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韓羽
《豬八戒問柳》
二十多年前,社會上流行這么一句話,即“窮得只剩下了錢”,意為嘲笑腦滿腸肥的暴發(fā)戶。正如鄭板橋說的“入木三分罵亦精”。惜乎終是抽象語言,難一睹其尊容。恰好華君武前輩于蕓蕓眾生中拈出了一位,借尸還魂到另一位身上,就是《西游記》里大名鼎鼎的豬八戒。假如當(dāng)年老豬不隨著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仍住在高老莊,如今改革開放,憑著他那貪性,渾水摸魚,定當(dāng)腰纏萬貫。
這幅漫畫最搶眼的就是標(biāo)題:“豬八戒問柳”。豬八戒竟然也文雅起來了。程顥夫子不也“傍花隨柳過前川”,畫中的老豬也緊跟著表白:“我懂‘月上柳梢頭’的意思。”標(biāo)題中的“問柳”緊緊扣合著老豬嘴里的“月上柳梢頭”,兩個“柳”字,互應(yīng)得妙,愈發(fā)詩意盎然。
再看那畫兒,老豬正撥開柳叢急著往里鉆的下作樣兒,又不能不令人想起《西游記》?!段饔斡洝防镉星翱?,這廝還是天蓬元帥的時候,就曾“扯住嫦娥要陪歇”??磥硭岸钡玫摹霸律狭翌^”,竟是阿Q對吳媽說的“我和你困覺”。
但也有一點不同,《西游記》里的老豬穿的是直裰,此時已與時俱進(jìn)改穿西服革履了。
畫的標(biāo)題,亦猶古之畫跋,意在畫龍點睛?!包c睛”不當(dāng),反為“蛇足”。故王國維說:“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p>
“問柳”一語,謔不傷雅,筆下有神,腕底見鬼,畫之妙,以題盡之也。
面對《腳鈴舞》(葉淺予畫)的舞者,看著看著,那身姿似乎顫顫欲動了,腳腕子上的串鈴似乎叮玲叮玲有了響聲了。這是幻覺,另一個說法是“感覺挪移”。由視覺到聽覺,審美愉悅就是這樣由不同感官的互相暗示而獲得。
《腳鈴舞》
有句話叫“傳神阿堵”,是顧愷之說的。他只說了“傳神阿堵”,沒有說“阿堵”到底怎樣才能“傳神”。《腳鈴舞》中舞者的身姿給展示出來了,就是“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這是孟子說的,雖是指“中道”,作為畫理,亦頗確切。這話的意思是,雖“不發(fā)”卻又有“躍躍”之感??茨俏枵呱碜耍此莆磩?,實欲動。正是這“寓動于靜”的“動”,才更具膨脹力,給人以無限的延伸之感。如再細(xì)究,還得從“物”之理說起?!肚f子》書中有一句話:“留動而生物?!薄傲簟奔赐nD(亦即空間),“動”即運動(亦即時間),“物”即世間萬物。謂為世間萬物的存在形式無不處于動、靜、時、空的相互轉(zhuǎn)化之中;而又“其卒無尾,其始無首”(《莊子·天運》)。換言之,亦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空中有時,時中有空。畫理順應(yīng)于物理,就以描摹人物的動態(tài)來說,欲“傳神阿堵”,唯有基于萬物一理的“動靜相寓”,去捕捉動與靜相互轉(zhuǎn)化的最關(guān)鍵的一剎那、最耐尋味與想象的那一片刻。欲窺其秘,舞者的身姿可為標(biāo)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