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漆器藝術(shù)家
在多種多樣的中國紅當中我最愛朱砂,大約是做漆之人對朱砂總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它鮮活、貴氣、且沉穩(wěn),不似金銀般奪目,又不像黑白灰般含蓄,是一種自然絢麗的美。可以比作熱血,又可以比作嬌滴滴的花,是一種張揚力,又是一種柔媚。它的美因時間、環(huán)境而定,亦動、亦靜、亦剛、亦柔,包容性較強。
漆器當中大多數(shù)以朱砂色為主,因為其產(chǎn)量小、制作工藝復(fù)雜,所以在古代大多為王公貴族所用,所以有《抱樸子·嘉遁》:“背朝華于朱門,保恬寂乎蓬戶?!逼渲小爸扉T”指的就是朱紅色,而且朱紅是由朱砂而來,傳聞朱砂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大多數(shù)古時候的漆器紅色比較多,比較出名的當屬剔紅。
其實,剛開始做大漆時并不是非常喜歡這個顏色,因為漆的顏色是干燥后才慢慢返出來的,所以等待它變得完美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恰巧我是個急性子,等待這件事情我不大擅長,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等待一個開花結(jié)果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于是越來越愛這種深沉的顏色,“齒犀微露朱砂唇,手荑緩轉(zhuǎn)青蔥指?!本褪敲鑼戇@般朱砂的美似美人的紅唇一樣。
陳云輝 青年陶瓷藝術(shù)家
作為一名天天跟瓷器打交道的人,我最喜愛的中國紅自然是瓷器中的貴族——祭紅。祭紅是明代宣德年間創(chuàng)燒的一種紅釉品種,按民間的說法,祭紅可以稱為“千窯一寶”,也就是上百爐的窯火中,才能得到一兩件祭紅?,F(xiàn)在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自然沒有古時候那么夸張,但是現(xiàn)在祭紅仍然是最難燒制的品種之一。祭紅釉色有點像初凝的雞血,深沉安定、瑩潤均勻,都說“物以稀為貴”,祭紅不僅因為稀少而備受愛瓷之人的喜愛,更吸引我的則是它神秘而深沉的味道。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講,紅色很容易帶給人們喜悅歡愉的心情,而且自古以來紅色都是喜事的代表色。不過,這種討喜的顏色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大面積做裝飾,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也都偏向于簡約裝修,用紅色瓷器作為點綴則效果很美,祭紅的顏色不是特別張揚,與木質(zhì)家具搭配起來顯得特別高貴。
另外一點,瓷器因為其材質(zhì)的原因很容易帶給人“冰涼”的感覺,尤其是傳統(tǒng)的青花、粉彩和其他單色釉等品種,基本上都是冷色調(diào),而紅色瓷器則是少有的暖色調(diào),這種直觀感受更熾烈,更有溫度,容易拉近與人的距離。
田也 “90后”珠寶設(shè)計師
在我心目中的中國紅就是康熙郎窯紅。在過去,在陶瓷上燒出如此純正的紅色是非常難的,只有在康熙帝那樣的盛世,才有財力和能人巧匠完成這樣精美的工藝品,我認為這種紅色最能代表我們的國家。不管在過去還是今天,中國都以大國的身份接納著不同的文化。
在設(shè)計首飾時,我會把郎窯紅通過燒琺瑯彩的方式燒制在戒指、耳墜等首飾上,讓這種獨具特色的中國紅不只是放在博物館中讓我們欣賞的工藝品,也可以融入我們的生活,讓傳統(tǒng)通過現(xiàn)代的技術(shù)延續(xù)下去。
李晶彬青年藝術(shù)家
在中國紅里面我最喜歡、也在創(chuàng)作時運用比較多的是朱砂色。
其實,我們中國人都很喜歡朱砂,我也思考過為什么中國人對它有與生俱來的好感。這其實是一種文化心理。中華民族的文化背景不是單一的,是由多種文化因素滋養(yǎng)出來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儒、釋、道。這與西方信奉基督教的人會有較為明顯的區(qū)別,反映在色彩上自然也會是不同面貌。多元的文化背景、多民族融合的生存環(huán)境讓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對吉祥、圓滿、永久等寓意備加喜愛,因此象征紅火的紅色也成為最能反映我們民族心理的顏色。而朱砂是一種礦物色,是天然的,符合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而作為礦物色它也可以保留更長的時間;另外,它還可以入藥,在古人眼中有辟邪的作用。對于朱砂的喜愛也是我們民族心理的一種映襯。
我喜歡朱砂與這些文化背景密切相關(guān),看到它,就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這個顏色非常純正,運用在畫面中,不會感覺紅的程度不夠,也不會特別過分,簡單地去用就好了,沒有必要再做其他處理,讓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更能隨心所欲地去發(fā)揮。其實越鮮明的色彩,運用起來就越簡單。朱砂就很適合做色彩舞臺上的主角,創(chuàng)作時我會盡量少用其他顏色,以黑、白、灰來襯托就夠了,因為它的魅力足以撐起整個畫面來,將我想表達的表達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