通過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孩子自己在生活中的價值,有了成功的體驗。久而久之,可以使學生有意識地學,有意識地用,實踐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結合學生身邊的實例感受新課,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二、提供實踐時空,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實踐活動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有探索性、開放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操作中主動探索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方法,或者在實踐中體會事物的規(guī)律??梢杂行У靥岣邔W生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圓環(huán)面積計算》一課中,當學生總結出用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的簡便方法后,我問:“對于這部分知識,你們還有其它見解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嗎?”馬林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是這樣想的:既然推導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時可以把圓形等分后轉化成長方形,我想這個圓環(huán)也可以等分轉化,只不過轉化成的是一個梯形了。那么內圓周長為拼成梯形的上底,外圓周長為拼成梯形的下底,內外圓的半徑差為拼成梯形的高。根據S梯=(a+b)h、則S環(huán)=(C內+C外)(R-r)”。他邊說著邊剪開了一個環(huán)形,這種計算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前沒有想到的,雖然最后的計算方法是我?guī)退麄冃薷目偨Y出來的,還有的學生提出此方法有局限性(只適用于已知內、外圓周長及半徑時運用),但我為馬林同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而折服??粗孕哦鴪远ǖ谋砬椋蚁?,孩子們非常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中為他們提供實踐的時間與空間,這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三、挖掘教材因素,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知識的探究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增強學生應用意識的素材,牢固地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推理、分析和交流過程中去發(fā)現數學問題、理解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后,我設計了“小小超市”的實踐活動課,課前讓學生自備各種商品,有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食品等等,讓他們自己制作價簽,貼在準備的物品上,把教室模擬成“小小超市”,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學生先自己推選出收銀員、售貨員,其余的學生都做顧客。
在此實踐活動中,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個個臉上掛著微笑。對人民幣的初步認識不是靠老師的說教,而是通過買賣活動很自然進行的。學生既加深認識了人民幣,又感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還從中學到了不少解決問題的策略,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