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田
摘要:教學應變藝術是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是指教師在面對課堂教學中的偶發(fā)事件時,能夠從容自若,敏銳地選擇恰當措施以巧妙解決的教學藝術。教學應變藝術具有偶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準確性、巧妙性,常用的教學應變藝術的技巧有懸掛調整、無言控制、抓住契機、因勢利導、即興幽默等。
關鍵詞:語文;教學;應變藝術
一、教學應變藝術的含義
教學應變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意外發(fā)生的情況,能夠敏銳地洞悉學生思維活動的勢態(tài),并迅速作出反應,及時采取恰當措施以確保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的教學藝術。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三方互動的過程,在這種復雜的、動態(tài)的過程中,隨時會出現(xiàn)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教學情境,因而能夠及時調控課堂進程,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是每一位優(yōu)秀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從根本上說,教學應變藝術就是教師在面對這些偶發(fā)事件時,能夠敏銳地反應出處理方案,并迅速以靈活的教學方式妥善解決問題,從而化險為夷,出現(xiàn)柳暗花明的教學佳境。
二、教學應變藝術特點
(一)偶發(fā)性
教學過程雖然是有序的,會按照預先設計的教學程序逐次展開,但教師要面對的是幾十個有生命有思想的學生,每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思維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在雙邊交流的動態(tài)語境中,課堂突發(fā)事件的隨機性是很強的。教師既無法估測它會在什么時候發(fā)生,也難以預料它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xiàn)。教師沒有辦法在事先就做好萬全的準備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未知事件, 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創(chuàng)造性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造,教學應變有賴于教師的虛心請教和認真模仿,但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面對的學生和教學情境都是不同的,每一次的偶發(fā)事件也不會雷同。這就更需要教師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不能刻板的完全復制別人成功的經驗,因為沒有一個現(xiàn)成的模式能夠應對所有的偶發(fā)事件。
(三)準確性
教師在面對教學偶發(fā)事件時要能夠迅速對事件作出分析判斷并準確地抓住事件的關鍵,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考慮其心理狀態(tài),選擇妥善的解決方案, 對癥下藥。切記不可濫用懲罰或者贊許, 給學生造成自卑或者自負心理。并且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如果采取了不當?shù)慕鉀Q措施,就會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有可能延誤預設的教學進度。
(四)巧妙性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經歷中都曾遇到過偶發(fā)事件,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師都能夠從容自若地巧妙處理,有的教師或手足無措或尷尬難堪。巧妙地處理偶發(fā)事件, 就是要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達到“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應變藝術的技巧
(一)懸掛調整
在課堂教學中, 由于每個學生思維方式各不相同,往往會出于好奇心或求知欲而提出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或者學術上還沒有定論的問題,使得教師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此時教師應該對學生坦誠相告, 或將這些問題留給全體學生課后思考,而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經由學生們課后討論后匯報此問題,同時也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fā)和碰撞。
(二)無言控制
當課堂教學正在有序進行時,某個學生由于對老師抱有成見或者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而在課堂上睡覺或者肆意搗亂,但對周圍影響不大,教師可采用邊授課,邊用目光、手勢,走進學生等非語言控制方法,既可達到提示、警醒、批評教育學生的目的,又避免了讓學生當眾出丑引起過激行為,產生心理傷害。而當出現(xiàn)了范圍較廣的擾亂課堂行為時,如幾個同學在教室里竊竊私語,此時教師可暫停講課,以沉默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既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又能讓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進而起到維持課堂教學秩序的作用。
(三)抓住契機
在教學活動中,如果由于教師自身的失誤而擾亂了原有的課堂結構,如忘記了板書課題、漏講知識點等問題。此時教師也不必慌張,可以臨時設置幾個問題,如提問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教師抓住時機寫上板書課題,或者補充漏下的知識點。使板書課題變?yōu)楸竟?jié)課的結尾點題,既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又完整了教學環(huán)節(jié)。
(四)因勢利導
從問題中找到積極、有利的因素,順勢而發(fā)。在教學實踐中處理意外情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學生的思考邏輯中找到積極的因素之后沿著學生的思維軌跡,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個人情緒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更易接受新知識。因而教師要運用善于因勢利導的技巧,敏銳地發(fā)掘可利用因素,在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巧妙地將其納入到預設的課程體系中,使教學順暢地進行。
(五)即興幽默
即興幽默也是教學應變藝術中的基本技巧。偶發(fā)事件與意外情境往往使教師陷于被動,巧妙的幽默可以化敵為友緩沖對立,使原本尷尬緊張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輕松。將斥責蘊含于幽默之中,可以使學生更愉快的接受批評。并且學生懂得老師良苦用心之時也會更加感激教師,大大降低以后犯錯的幾率。同時,幽默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潤滑劑,適當?shù)挠哪梢哉{節(jié)學生在長時間學習中產生的疲勞感,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郭啟明.教師語言藝術[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2]鐘啟泉.現(xiàn)代教學論發(fā)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3]錢春旭.課堂教學應變藝術探微[J].教育科學,1994 (3): 24-26.
[4]白利英.語文教學應變藝術[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