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敏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種育齡期婦女的內分泌和代謝紊亂的慢性病,患者主要表現為稀發(fā)排卵、無排卵、雄性激素過度分泌和胰島素抵抗等臨床癥狀,可嚴重影響PCOS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1-2]。為優(yōu)化臨床治療方案,本次研究針對選取本院2016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間的40名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聯用二甲雙胍的初步療效較為理想,現整理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間的40名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作為本次臨床研究對象。隨機選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期間的20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為對照組,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間的20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為試驗組。其中,年齡18~46歲,平均(32.3±5.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如下:(1)經臨床確診為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癥;(2)無激素藥物治療歷史;(3)患者知情后同意納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隨訪。
對照組患者接受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達英-35)單獨治療,1次/d,連續(xù)服用三個月。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試驗組患者接受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和二甲雙胍的聯合治療;試驗組患者加服二甲雙胍(格華止),3次/日,500mg/次,連續(xù)服用三個月。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統計試驗組患者的黃體生成素(LH)、促甲狀腺激素(FSH)、睪酮(T)、雌二醇(E2)等指標。
臨床療效分為3個等級;患者月經和排卵恢復正常,且卵巢體積和形態(tài)恢復正常者為痊愈;患者月經紊亂和排卵異常等臨床癥狀改善,較治療前的卵巢縮小度超過50%者為有效;患者病情加重,月經紊亂和排卵異常等臨床癥狀無改善。治療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例,(%)]
試驗組中,治療后的LH(6.3±2.4)低于治療前的LH(15.2±3.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FSH(11.2±3.35)高于治療前的FSH((8.3±2.4),P<0.05;治療后的T(2.5±0.8)低于治療前的T(3.2±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E2(118.2±16.2)低于治療前的E2(138.3±2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試驗組的激素水平[例,(%)]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高發(fā)于育齡期婦女,臨床表現多樣化,部分患者可因胰島素抵抗而出現肥胖,從而進一步加重PCOS患者的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可因細胞和器官利用葡萄糖效能下降、胰島素代償性分泌而導致高胰島素血癥,同時,體內胰島素的過度分泌可刺激患者雄激素和LH釋放,加重病情[3]。
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可與雄激素受體競爭性結合,抗雄激素作用,并同時抑制雄激素和LH的生成,加強肝臟對雄激素的清除作用,是治療PCOS的優(yōu)選藥物[4]。二甲雙胍是一種臨床常用的口服的雙胍類降糖藥,可抑制肝臟葡萄糖生成,抑制糖原分解和糖異生,減少腸道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同時,可加強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外周組織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從而改善患者的糖代謝水平,改善體重。有研究報道證實,二者聯用治療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癥的療效良好,可改善PCOS患者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5]。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的整體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與理論結果吻合,同時,聯合治療后的試驗組患者的黃體生成素、促甲狀腺激素、睪酮、雌二醇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即進一步體現了聯合治療的有效性,值得在合理范圍內加以推廣。
綜上所述,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聯合二甲雙胍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的臨床療效理想,改善激素水平,可考慮在臨床中合理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