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晏亞仙
京劇藝術(shù)的虛擬表演
文 晏亞仙
虛擬,是中國戲曲依據(jù)寫意的原理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在空曠的舞臺上,演員用唱、念、做、打等藝術(shù)手段來調(diào)動觀眾的想象,讓觀眾感覺到舞臺上是個什么環(huán)境,有些什么物象,特別是劇中人物有著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明代戲曲理論家王驥德在《曲律》一書中說:“劇戲之道,出之貴實,而用之貴虛?!本﹦∽鳛橹袊鴳蚯囆g(shù)的代表,其虛擬性表現(xiàn)在多方面。
空間的虛擬 舞臺上的環(huán)境,不論宮殿、臥室、監(jiān)獄,抑或赤日炎炎、烈火熊熊、風雪交加,甚至夢境、仙鄉(xiāng)、鬼門關(guān)……但凡劇情需要,京劇都能表現(xiàn)。 京劇舞臺上的環(huán)境是由上場的人物決定的:《挑滑車》 中持槍縱馬的高寵上場,這是牛頭山戰(zhàn)場;《女起解》中項戴鎖鏈的蘇三上場,這是洪洞縣女犯監(jiān)獄。景隨人到,非常具體明確。虛擬的環(huán)境,可以隨劇情的發(fā)展而變換?!稙觚堅骸分兴谓锰摂M的形體動作表演進門、出門、上樓、下樓;《蘇三起解》中,蘇三唱幾段戲,同崇公道在場上轉(zhuǎn)了幾個圓場,就從洪洞縣到了太原府。
時間的虛擬 京劇舞臺上要表示晚上,舉支蠟燭或提個燈籠就可以; 場上用嗩吶學一聲雞啼,表明是黎明時分。時間的流程可長可短。 《文昭關(guān)》《捉放宿店》等戲,演員通過嘆五更的程式唱幾段戲,一個晚上就過去了;《趙氏孤兒》 中,前一場戲孤兒還是個道具表示的襁褓小兒,下一場便成了英俊少年, 劇中人程嬰的一個上下場,就過去了15年。
人物的虛擬 出于劇情需要,京劇會對人物形象進行虛擬,如漢末的曹操是個有一定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京劇舞臺上卻成了奸詐的典型;《群英會》中34歲的周瑜是個小生行當?shù)挠⒖∩倌辏?7歲的諸葛亮卻是長胡須的老生。京劇還會運用多種方法對人物內(nèi)心情感進行虛擬,如《挑滑車》中高寵打敗金兀術(shù)后的耍槍,表現(xiàn)他勝利的喜悅和乘勝追擊的雄心;《小宴》 中呂布的耍翎子表明他的得意和輕佻;《野豬林》中林沖用甩發(fā)功表達他的激憤;《審頭刺湯》中湯勤的甩發(fā)則是垂死的掙扎。
布景道具的虛擬 舞臺上擺的一桌二椅, 其擺放方法不同,示意不同的場景:若室內(nèi),桌后放單椅叫“大座”,皇帝上來是宮殿,官員出場是公堂;桌前放單椅叫“小座”,是內(nèi)室或書房,居家閑時用;斜放兩椅在桌子兩邊呈八字形,是內(nèi)廳或客廳,座位是左為上,右為下,而且桌帷椅帔的色彩和圖案,可以暗示主人的身份地位。若室外,它有時是樓臺,有時是橋梁,有時是山崗……
京劇常用的道具統(tǒng)稱車旗傘帳。 這些道具有實有虛,有比擬,有象征,有的放大了(例如筆),有的縮小了(例如水桶)。馬鞭和上下馬動作、木槳和劃船動作接近實,馬、船則虛掉了。車旗和轎簾比擬車輛和轎子,劇中人物坐轎、乘車也不是坐,而是站在里面跟著走。 許多布制道具都具象征性。 云旗、水旗象征風起云涌、波濤翻滾,顯示劇中人物在空中、水下戰(zhàn)斗,法力無邊。 《紫竹林》《連營寨》等劇中,兵士晃動火炬,劇中人物撲打逃竄的表演,表示烈火熊熊,燒毀了紫竹林、劉備的700里兵營。 京劇布景道具的虛擬,通常的辦法是大虛小實,遠虛近實,難虛易實,一切按照需要和可能來布置。 例如 《拾玉鐲》,房門、雞籠、雞、針、線,全虛了,而比針、線大的玉鐲是實的,這是因為孫玉姣和劉媒婆圍繞玉鐲有大段的表演。
與虛擬手法密切相關(guān)的表現(xiàn)方法是夸張??鋸埵菫榱烁r明、更突出,讓觀眾產(chǎn)生更強烈的印象。 為了求得神似,夸張可以到變形的程度,例如臉譜、髯口,即所謂“離形得似”。 但夸張應有度,有生活的依據(jù)并為觀眾認可。
責編/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