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忠
(福建省大田第一中學)
摘 要: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是高中物理的難點之一,也是近年高考出現頻率最高的熱點之一。通過一道典型的例題,淺析“矢量圖”在輪船過河問題中的運用,以期拋磚引玉,共同探究輪船過河問題的解題方法與思路。
關鍵詞:矢量圖;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合運動;分運動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是個難點,也是高考的高頻考點之一。輪船過河問題是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最常見的題型之一,要解決該類問題,必須依據運動的獨立性原理,明確合速度與分速度之間的矢量關系。輪船在流動的水中過河時,分析判斷物體的合運動與分運動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實際運動即為合運動。兩個分運動,分別是船相對水的運動與船隨水流的運動。從理論上講,對運動物體進行運動的分解是任意的,但實際上解決問題是按運動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的。
一、處理方法
在物理學中應用矢量圖形進行解題,具有直觀易懂、簡潔明了的功效。在物理學中,按運算法則將物理量分為兩大類:標量和矢量。
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只要物理單位相同就可以用簡單的代數運算進行求解。例如:質量、長度、時間、溫度等物理量都屬于標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物理單位相同的情況下,不能進行簡單的用代數運算,而是要符合平行四邊形法則。例如:速度、加速度、位移、力等物理量都屬于矢量。
輪船在有一定流速的水中過河時,實際上參與了兩個方向的分運動,即隨水流的運動v水(水沖船的運動),和船相對水的運動v船(即在靜水中的船的運動),船的實際運動v是合運動(看見的運動就是合運動)。三個矢量v水、v船與v必須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矢量圖”,即矢量v水、v船為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邊,矢量v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
二、應用舉例
物體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理論,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有許多,其中輪船渡河問題是典型的應用之一,應用“矢量圖”進行解題,圖象清晰,求解結果一目了然。
例:(多選)如下圖所示,船橫渡南北兩岸平行的河流,船身方向垂直于河岸,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如圖一,若水流速度不變,則根據運動軌跡可判斷甲船先加速后減速,乙船先減速后加速。
B.如圖一,若水流速度不變,則根據運動軌跡可判斷乙船先加速后減速,甲船先減速后加速。
C.如圖二,若船本身提供的速度(即靜水速度)大小不變,則根據運動軌跡可判斷越接近河岸水流速度越大
D.如圖二,若船本身提供的速度(即靜水速度)大小不變,則根據運動軌跡可判斷越接近河岸水流速度越小
解析:物體作曲線運動時,速度的方向沿曲線的切線方向,實際運動為合運動。
當水流速度v水大小不變時:由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以水流的運動v水(水沖船的運動)和船相對水的運動v船(即在靜水中的船的運動)為臨邊作平行四邊形,對角線v是輪船的實際運動即合運動。“矢量圖”為下圖三,從圖中可直觀得出正確的答案為B。
當船本身提供的速度v船大小不變時:由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以水流的運動v水(水沖船的運動)和船相對水的運動v船(即在靜水中的船的運動)為臨邊作平行四邊形,對角線v是輪船的實際運動即合運動。“矢量圖”為圖四,從圖中可直觀得出正確的答案為D。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B、D。
從以上解析可以看出,在解答輪船過河問題中,應用“矢量圖”進行求解,能使復雜的物理問題變得容易,使抽象的物理問題變得直觀。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引導學生應用“矢量圖”進行求解物理問題,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蔣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問題的典型解法與技巧[J].中學物理,2015(11).
[2]楊海寶.“矢量的運算”在輪船過河問題中的運用[J].中學物理,2008(1).
注:此文系2016—2018年度大田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重點
研究課題《高中生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能力薄弱成因調查》(立項號:DTKTZX-2016042)階段性成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