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乘坐武當山的觀光巴士,心情有些忐忑卻又直呼過癮。
從游客中心到烏鴉嶺,武當山景區(qū)公路共計27公里,包括U形彎在內(nèi)的彎道不計其數(shù),司機師傅的嫻熟車技堪稱行云流水。
道教第一仙山
搭乘旅游觀光巴士,經(jīng)太子坡、逍遙谷、紫霄宮,約半個小時便可抵達烏鴉嶺。
接下來的路是古神道,以朝天宮為界,向右為后山的明代古神道,向左為前山的清代古神道。從數(shù)字上看,明代古神道為1.4公里,清代則為1.8公里。我決定走一走歷史更為久遠的明代古神道。
從榔梅祠到朝天宮,登山的強度給體力造成的壓力已初露端倪。在登臨一天門后感覺體力尚佳,但呼吸已明顯急促。接下來的目標是二天門,古神道蜿蜒逶迤,順應著山勢的起伏而不斷延伸。好平坦的一段神道呀,幾乎所有人都在大呼舒服的時候,迎面而來的會仙橋卻讓人頓時瞪大了眼睛!
映入眼簾的,是一段一眼望不到頭的神道,這就是傳說中赫赫有名的“天梯”。目測約有500米,傾角達25°,據(jù)說有3侶個臺階。
擁二天門入懷的感覺真是太好了,回望剛剛征服的那段天梯,心里想這下山也不是很容易呀。再往前看,三天門已不再遙遠,本以為過了三天門就離金頂很近了。誰知還有一道朝天門,這才算真正抵達了金頂?shù)牡亟?,而且還要攀登若干個天梯。
雖然不知道72峰的所有名字,同樣也不知道36巖的樣子,還有24澗、11洞、3潭等也無法一一到訪。但我們只需要登臨主峰天柱峰,體會一下那“一柱擎天”雄峙蒼穹的雄偉豪邁,武當山的無雙勝景便可一覽無余。
36巖中,最美的當屬南巖,這里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是“氣吞泰華銀河近,勢壓岷峨玉壘高”的勝境。而從逍遙谷溯澗而上,約1.5公里便到了玉虛巖,這里是武當山最險要和規(guī)模最大的巖廟之一。巖上綠峭摩天,宛如天開一線,其景可與南巖相媲美。
這真是道教第一仙山!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關于武當山的神奇,那規(guī)模龐大且保存完備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最好的證明!
登臨天柱峰,記者便開始驚詫于六百年前的工匠們,是怎樣登上云遮霧繞的山峰,在海拔1613米的天柱峰頂,平添了一座可以媲美北京紫禁城的宮殿群。
在這宮殿群中,屹立于天柱峰頂?shù)慕鸬钊匀皇侨f眾矚目的焦點!
這是一座國寶級的金屬廟堂,建于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高5.54米,寬4.4米,進深3.15米,用銅總重量約108噸,用金108千克,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金殿采用的建筑規(guī)制是重檐廡殿式,這是當時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如果仔細比對的話,武當山金殿就好比是北京故宮太和殿的縮小版,等級之尊可見一斑。
在金殿中,玄武神像前供奉著一盞“長明燈”,據(jù)說從1416年開始點燃,從未熄滅過一次。無論狂風暴雨,不管電閃雷鳴,燈火總是不搖不擺,不大不小,十分均勻。有人說這是因為有傳說中的“避風珠”,事實上這正是金殿通體密不透風的最好證明。
導游介紹說,公元1424年,金頂太和宮全部完工。
自此,修建了14年的武當山宮觀全部告成。30萬工匠和官兵共修建了金頂、紫霄、南巖、玉虛、五龍、遇真等33處宮觀建筑群,創(chuàng)建殿宇房屋約8000間,僅次于故宮的8707間。武當山成為集建筑、宗教、文化于一體的“天下第一名山”。
而在被譽為“掛在懸崖上的故宮”的南巖石殿,“福壽康寧”,是游客留影最多的取景地,我則選擇了其中的“康”字作為今后一年的祈福關鍵詞。
在南巖石殿殿前,是著名的龍首石,也就是俗稱的“龍頭香”。這是一個長3米、寬僅0.33米的石制構(gòu)件,橫空挑出遙望金頂,下臨深谷約300丈,龍頭上置一小香爐,古時常有善男信女蒙眼燃香以示虔誠。
紫霄宮是武當山最重要的道場之一,同時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宮觀之一,被譽為“紫霄福地”。與其他道場不同的是,紫霄宮是以坤道(女道長)居多的道教宮觀,每年農(nóng)歷九月九日,紫霄宮都會迎來最熱鬧的日子。史書記載,玄武大帝在這一天得道升仙,每年此日,武當紫霄宮都會迎來四方香客。
除此之外,太子坡“五云樓”的“一柱十二梁”和九曲黃河墻,都無不讓人深深贊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藝!
