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陳仕萍,何于夏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50)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婦科從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接收的90名子宮肌瘤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平均年齡為(39.26±3.78)歲,根據患者子宮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意愿,將這90名患者分成三個小組,分別使用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分別是腹式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30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30名,另30名患者使用腹式子宮切除術。
1.2 方法
患者在術前、術后三個月以及術后六個月這三個時間點抽取外周血,分析其血清中的雌二醇、促卵泡成熟激素、黃體生成激素、孕激素。同時行彩超檢查評估卵巢最大血流速度等數據。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這90名患者術前術后的血清激素水平對比。發(fā)現術后六個月,患者的E2水平較術前顯著降低,血清FSH較術前升高,其他血清激素的相關數值與術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超聲檢查指標提示,術后較術前卵巢血流最大流速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90名患者術前術后血清激素水平變化表
表2 患者術前術后卵巢動脈血流參數對比(±s)
表2 患者術前術后卵巢動脈血流參數對比(±s)
時間 例數 Vmax(m/s) Vmin(m/s) RI PI手術前 90 0.51±0.11 0.19±0.16 0.76±0.07 1.64±0.35術后三個月 90 0.29±0.09 0.06±0.03 0.80±0.07 2.02±0.44術后六個月 90 0.23±0.06 0.06±0.03 0.82±0.08 2.08±0.26
2.2 根據年齡差別對比患者術前術后的血清FSH水平。根據年齡分為2個亞組進行分析;年齡>40歲、年齡≤40歲,發(fā)現年齡>40歲組患者術前和術后六個月的FSH水平對比,術后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按照年齡區(qū)分患者術前術后的FSH水平比較(±s,mIU/ml)
表3 按照年齡區(qū)分患者術前術后的FSH水平比較(±s,mIU/ml)
時間 例數 >40歲 ≤40歲手術前 90 8.25±1.26 9.56±4.36術后三個月 90 8.44±2.09 10.33±4.46術后六個月 90 8.41±1.62 12.64±6.55
2.3 使用不同手術方式后患者的術前術后血清激素對比。根據手術方式進一步分析:所有使用子宮肌瘤剝除術的患者,其血清所有性激素水平在術前術后無統計學意義,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和腹式全子宮切除術的患者術前和術后六個月的雌二醇、FSH水平對比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可參見表4。
表4 術前術后使用不同手術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對比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發(fā)病率占據婦科所有良性腫瘤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對于較大的子宮肌瘤(≥5cm)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摘除[1]。根據相關的報道分析,子宮肌瘤常常多發(fā)于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婦女群體,雖然可以服用藥物控制,但停藥后肌瘤復發(fā)幾率高。依賴藥物只能在短時間內將肌瘤控制住或者縮小,無法根除子宮肌瘤[2]。所以若要徹底解決子宮肌瘤仍需依靠手術治療。在臨床上醫(yī)生一般要根據每個患者子宮肌瘤的大小,肌瘤部分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作為參考,來決定使用哪種手術方式最適合。一共有三種常見的手術方式:子宮肌瘤剝除術、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以及腹式子宮切除術[3-4]。本次研究為了探討了使用這幾種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子宮肌瘤對患者內分泌的影響,根據研究結果發(fā)現,使用子宮肌瘤剝除術不管對任何年齡段的患者內分泌激素水平都沒有明顯的影響,而使用另外兩種手術方式對患者內分泌影響相對較大,因為手術損傷卵巢和子宮之間的結締組織和血管,卵巢的內分泌功能受到影響,而子宮肌瘤剝除術則未破壞其完整性,卵巢可以繼續(xù)維持內分泌功能,對患者影響比較小。因此,對子宮肌瘤患者,無論年齡如何,建議首先選擇使用子宮肌瘤剝除術,使患者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卵巢的內分泌功能。