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前
(佛山市南海區(qū)華附南海實驗高中)
摘 要:教師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職業(yè),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成長的影響非常大。教師需要巧借課堂言行,發(fā)揮育人功能,推動學生品質發(fā)展。
關鍵詞:課堂言行;推動;品質發(fā)展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教師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職業(yè),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成長的影響非常大。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明確指出:持續(xù)加強和改進大中小學德育工作。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繼續(xù)開展“圓夢蒲公英”和“少年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活動。加強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生態(tài)文明教育。大力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印發(fā)實施方案,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環(huán)境”的育人新格局。其目的,就是通過教育推動學生道德品質發(fā)展。
一、善用“放大鏡”,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
高二(23)班朱同學原本對作文的興趣并不濃厚,但經過老師的細致批改(行為)和耐心指點(言語),其課堂作文修改得很規(guī)范,成了一篇能發(fā)表在班刊上的優(yōu)秀作文。教師的這次言行教育,對朱同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朱同學在接下來的第二次作文中很快便認真投入其中,當然水平依舊一般,但是在課堂作文教學后,她又一次認真修改。看似簡單的行動,卻讓善于發(fā)掘學生閃光點的鄧老師發(fā)現(xiàn)了。課堂上,鄧老師對她的前后兩篇作文進行了細致的對比點評,并大力表揚了朱同學的這種“考后100分”的舉動。這種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并及時用言行進行點撥的教育,最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科任老師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全班學生作業(yè)做完會自己批改了,做錯事情會主動承認了!
所以說,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厭惡一個學生就等于毀掉一個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揮學生的長處,揣測他們的能力,考驗他們的天資,鞏固和鼓勵他們優(yōu)點的一切趨向,并幫助他們發(fā)展,同時使他們自己相信自己的長處。
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要善于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
二、巧用“反光鏡”,過濾學生的缺點
高二(15)班曾同學是一個從創(chuàng)新班升班上來的學困生,缺點不少,習慣不好,班主任鄧老師很是著急,不愿意接納新學生。我給他舉了反光鏡的例子,讓他巧用教師言行去潛移默化地教育,對曾同學難以馬上改進的缺點暫時“忽略”,在課堂上及時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并加以公開贊揚。曾同學并沒有馬上做出改變,依然小錯不斷。但鄧老師經常對他的小過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而經常在課堂上表揚他積極的一面。一個學期后,一切慢慢開始改變了,他逐漸將心思投入到學習中去了,其厭學的缺點和習慣自然慢慢改變過來了。所以,“過濾”缺點是為了放大優(yōu)點,優(yōu)點多了,自然會擠占缺點的存在空間。
教師“如果把學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如果把學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獄中”。寬容不是姑息、放縱,而是在嚴格要求下對犯錯誤的學生的理解、尊重,給予學生充分反思的時間,改過自新的機會,使他們最終改正錯誤。著名特級教師張化萬認為“作為教師,對待學生應嚴而有格、寬而有度,兒童盡管小,但是‘冷暖自知,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們會珍惜教師的這份信任和期盼,所以包容是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的一帖良藥”。教師的包容是學生自信心的保護傘,是學生發(fā)展的一種動力,為學生的成長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間。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錯誤,而出現(xiàn)錯誤后是學生最容易喪失自信心的時候,老師一定要給予關注,并且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不要讓學生帶著遺憾回家。
心中藏著愛意和善意,有著民主和尊重,它一定會自然地流露,這種流露,便是一種非常簡潔的教學風格,一種令人陶醉的教學藝術。在教師善意的“忽視”中流露出對孩子的愛和尊重。善意地“忽視”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意識地關注其積極的行為,有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
三、多用“顯微鏡”,彰顯學生的個性
高二(2)班倫同學原本是一個很固執(zhí)的學生,有一次家長反饋說同學給他取了一個不雅的外號叫“輪胎”,讓他感到很委屈,以至于與同學關系緊張。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該生在課堂上比較喜歡和老師較真,對任何問題都追根問底,有時讓人窘迫,讓同學嘲笑。發(fā)現(xiàn)這個細微的性格特點后,班主任呂老師專門在班會課上挺身而出,果斷地處理了“外號”問題。同時,組織科任老師召開了專題會議,要求各學科老師在課堂上耐心回答他的問題并對他提出的問題大加表揚。從此,學生的嘲笑少了,佩服多了,大家也從他提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詹天佑杯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他積極報名,在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成長道路上越走越遠。
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任何一個孩子都需要教育者用積極的教育眼光去觀察,需要教育者真誠的微笑和鼓勵,那是他們成長的動力和源泉。
賞識就在我們身邊,賞識就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所以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去評價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自信中快樂成長。教師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教師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好方法、好途徑。
正確判斷每個學生智力與能力的不同特征及其發(fā)展?jié)撡|,這是教育智慧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每個學生天生都是世間的奇跡,每個人都是可造就的。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遠離,被惰性所消磨。即使是普通的學生,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師要盡量多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要盡可能地尊重每一個學生,完善教育評價,使學生身體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廣泛發(fā)揮。
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每一位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興趣、特長,尊重了孩子的個性、特長,就意味著為孩子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也就意味著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愛而不寵”就要求嚴之有情、嚴慈相濟。
育人之道,以心換心。著名教育家李鎮(zhèn)西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苯處熞小胺瞰I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全國著名教師高金英曾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認為是心中有愛,愛是師德的最高形式,它以尊重學生為首,以愛護學生為魂,以熏陶學生為歸宿。我們當老師的,要一半站在塵世的土地里,一半站在神圣的講臺上,用生命影響生命,用愛征服學生的心靈?!?/p>
規(guī)范的教師課堂言行,必然是充滿愛的言行,必將推動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王緯虹,楊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N].中國教育報,2012-12-17.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