在距離太極湖碼頭不遠的地方,遇真宮于2012年的復建工程中,將宮頂升了15米,完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
武術和養(yǎng)生
在這樣一次問道之行中,近距離接觸武當武術是此行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
在武當福地紫霄宮,我除了看到武當?shù)茏雨P于太極拳的表演外,還驚喜地看到數(shù)十位國際友人正在研習太極拳。
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無論哪一種門類,都充滿了自然的神韻、辯證的智慧和養(yǎng)生的特點。
以自然為神韻,正是道法自然的最大體現(xiàn)。
因此,在龐大的武當功夫體系中,以動物命名的拳派和招式也最多。譬如形意拳中鷹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再如太極拳中以野馬、黑虎、白猿、大鵬、白蛇等命名的招式。2006年5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武當武術被納入首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到武當山如果不吃一頓正宗的“道家齋飯”,是一大遺憾。經(jīng)過打探,我得知紫霄宮和太和宮都有道家齋菜可供品嘗,于是就近在紫霄宮體驗了一把。
真的是很養(yǎng)生的飲食,原料大都是山珍,且取佛道兩家素菜烹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鮮醇。
道長介紹,武當?shù)澜听S飯原料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果實,依靠山上腐敗的枝葉和其他自然肥料給足植物生長所需營養(yǎng),諸如鹽干筍、鹿尾筍、九仙子、凍豆腐、核桃、板栗、獼猴桃、木耳、香菇、黃精等,烹飪一律選用植物油,寓道家思想“道法自然,返璞歸真”。
武當?shù)澜听S飯戒葷腥,忌食生蔥、蒜等刺激食物。烹飪特點主要是素菜葷做,皆以素菜為原料,如面筋、豆干、蕨菜等各類野菜做成魚、兔、牛肉、豬肉等葷菜造型并冠以葷菜之名。
吃著新鮮可口的武當山珍,就著天然綠色的道家烙餅,這一頓道家齋飯吃得別提多香了!
齋飯已畢,是不是缺了點什么呢?
對呀,應該喝點茶啊。不急,武當山同樣有道茶可品。武當?shù)啦璨粌H歷史悠久,而且特色鮮明。在民間傳說中,真武祖師在武當修煉,日常便是以飲茶修性養(yǎng)生,終于得道。此后,每逢“三月三”真武大帝生辰之日和“九月九”得道升天之日,武當?shù)廊硕家e行盛大的法事活動,用最好的茶敬奉祖師爺,并將這—儀式沿傳至今。
除了真武大帝的傳說,著名的八仙同樣也給武當?shù)啦柙鎏砹艘荒ㄉ衩匦畹纳剩谑乾F(xiàn)實中也就有了八仙觀這樣一座元代古建筑相呼應。
相傳八仙過海到武當山參加玉皇大帝冊封真武盛會,慕名武當?shù)啦柚`氣,在老君堂盜來修性養(yǎng)生的長壽道茶一飽口福。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樹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觀。山民以這里聚仙藏氣,世代植茶,從而成為盛產(chǎn)道茶的八仙觀村。
在八仙觀,一邊搖頭晃腦地品著武當?shù)啦?,一邊興致勃勃地觀看道茶茶藝表演,這種感覺真的是飄飄欲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